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世界級大港—前灣港和董家口港,是西海岸駛向世界的強大引擎;處於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的核心地帶,讓西海岸擁有輻射全國的市場空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港區等匯聚在此,形成前沿高端的開放區域;強悍的製造業方陣,更是這一區域無可比擬的產業優勢……西海岸新區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20多年的開發積澱,特別是新區形態形成的新優勢,西海岸這片沃土的發展實力開始進入迸發時代。整個區域已經形成了以海洋為核心的鮮明的產業特色,在當前海洋強國戰略中,凸顯出不可替代的優勢。西海岸新區批覆後,西海岸新區工委將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思路,實施海洋戰略,率先藍色跨越,建設美麗新區……【詳細】 【西海岸經濟新區引關注 大牌房企展開肉搏戰】
最近3年來,青島很忙,忙得「馬不停蹄」;青島也很精彩,系列榮譽「紛至沓來」!在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青島位列第九位;2012年度城市科學發展指數排名發布,青島位列第七……2013年12月,青島成為中國新的一線城市之一……2013年、2014年連續兩屆舉辦世界盃帆船賽;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14年APEC貿易部長會議在青島舉行……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至此,青島市的嶄新「地標」誕生,青島市的另一張靚麗「名片」也出現。正所謂「沒有成功是一蹴而就的」,青島西海岸新區設立也不是「一蹴而就」。
時間追溯到2011年1月,國務院批准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將藍色經濟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而青島市被定位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和龍頭城市。為搶抓藍色經濟發展機遇,突出發揮青島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龍頭帶動作用,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西海岸經濟新區。同年2月18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啟動,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到了2011年11月,市發改委組織編制的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劃已完成初稿,正在按程序上報。2011年11月27日,青島市在北京舉行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專家諮詢會議,來自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省發改委以及部分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就西海岸經濟新區發展規劃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2012年1月10日,青島市市委召開的常委(擴大)會議中,對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規划進行深入討論並原則性通過…… 【查看詳細】
在「四區一基地」的五個定位上,「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將發揮和放大青島海洋科研和產業基礎優勢,打造海洋經濟升級版;「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將依託前灣港、董家口港和古鎮口港,建設國家陸基綜合保障體系,依託國家級船舶製造與海洋工程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打造以深海探測為導向的國家深遠海開發重大創新平臺和推動深海探測開發裝備產業基地。
「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重點發展船舶配套、電子信息裝備、航空、衛星通訊等軍民結合產業,打造國際知名的海軍城;「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重點依託青島保稅港區、中德生態園、中日韓創新產業園等國際化園區,在海洋產業合作、跨國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試,深化管理、技術、人才、制度國際合作與交流,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樞紐城市核心功能區,構築我國參與全球海洋開發合作的示範平臺;「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重點開展陸海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建立陸海統籌一體化發展機制…… 【查看詳細】
西海岸新區位於膠州灣西岸,包括青島市黃島區全部行政區域,其中陸域面積約2096平方公裡、海域面積約5000平方公裡。作為大青島發展格局中的重點板塊,西海岸新區定位於做大做強,未來承擔著再造一個青島港、再造一個青島經濟總量、再造一個青島新主城的重任。據了解,西海岸新區包括黃島區全部行政區域,黃島區現轄27個鎮(街道、園區),城市社區65個、村(社區)1156個,總人口171萬。
青島地處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都市圈之間核心地帶,佔據黃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歐亞大陸橋東部重要端點,與日韓隔海相望,西海岸新區有著貫通東西、連接南北、面向太平洋的區位戰略優勢。青島因海而生、憑海而興,發展海洋經濟具有三大絕對優勢。一是區位和自然條件優越,青島東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經濟腹地延伸至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擁有近海海域1.22萬平方公裡,「山、海、城、文、商」完美結合;二是海洋科研力量雄厚,青島擁有海洋科研、教學機構28家,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有海洋領域的兩院院士22位,我國海水養殖的五次浪潮都在青島發起,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海洋科技城;三是港口經濟發展迅速,青島兩面靠海受海洋調節氣候。山東半島南岸是中國北方最乾淨的海域,適合港口、旅遊、養殖。而且即使過百年、千年,青島的港口也不會淤積,所以,青島非常適合建世界級航運中心。 目前,青島正打造東北亞航運樞紐港,優化「一灣兩翼」港口布局…… 【查看詳細】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該地區生產總值2124億元,同比增長11.4%,佔全市25.5%;合同利用外資24.80億美元,增長16.2%,實際利用外資14.71億美元,增長24.5%。外貿進出口133.55億美元,增長5.3%,其中出口76.55億美元,增長9.1%。該地區海洋產業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去年黃島區海洋經濟增加值475億元,佔青島市海洋經濟增加值的34.5%。青島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5億噸,同比增長10.6%,貨櫃吞吐量完成155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61.2億元,增長9.7%。千億級產業產值4199.2億元,增長9.58%,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2.97%。
區內海岸線282公裡,灘涂83平方公裡,島嶼42處,沿岸分布自然港灣23處。小珠山、鐵钁山、藏馬山和大珠山構成東北—西南向生態走廊,森林覆蓋率達45.9%。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76所,其中公辦中小學139所,駐區高校有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9所,大學在校生人數12.7萬人。區內有120餘所市級以上科研機構,人才總量33.78萬人,有兩院院士6人、中央「千人計劃」1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8人,形成了從院士到博士、大學生,再到普通技工的完整人才生態鏈,科技人才優勢顯著…… 【查看詳細】
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覆後,西海岸新區工委迅速組織學習批覆精神,提出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發展思路,實施海洋戰略,率先藍色跨越,建設美麗新區。
「一」即一個主題:國務院批覆明確以海洋經濟為主題。西海岸新區結合產業發展實際,依託國家和省市海洋科研水平及優勢,擬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與裝備、海洋能源開發、海洋功能生物資源利用、海上娛樂文化、海洋探測監測與信息服務等六大海洋新興產業。
「二」即兩項使命:批覆要求西海岸新區發揮好兩個作用:為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範作用,為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轉型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發揮積極作用。
「三」即深化改革、協調發展、穩定和諧三條主線。
「四」即四種能力:創新能力、統籌能力、服務能力、領航能力。
「五」即五個定位:一是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二是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三是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四是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五是建設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
「六」即六大戰略:一是開放帶動戰略。二是文化引領戰略。三是海洋科技戰略。四是轉型發展戰略。五是生態優先戰略。六是人才支撐戰略…… 【查看詳細】
所謂國家級新區,是指新區的成立乃至於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總體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規劃和審批,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權限由國務院直接批覆,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此前的8個國家級新區分別是: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甘肅蘭州新區、廣東南沙新區、陝西西鹹新區和貴州貴安新區。至於國家級新區的行政級別,按照業內人士說法,通常為副省級。但在實際設置中,各新區存在著一定差別。比如,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依託其所屬直轄市,行政級別都調整至副省級,而陝西西鹹新區,則為正廳級。不過,陝西西鹹新區仍由副省級領導「掛帥」,管委會主任由陝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江澤林兼任。
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設立1994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設立2010年6日,重慶兩江新區設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設立2012年8月,甘肅蘭州新區設立2012年9月,廣東南沙新區設立2014年1月,陝西西鹹新區和貴州貴安新區同時設立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設立後,中國的國家級新區擴容至9個,西海岸新區也是今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3個國家級新區。國家級新區實質是一項特殊管理權。目前全國各地就是為管理權限爭國家級新區。國家級新區具有巨大魔力,來源於特殊管理權所帶來的一系列稀缺的利好點和優惠政策。一方面是國家級新區被視為是拉動經濟增長與推動產業發展的 「核武器」,不僅有利刺激經濟增長和提高城市地位及增加財政收入等完善城市布局戰略發展,還可以達到平衡區域城市發展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是國家級新區意味著將在稅收、土地、海關通關和重大項目審批等方面得到國家政策更多的支持,進一步促進招商引資、推動相關改革,為城市帶來眾多發展機會,這也成為不少地方爭設國家級新區的關鍵所在。…… 【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