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古樸幽長的紅磚城堡大門,絲絲細雨中踏著稍顯滑溜的卵石街路,仿佛剎那間我們又回到了中世紀的歲月裡.託倫——波蘭的一座古城,在浩瀚的天穹之下,究竟有何神奇讓我們為之著迷、驚羨?
作者: 陳魯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託倫古城位於交通樞紐咽喉之地的波蘭中部、偎依著碧綠的維斯瓦河畔(Vistula River),是一座歷經八百年歲月洗禮的精巧古城。託倫之所以聞名遐邇,全緣於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一四七三──一五四三)出生於此,託倫人驕傲地稱哥白尼為「託倫之子」(Son of Torun),他是波蘭人的驕傲。
因此,在一次中歐之行中,我們專門去拜訪了哥白尼故鄉—託倫。小城十分靜謐,哥白尼的波蘭名字(Kopernik)在古城中的街裡街外,處處可見:哥白尼故居所在地原名聖安妮街(St. Anne Street),現已易名為哥白尼街(Kopernicus Street);此地歷史最悠久的薑餅生產商叫Kopernik Torun;哥白尼受浸的聖約翰大教堂(Saint Johns' Cathedral),哥白尼曾就讀的市立學校,紀念哥白尼對天文學貢獻的天文館(Planetarium)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哥白尼大學(Nicholas Copernicus University)。
聖約翰大教堂
哥白尼在三十而立之年,完成了所有學業之後,立即從義大利回到波蘭,隨後,就在託倫故鄉裡度過四十年的生活。天生聰穎的哥白尼,早在義大利求學期間就獲宗教法博士學位。返鄉後,作為一名醫生,他因高超醫術救人無數而被人們譽名為「神醫」。其實,哥白尼將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都供奉給了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教士。哥白尼並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但在義大利期間,出於好奇和對地心說的挑戰,他就用一支筆,另人難以置信地列出了數學公式、計算出地球遠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0倍,即使和現在的60.27倍相比,其誤差也只有萬分之五!《天體運行論》是他的成名巨著,但卻幾乎全是在教堂任職的業餘時間完成的。
當我們購票進入不大的哥白尼故居博物館裡時,發現三層樓的博物館裡,早已擠滿了來自歐洲各地的旅人。十來歲的孩子,在大人的帶領下,好奇得鑽進鑽出於各個狹小的房間內,仔細觀看哥白尼留下的觀測儀器的複製品和各式各樣的實驗工具。各間展廳裡靜靜陳列著的舊家具,以及各種有關天文學的書籍、草稿、哥白尼生平故事的資料,則仿佛在向人們敘說著中世紀《天體運行論》作者在其故居裡耗盡心血的艱苦研究場景……
站在博物館的各種展品前,時光仿佛倒流回一五三零年某一天清晨裡,經過通宵達旦的又一夜研究後,哥白尼終於完成《天體運行論》首稿, 將他那隻鵝毛筆輕輕插進桌上的墨水杯中……其後,已至古稀之年的哥白尼於一五三三年重返羅馬,為他的新科學發現做了一系列的講演,提出了他「日心說」學說的要點,但在黑暗的中世紀裡卻遭到梵蒂岡教皇和宗教界的強烈反對。為此,哥白尼迫於壓力遲遲不敢發表。直至一五四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哥白尼逝世前夕,生命垂危的他在病榻上,才收到他的支持者約阿希姆(Jerzy Joachim Retyk)出版商從德國紐倫堡寄來的《天體運行論》樣書,而此時此刻,他也只能摸了摸書的精美封面,留下一聲悵悵的嘆息,便與世長辭了。
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研究成果
歷史告訴我們,哥白尼 「日心說」一經提出:地球在浩瀚的天穹之下,僅僅是圍繞太陽運行的一顆行星……自此,這一偉大無比的科學昭示,如同黑夜划過一道耀眼閃電,石破天驚,哥白尼,奮力向中世紀茫茫黑暗中投擲去了一把通紅的科學的火把,照亮了愚昧的天文學研究圈子,推翻了自亞里斯多德以來,人們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及靜止不動的「地心說」,對當時的科學和宗教權威造成了巨大衝擊,掀起了人類有史以來天文學上的一次震撼人心的偉大革命!
哥白尼手稿
跟許多波蘭古城一樣,託倫並不是只是活在哥白尼光環下的一座老城。它是一個銳意進取的城市、永遠不老的古城。早在13世紀,條頓騎士團就在此修築了龐大的紅磚軍事城堡,城堡成為徵服、感化普魯士疆域的歷史象徵,這就是託倫城的雛型。不久後,託倫在中世紀的漢薩同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現在城中還有許多公元十四、十五世紀建造的公共建築和私人建築(包括哥白尼的故居),斑駁陸離的各種古建築遺址,充分顯示了託倫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託倫人自豪稱自己的城市,是地處中歐心臟的波蘭最為古老、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今日的託倫,不僅處處可見中世紀哥德式古建築與德裔民居得到了極好的保護,而且經過市民們的多年努力,使得託倫市古城區整體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上光彩耀目的城市。
為把整個古城風貌完美保留續存下來,該城自治的法規規定:所有的新建築都必須建在在老城區之外。誠如託倫市長所言,每年接待一百五十萬的遊客,對只有不到二十萬人的託倫來說,數量已夠多的了,他們不想追求更多的遊客數字,而是希望遊客對造訪過託倫後留下更深的印象,因為託倫不僅有哥白尼,還有精美的古建築,優美的舞蹈和音樂,富有競爭力的大學和教育體系,以及富有創造力的託倫市民。為此他們很注重挖掘和展示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因此,當我們走進託倫市聖約翰教堂裡,就可以看到這座建於十三世紀紅磚古建築,雖然保存相當的完好,但一直在不斷修繕,從來就沒停歇過。
託倫市裡的特色博物館非常多,裡面收藏著許多珍貴的展品,比如在哥白尼逝世後,波蘭畫家繪製的哥白尼油畫,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託倫市博物館收藏的眾多珍品之一,還有託倫市的現代藝術館,這是一座完全有別於博物館的藝術宮殿,每年有許多充滿活力的當代藝術在此輪候展出。
美妙的音樂,給託倫插上了高高飛翔的翅膀,成了近年讓託倫聞名於世的另一種強大的藝術力量。託倫人舉辦的託倫小提琴國際大賽,每隔三年一屆,已經在國際音樂界形成口碑,具有相當影響力。
我們是在五月的一個周末來此,市中央廣場上,儘管下起細細春雨,但遊人和市民還是興趣盎然地聚集在一塊,津津有味欣賞著小城學校孩子們為大家表演的波蘭民族舞蹈——馬祖爾舞。它是源自中部馬佐夫舍地區馬祖爾人所喜愛的一種民間舞曲,舞蹈由此得名。音樂節拍較流利,活潑歡快。舞蹈一派熱情奔放,是一種男女雙人集體舞形式。舞步為一種帶屈伸行進的 3步舞,步法流暢、舒展。隊形變化多樣,有穿插、繞行、圍圈、雙人旋轉等。孩子們嫻熟的舞技,讓人眼花擾亂,期間的音樂更是充滿了張力,周遭的觀者不時把一陣陣掌聲、歡笑聲投給可愛的孩子們……
託倫對外的旅遊宣傳資料上的攝影圖片,展示出許多古城居民精彩的生活場景。每年夏秋季,他們還會舉辦一個叫「自然之眼」的國際攝影節,他們非常歡迎全世界的各地的攝影家們能夠來參加他們的攝影節,把美好的自然風光呈獻給人們。
當我們依依不捨離別託倫時,已近下午三點多鐘,雨後天霽,維斯瓦河漫長的堤岸旁,升起白茫茫的水霧,戀人偎依擁抱,翠綠的草坪上,市民們在慢跑或散步,春日裡的太陽照射在墨綠的清波水影中,託倫古城的景致和它搖曳的丰姿,透過河水的流動,不停的浮現出來……霎那間,我想起早先冒著絲絲細雨,穿過古樸城門,來到古城廣場一角聳立的哥白尼雕像旁,清楚看到雕像基座上所雋刻的那一句話「哥白尼,託倫市民,他讓地球轉動,令太陽和天空靜止」。
託倫,歷史上,因科學偉人哥白尼而聞名,如今託倫人正延續著偉人的追求,讓這種對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插上時代的翅膀,傳遍世界各地,讓後人們繼續不停地去探索、追求人世間許許多多至今未解的科學和真理……
覺得不錯,請點讚
轉發吧!有愛就要說出來~~
本文由鳳凰網旅遊原創首發,作者陳魯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聯繫後臺,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想勾搭主頁君,可以加我們私人號:
生活家LIFE+
ID: lifeofwealth2015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鳳凰網旅遊
感受極致旅行體驗
編輯:陳淑蓮
主編:許玥
投稿:all_travel@ifeng.com
新浪微博:@鳳凰網旅遊
如果想獲取更多最新的旅行資訊,可以下載我們客戶端【鳳凰新聞】並訂閱【旅遊】頻道
關注鳳凰網旅遊微信,回復以下關鍵詞獲取往期精彩文章
國內:西藏 | 北京 | 上海 | 西沙 | 會安 | 張家界 | 臺灣 | 東極島
國外:馬爾地夫 | 倫敦 | 安特衛普 | 日本 | 肯亞 | 馬賽馬拉 | 聖彼得堡 | 列寧格勒 | 紐西蘭 | 諾曼第 | 杜拜 | 米蘭 | 聖託裡尼 | 萊比錫 | 緬甸 | 布達佩斯 | 峴港 | 劍橋 | 坎城 | 東南亞 | 布魯姆斯伯裡
專題:全球GO | 遠方 | 竇驍 | 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