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福建,有人可能會想到科舉時代,考試實力一枝獨秀,明代近四分之一的狀元出自這裡,到了清朝有二分之一的狀元出自這裡,有人也可能會想到廈門風景如畫,鼓浪嶼文雅浪漫,遊人如織。相比較而言省會福州市則要低調很多了。
其實廈門的旅遊景點不僅僅只在廈門,福州也有,比如三坊七巷就聞名在外,還有鼓山也值得一遊,不過筆者去過的福州景點中,印象最深的當屬一座公園了,身處公園如穿越到了蘇州園林,據傳它已經有1700年歷史,與西湖同名,還被譽為「福建園林明珠」,想必你也猜出了,就是福州的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位於福州市中心,傳說是公元282年由郡守嚴高所鑿,歷史上一直是福州人們喜愛遊覽之處,到了唐朝末年已經成為聲名遠播的遊覽勝地,五代時期西湖是閔王次子的御花園,而到了宋朝它的景色更加秀麗,清朝時期林則徐為湖岸砌石,直到1919年才成為西湖公園,到如今已有1700年歷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頗有蘇州園林的風範,被譽為「福建園林明珠」
提及西湖,我們下意識會想到杭州西湖,但其實僅我國就有36處西湖,在日本山梨縣和越南河內等地都有西湖,而福州這座西湖,則在國內36座西湖中排名第六,其總面積為42.51公頃,水域面積為30.3公頃。
晉朝開鑿時因為其湖水引自西北諸山之水,又在城的西邊,所以得名西湖,當然那時候的西湖還沒有如此大,經歷代開鑿和擴建後,才有我們如今看到的西湖公園。歷史上文人們不僅吟誦杭州西湖,對這一處西湖也喜愛有加,留下了諸多墨寶,比如辛棄疾說:「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林則徐說:「人行柳色花光裡,身在荷香水影中」等。
杭州西湖有蘇堤、白堤,福州西湖有柳堤,剛剛走過西湖紅色的大門,就會看到一座長堤臥在水波上,堤上種滿了柳樹,這就是柳堤了。原本的柳堤建於1930年,中段為橋,後來堤面被拓寬,長橋也被改為石拱橋,很多遊客會站在橋上以遠山為背景拍照留念。
因為有了柳樹的依託,柳堤如美人慵懶的橫臥著,多了幾分文雅和柔美。
有了柳樹,怎麼能沒有荷花呢?
公園中有一處景點,名為荷亭晚唱,是福州舊八景之一。從名字可知這是一處亭子,在湖的西岸大夢山下,古時候這裡三面環水,湖中有一條長長的湖堤,而湖堤兩側種滿了荷花,亭子就建在湖堤突出的地方,三面環湖,有著廣闊的視野,可以見到滿湖的荷花,和岸邊的垂柳,尤其是夏季荷花盛開時,夜裡清風送來荷香,夜空中繁星滿天,最適合在這裡賞荷聽曲。
我們現在所見的亭子,是林則徐當年重修的,也是清朝遺蹟,有上百年歷史。
如果杭城還有什麼讓人念念不忘的話,那該是桂花了,每當十月,桂花滿杭城。有著江南韻味的西湖公園,也有著杭城的桂花香味。
就在荷亭的西北側,林則徐在此為李綱建了一座祠堂,在祠堂邊上種了兩株桂花樹,以李綱晚年在福州居住的名稱為名,曰桂齋,後來旁邊又增加了一座禁菸亭,和一間讀書處,只不過如今我們見到的桂齋是1985年重建的。
九十月去西湖公園,也能在這裡聞桂花陣陣,慕先人風採。
開化寺,是公園中最古老的建築,據說是1037年所建,後到了明朝時期又重建,我們現在看到的1705年重建的建築,有正殿、禪堂、鐘鼓樓、客僚和方丈室組成,與古建築相映成輝的是門前的一顆古荔枝樹頗負盛名,如果是荔枝成熟的季節前來,說不定還能品一品它的味道。
除了這些景點,西湖公園還有宛在堂,取宛在水中央之意,是福建詩人的紀念堂,曾經這裡詩人云集,吟詩作賦好不熱鬧,林則徐還在此辦過公,如今的建築也是清朝時重建。
要說最有爭議的建築,當屬宛在堂前面的古人雕像了,筆者與朋友路過時忍不住問了一句這是誰,看著衣著像是唐宋時期的人,還應該是一位大詩人,只不過未找到相關的說明,後來才知道不止是我們好奇,早在2008年6月就曾引發過福州人熱議,紛紛猜測雕塑的身份。
令人詫異的是,據雕塑作者所說,這其實是一尊代表詩人形象的雕塑,面部表情像李白,又融合了辛棄疾、李綱兩個人的形象,帶著宋朝的帽子,穿著明朝的衣服,就是一個綜合體,不得不說也是厲害了,不過確實跟宛在堂很契合。
不知道你有沒有來過這座西湖公園呢?對這座免費開放的公園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