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時候是如何過年的?我們現在為何要過年?

2020-12-06 CALLED國強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臨近,大家心中對於節日,心中總是免不了一些期許。2020年是農曆鼠年,那麼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祝大家都能找到鼠於自己的愛,為什麼是愛而不是別的什麼呢?很簡單,因為世界唯有愛不能辜負啊。

說起過年總有說不盡的話題。放爆竹、看春晚、小夥伴們相伴拜年,這一年年,一歲歲,眼看著大家舊貌換新顏,從孩童般稚嫩清澈的眼眸,變為而今滿是故事的深邃雙瞳,時間的意義在這個時候是什麼?一年一年的變遷為什麼要如此紀念?仿佛一切都有了答案。為什麼過年, 因為這些流逝的歲月,總要找些什麼來紀念啊。

所以,別說什麼過年沒意義,不要過年。過年短時間看是沒有意義,但是從長遠來看,甚至放眼上下數千年來看,過年的意義深遠,甚至重大。

在十幾二十年前,我們這裡過年十分有意思,從小年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蒸饅頭,因為按照習俗,從小年到二月二這個時間段,大家是不允許幹活的。以前人們生活水平不高,大家一年到頭忙活不停,身體十分勞累。這個時候,是一年當中唯一一個可以徹底休息的時間了。都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而小年蒸饅頭,一蒸就是一屋子饅頭,足以支撐著枕著饅頭睡這個願望了。

當然,畢竟是過年嘛,只是吃饅頭怎麼夠呢?當然要吃點有油水的東西。我們最常吃的就是炸丸子。用新榨的油,倒上半鍋,調上一盆面,摻上各種蘿蔔、大蔥等料,團成一個個的丸子炸成金黃色。無論是做菜的時候添加,還是單獨蒸著吃,味道都好。除了丸子,還有將麵團攤成薄餅炸成焦葉子的。這個跟丸子一樣,但是吃起來更酥更脆。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們正想攀比誰家的東西更好吃,十分有趣。

除了這些,那時候大年初一,各家是不允許外出的,因為過年大家就是要團團圓圓。無論外邊發生什麼事,一家人在這一天都要在一起的。時間過去這麼久。唯一對年有些感動是就是這種形式感。說起來大家出去玩也沒什麼,但是聚在一起,總有一種,這才是過年的感覺。

當然過年最重要的還是髮小聚會,一年來大家去哪的都有,過年了是大家唯一一個聚在一起的機會。從小到大好像過年總也少不了這個環節。年年看著從小長到大的朋友變了模樣,逐漸成熟。這個也是構成一年情感上必不可少的因素。

現在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生活條件發生質的飛躍,以往大家只有過年時候才能得到的東西,比如新衣服和新鞋子,在平常大家就能得到。因為這種原因,關於過年,大家反倒沒有了過多期待,過年成了一種程式化的現象。

其實過年更多的是一種儀式,這種儀式,人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有了儀式感,人們生活才有了諸多樂趣。而過年這種儀式感,放到短時間之間或許看不到什麼意義,但是放到一生當中,是彌足珍貴的回憶,放到千年則是一個民族,不可斷絕的傳承。

你那裡過年有什麼趣事,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我們那時候是如何過年的?我們現在為何要過年?
    說起過年總有說不盡的話題。放爆竹、看春晚、小夥伴們相伴拜年,這一年年,一歲歲,眼看著大家舊貌換新顏,從孩童般稚嫩清澈的眼眸,變為而今滿是故事的深邃雙瞳,時間的意義在這個時候是什麼?一年一年的變遷為什麼要如此紀念?仿佛一切都有了答案。為什麼過年, 因為這些流逝的歲月,總要找些什麼來紀念啊。
  •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害怕過年了?
    不僅如此反而希望時間可以過得慢一點在慢一點……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可以有新衣服穿,可以有很多好吃的,過年時還可以收到壓歲錢雖然大部他被家長以替自己保管的名義收走但是仍然可以有一些剩餘可供自己支配,要知道即像是剩餘的這些對於平時沒有多少零花錢的我來說也是一筆巨款了,所以拿到壓歲錢時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小賣部買下自己平時買不起的零食和小玩意,那段時間現在想起來都是非常的歡喜
  • 消失的年味: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期待過年了
    那個時候,「年」在我們的心中就是信仰!孩子們在過年的時候是被允許不寫作業的,親戚朋友串門兒,會帶孩子們最喜歡的水果和禮物,還有壓歲錢紅包,雖然不多,雖然還沒等孩子們把紅包捂熱就被母親用「代為保管」的理由收走了,但還是忍不住的開心,快樂!
  • 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
    然而在今天,它們早已淡出春節生活,如果不做解釋,人們甚至不知道它們到底為何物。今天人們怎麼過春節呢?紅包在網絡上散布,直接網上發壓歲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過年的方式和過年的習俗也在變化,而這正是時代變遷在年俗文化上的投射。
  • 蘭州:別人過年放煙火 我們過年「打鐵花」
    別人過年放煙火 我們過年「打鐵花」  景泰「打鐵花」傳承至今  宋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曾在他的詩《元日》中這樣描繪過過年時燃放鞭炮的情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但在偏遠的西部,沒有爆竹的除夕該怎麼過呢?充滿智慧的古代人民因地制宜,創造出了一種本土化的娛樂方式,那就是打鐵花。
  • 過年年味越來越淡了?應該是我們不懂過年的含義
    過年,在中國人的價值觀裡一定是一年之中的大事,因為我們很希望看到一年到頭一家人的團圓!團圓對我們很多從情感的角度來說特別的重要,因為我們辛苦了一年,我們很希望在春節的時候可以和家人團圓,那段時間段的溫暖是很多節假日無法比擬的!
  • 過年了,我們應該準備哪些年貨
    這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過年了,沒結婚以前,根本不會想著過年準備年貨的事,可是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這準備年貨的事基本上都要提前半個月準備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過年了我們應該準備哪些年貨?,這瓜果蔬菜和各種海鮮肉類肯定要準備。
  • 過年年味越來越淡了?應該是我們不懂過年的含義
    過年,在中國人的價值觀裡一定是一年之中的大事,因為我們很希望看到一年到頭一家人的團圓!團圓對我們很多從情感的角度來說特別的重要,因為我們辛苦了一年,我們很希望在春節的時候可以和家人團圓,那段時間段的溫暖是很多節假日無法比擬的!
  • 員工發給老闆的表情包:過年了,老闆快放假,我們要回去過年了
    馬上就過年了,大學生已經回家,還剩下上班族在一線奮鬥,小編送上一波表情包,讓你怒懟老闆為什麼還不放假?廣東的網友:老闆,我要回家過年。河北的網友:老闆,該放假了,大家都想回家了。河南的網友:老闆,放假吧,大家都回家過年了。江蘇的網友:老闆,放假吧,隔壁公司都放假回家過年了。山東的網友:老闆,我想回家過年,你快放假吧。北京的網友:老闆,我媽催我回家過年了,什麼時候放假?
  • 為何農村在過年的時候會堵車,元宵節之後就好了,老農說出原因
    為何農村在過年的時候會堵車,元宵節之後就好了,老農說出原因現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時代的發展也越來越快。與十幾年前相比,農村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家種地的人變少了,出門打工的人變多了,在家待著的年輕人變少了,空巢老人卻變多了。
  • 我們年年過春節,你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過年我們都做些啥?
    這首中國民謠形象地描述了中國人在春節過年期間要做的事情,不過各地區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春節為何要這樣過:1、祭灶神祭灶神的時間一般在二十三或二十四,不同的地區有差異。那我們為什麼要祭灶神呢?
  • 過年的時候要吃糖
    快過年了,又到了一年一度聚在一起吃糖的時間了。我在購物平臺上買了許多糖,看看價格也很親民,覺得可以了,我就買了很多。這些糖的價格在大超市裡面都是十多塊錢一斤,但在購物平臺上三四塊錢就能拿到!我都以為這很便宜了,過年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也不是就為了吃糖的,吃糖只是為了烘託氛圍的。濟南的糖果市場當年是在二宮文化市場裡經營,一到年節之際,市場裡人滿為患,整個標山南路都會人潮湧動,頗為壯觀。
  • 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
    導讀: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節日都是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到底是自己長大了嗎,而且沒有年味了,其實轉換個想法,現在的小孩就是當年的我們,只不過我們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也越來越來,現在的90後都已經長大了,是責任是學習,這個社會讓我們看到到經這個的殘酷和弱肉強食的現象,現在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是走一個形式,回家一趟就完事了,而且那幾天之後,還是回歸忙碌的現象
  • 以前的過年是什麼?現在的過年是什麼?
    以前的過年是全家人聚在一起抬頭看電視,現在的過年是一群人圍在一塊低頭玩手機以前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放下了手中的活兒,經常是一家人圍在電視機旁邊看著裡面的節目。氣氛一直都是枯燥的,只有電視裡的節目還在那裡說著,樂著……以前的過年是親戚之間的噓寒問暖,現在的過年是親朋好友的相互攀比以前的時候,交通不便,聯繫不便。許多親戚之間的見面,也就是在過年的時候。也就是說,很多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夠見一面。那時的見面,是那個親啊。喜悅之情,都會溢於言表!
  • 是的,我們這裡過年要磕頭,我也曾覺得很丟人
    「媽,要是我以後找的對象,他們那裡沒有過年磕頭的習俗怎麼辦?」「那就不磕。」她頓了一下又說,「哪有過年不給爸媽磕頭的?!」「很多,我身邊好多人家裡都沒有這個習俗......」過年在家裡複習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程,期間推出了一周的春節特刊,其中一篇《春節習俗變動的背後》中提到「磕頭見節」習俗的變遷,以及微博上人們在討論這一習俗時的不同反應。作為一個過年磕頭的長期執行者,我也忍不住翻開微博看看全國各地是如何看待這一「陋習」的。
  • 過年的時候聊聊麻將
    這兩天臨近過年,姐說要我去她家裡一起熱鬧一下,還說安排了「乾瞪眼」的紙牌遊戲讓爸媽一起玩,至於這個紙牌規則她會負責來講解,對此我當然是表示反對的,因為在我的心目中,能代表過年的桌上遊戲,就只有一種,那就是麻將,只有麻將牌在桌子上譁啦啦的響起來了,才讓人能感覺到,新年近了。
  • 各民族怎麼過年:和水族的過年習俗相比,我們的過年只能叫聚會
    水歷的正月,大概就是我們農曆的九月前後。也就是說,在農曆的九月到十月間,水族同胞們會相聚在一起共同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據民間傳說,之所以要過這個節日,是因為水族的祖先最早從廣東、廣西渡過洪水河來到三洞地區,日子久了以後,人口越來越多,這個地區地方不夠居住了,因此,大家就紛紛外出尋找新的住所。
  • 《五福皇帝是怎麼過年的?原來我們過年堪比乾隆》
    以距我們很近的大清王朝為例,也只有活了89歲的乾隆皇帝配得上「五福」這個詞。與古代相比,現今我們幸福太多,盛世之下衣食無憂,醫療科技發達,能夠與做到「五福」的人實在是太多,隨之的年味也被逐漸衝淡了。而今年春節,必勝客攜手故宮一起弘揚傳統過年習俗,帶來五福鬧新春,品鑑五福宴席,邀你體驗一把乾隆如何過大年。
  • 異鄉人疑惑:「我們去哪裡過年?」
    我們國家是人口大國,每年春運外來務工人員和各個省的學生都是春運的主力軍,每年過年想要返鄉都要提早搶票,有時候能搶一張站票都已經是上天眷顧了,就連小編有時候回家都是一路站票,可是人口流量如此之大,疫情形勢又居高不下,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前提下返回家鄉,這成了現在返鄉大軍首要考慮的問題。
  • 我們為什麼要回家過年?
    我們即將跟己亥豬年說再見,迎來氣象萬千的庚子鼠年。天南地北的中國人又一次踏上返鄉之路。航班密集起飛,高鐵加速馳騁,客車川流不息,所有旅程奔向同一個方向——家。回家,是春節最重要的儀式,「回家過年」是華夏大地上最強勁的律動。落葉歸根、思鄉戀家,這是中國人幸福觀的基本經緯,樸素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