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可以說是江蘇比較「低調」的一個城市,如不是今年的央視中秋晚會主會場設在淮安,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哪裡。淮安市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被稱為蘇北城市。
我也是第一次來淮安玩,去之前還鬧過一個笑話,竟然和安徽的淮南混在一起…其實不僅僅是我,很多人都誤以為淮安屬於安徽,甚至央視也有過幾次誤傳為「安徽淮安」,著實讓人尷尬。當然,更尷尬的還有很多人甚至把江蘇省會南京當成安徽省會來調侃…
談到淮安,不得不提它的地理位置,因為它位於「秦嶺-淮河」的南北分界線上,所以可以說淮安是一個具有南北方氣候差異的城市。因此,淮安還建立了「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誌園」,標誌園坐落在淮安淮海北路東側的古淮河畔,成為當地的又一城市名片。
誠然,有些人可能會問,「秦嶺-淮河」地理界線橫跨多個城市,為什麼僅僅在淮安建立一個這樣的地標性園林呢?實際上,這與淮安的歷史有關,雖然跨越了許多城市,但大部分城市基本上都是山區,只有淮安是在淮河平原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另外,淮安是一個與淮河淵源深厚的城市,地處淮河之濱,北聯黃河,南通長江,自古就有「南水北調」之稱,還有「中國運河之都」之稱。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誌園的標誌建築是橫跨古淮河兩岸的「虹橋」,該橋是用淮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橋墩建造的,在蜿蜒曲折的「虹橋」最中央有一個球形的標示牌,正好位於古淮河兩岸的中央。
針對我國氣溫由北向南持續升高的特點,在北邊的橋梁設計為藍色,而在南邊的橋梁設計為紅色,在南邊的橋梁設計為冷色,在南邊的橋梁設計為暖色。這裡建好以後,就成了淮安必打卡的一個景點,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此外,河道兩側還分別有一個廣場,廣場的名稱分別為「黃河廣場」和「淮河廣場」,而且所種的喬灌木植物也因南北方氣候特點不同,站在橋的上方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岸的植被變化,甚至可以感覺到氣候的變化。
這個球形的中央也有一幅圓柱狀的物體,上面是中國地圖,它位於分界線的中心線上,半藍半紅,分別代表南北方,也代表氣候特徵。
每一天,都有不少本地人從南方走到北方,或從北方走到南方,就這樣「一南一北」在這裡度過,很有意思。怪不得在建成後,很多遊客都慕名來此,只是為了體驗一下這神奇的感覺。
當然也是如此,一腳站在籃球上,一腳站在紅球上,在這裡只需一雙腳就能實現橫跨南北。我也是,你聽說過這兒嗎?看了以後想不想來這個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