西堤村位於黃山南麓,距縣城8公裡,距黃山風景區40公裡,距Dianxi 54公裡。這個古村落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它始建於北宋,發展於明朝中期,興盛於清初。它有900多年的歷史。早期,這個古村落因河水流經而得名「淅川」。後來,它被命名為「西遞」,因為有一個投遞郵件的郵局。
歷史上,西遞古村的第一位創始人是唐昭宗李冶的兒子。因為戰爭,他改名為胡,藏在這裡。許多年後,一個村莊形成了。唐宋時期,西遞文化繁榮。明清時期,許多學者棄書經商,在經商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一部分人為了繁榮家鄉,修建了大量的建築,在村莊周圍鋪設了道路和橋梁,在村莊中心修建了房屋和寺廟,並將小村莊擴展成寬敞、舒適、壯麗的風格。近代以來,西遞地區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雖有一半以上遭到破壞,但仍有1200座明清風格的古民居。
西遞古村的整體輪廓呈船形,山環四面,兩條溪流穿村而過。街巷裡均是青石鋪路,小路兩旁隨處可見白牆黛瓦,耳邊不時傳來幾聲雞鳴狗吠,令人恍若進入一片世外桃源。因此,西遞古村又有「桃花源裡人家」之美譽。
西遞古村落在明清時期開發了近200棟房屋,包括凌雲閣、慈石牌坊、瑞玉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佛地、恭敬殿、呂府殿、青雲閣、英孚殿、英天奇藝術館等20多座園林建築。這裡的古人多使用黑色大理石,牆壁高大無比,99米高的牆壁和深深的小路縱橫交錯,宛如一座布局巧妙的巨大迷宮。
這座迷宮的起點是明朝萬曆年間修建的牌坊。這個四柱五層的石坊,象徵著胡家的顯赫地位。村裡有康熙時期的復興大廳。大廳裡有一副「書、詩、文、孝、傳、報」的對聯。你可以想像古代的讀書和經商方式。村裡還有一個著名的「Da Fudi」,也是在康熙統治時期修建的。這是一座標準的街亭式建築。樓前懸掛著「桃花園裡的人」六個醒目的字,門前還有「退一步」的題字,相當貼心。在大佛地建設初期,它常被用來演出古裝戲,現在已成為民間活動的重要場所。
宏村位於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千米,這座古村始建於南宋期間,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假如能從地面俯瞰,宏村的全體輪廓像一頭舉頭奮蹄的巨牛,那九曲十彎的水圳是「牛腸」,傍泉眼發掘的月沼是「牛胃」,大面積的南湖是「牛肚」,再看狹長曲折的「牛腸」兩旁,參差排布著140多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居,像是一處天然構成的「牛身」。
這裡的有名景點有南湖風景、南湖書院、月沼春曉、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大樹、雷崗夕照、樹人堂、明朝祠堂樂敘堂等。村莊周圍還有雉山木雕樓、奇墅湖、塔川春色、木坑竹海、萬村明祠、愛敬堂等。全體看來,宏村的湖光山色與層樓疊院相得益彰,天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競相併秀,置身個中,如同融入一片水墨畫裡。故而,宏村又被人稱作「中國畫裡村莊」。
走進宏村任何一座小院落,入眼皆是磚雕石雕、木雕與門罩、天井、花園、漏窗、房梁、屏風和家具,處處流露著徽派建築的元素與氣息。在這上百幢古民居裡,最傑出的是承志堂。承志堂由清代鹽商建造,佔地面積廣達2000多平方米,是一幢磚木結構的高大樓宇。此樓正廳的橫梁、鬥拱、花門、窗欞上雕有精細木刻,人物眾多,各具神採,層次繁複,線條分明,堪稱徽派木雕中的精品。它是黟縣境內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素有「民間故宮」之稱。
西遞與宏村是皖南古村落最傑出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傳統村落的精髓之作。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