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 在什麼地方,總是那麼令人嚮往,我不顧一切走在路上,就是為了來到你的身旁……」《公路之歌》的第一句就直戳人心。
上大學的那幾年,是「夢想」一詞出現頻率最高的時段。上大學的我們,嚮往夢想,可以不顧一切的為夢想走在路上。
「夢想 在不在前方,今夜的星光分外明亮,想著遠方想著心上的姑娘,回頭路已是那麼漫長……」大學畢業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夢想」好像越走越遠,遠到都忘了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也沒空再做那些白日夢,只是覺得先過好眼前最要緊。
《公路之歌》,中年人的自駕旅行標配歌曲。坐在車裡聽這首歌,能喚起你沉睡已久的「夢想」。
先說說,為什麼在車裡聽。
在公路上,你不會只有一種情緒,同樣也不會只聽某一種音樂。但,跑在公路上,你往往會被一類型的音樂吸引:節奏明快,歌詞上口、極易模仿,一不小心就踩油門的歌曲。《公路之歌》恰好都符合。
《公路之歌》的旋律絕對是讓你熱血沸騰,能夠讓你猛踩油門的那種(這裡要插播一句:北京市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再看看歌詞:「夢想、南方、姑娘」這些在搖滾樂裡能激起你荷爾蒙的字眼,會讓你對「遠走」和「流浪」無比的嚮往。
讓你想要流浪,這可能也是公路音樂最大的作用。
再說說,為什麼是中年人。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公路之歌》的第一節,完全描繪了一個工作經驗為零、對社會和生活懵X的年輕人,問「夢想,在什麼地方?」雖然兩眼一抹黑,但不顧一切,就為夢想(不含貶義)。
第二節,描述了一個有些社會經驗,但漸漸被生活左右、低頭、屈服的中年人,感嘆「夢想,在不在前方?」雖然前方有星空,心中有姑娘,但就是似乎已經偏離「夢想」很遠了。
主旋律來了:「一直往南方開,一直往南方開……」其實,「南方」就是一種寄託,是內心深處的想法。
這不就是一個中年人對自己「夢想」的糾結嗎?無法實現,又很是懷戀。
這首歌很痛仰:當你正視自己的平凡,卻又依然愛著自己的時候,你就真正地長大了。
這首歌推薦給大家,在旅行的路上聽,它不僅很「公路」,還會讓你深思:在生活的重重重壓下,繼續「尋找」和「堅持」自己的「夢想」,可能會很痛苦,但卻是值得「追隨」的信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