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和孫小寶認識10周年,這一年我們借著「紀念」的幌子走了很多地方,年初的美國西部九天之旅算是個意外加驚喜,那麼中秋三亞之旅則是「蓄謀已久」。從美國回來後我們就打起了航空公司積分兌換的主意,一趟美國之旅下來的積分,剛好夠一個回國熱門目的地的往返。至於為什麼是三亞,我想還是離不開新疆人的大海情結在作祟吧!
機票搞定,剩下就是酒店,都說去三亞玩,最主要的就是「泡酒店」。但當時海邊高檔酒店動輒4位數的價格,對當時的我們還是蠻有壓力的。這時候一向精打細算的孫小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酒店的安排上充分發揮了她的專業性。總共5個晚上的酒店安排如下:第一天:大東海邊上的民宿,100多還含接機。我們當天到三亞就已經晚上11點多了,後面兩晚三亞灣希爾頓、兩晚海棠灣萬麗。希爾頓是孫小寶的會員積分兌換的、萬麗是「薅得剛剛興起的團購的羊毛」,1200塊錢兩晚,含早餐還包含一個蜈支洲島的遊玩。交通我們採用了當時剛剛興起的「租車出行」,某某租車在什麼新會員首日免費,加上後面半價活動,基本上4天租車費用只用100多塊,我不得不承認那些年網際網路等新興行業的興起,讓我們這些「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跟著享受了不少的紅利。
至於餐,我們除了第一天是在外面吃的,其餘的餐都是在酒店吃的。第一天一退房我們驚喜地發現樓下竟然就是一家正宗的東北餐館、裡面特色的拌菜和東北冷麵,一下就吸引了我和孫小寶,那時候的三亞,東北人還沒有那麼多。在暖暖的三亞吃上一碗正宗的東北冷麵,那個爽簡直了。
當天的晚餐我們則是自己去附近的一個菜市場採購了一些當地的海鮮,然後找了一家飯店加工。我記得當時一桌各種各樣沒見過的海鮮,加上加工費只用200塊出頭。作為新疆人我們對海鮮都並不是特別的喜歡,但是到了海邊嘗個鮮也是蠻好的。後面幾天我們一般會在10點半左右去吃酒店的自助早餐,三亞的酒店一般都結束的比較晚,到11點左右。在酒店的早餐廳我們會把自己餵得飽飽的,反正是自助餐,而且三亞酒店的自助餐真心不錯,種類很多。這樣基本上我們白天一直玩也不會覺得餓,晚上基本都是在酒店的房間裡叫餐,有時吃個星洲炒米粉、有的時候叫個色拉,那個量也剛好我和孫小寶兩個人吃。
至於玩,在三亞則因人而異了。我們更喜歡悠閒的享受熱帶的海風。第一天我們就把大東海和三亞灣簡單地轉了轉,大差不差都是一些熱帶的沙灘、棕櫚樹。但是三亞灣的海水要比大東海的要清澈很多。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我們逛的一個當地的菜市場,除了一些在當地我們常見的蔬菜水果以外,你還可以看到很多你都叫不名字的魚、蝦、蟹,有些顏色鮮豔的都讓你懷疑他是不是有毒。接下來的幾天除了我們去了一趟蜈支洲島以外其他的時間我們都用來享受酒店的設施了。當時的蜈支洲島建設的還沒有那麼好、很多建築都還在建。所以當時的蜈支洲給我的印象就是除了海水更清澈一些以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其他所有的時間我們基本上是泡在酒店裡面的。吃完早飯,到酒店的專屬沙灘散散步,在沙灘的躺椅上吹吹海風。中午比較熱的時候回房間簡單地睡個午覺,起來以後在酒店的各個遊泳池裡玩一會,去海邊泡個海澡。晚上再去體驗一些酒店提供的娛樂設施,像健身房、室內遊泳池、遊戲室等等。每天都過得很悠閒、但每天的活動卻也很豐富,你一點也不會覺得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