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人猿行動》,意料之外的好。高潮部分的教堂攻防戰;優秀的人物設計;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歷史力量。
目前豆瓣評分到達,7.6分,但只有不到2000人觀看。胖哥全力推薦,對二戰刺客類型片,硬戰爭片感興趣的粉絲,可果斷入坑。影片的卡司絕對亮眼。在《驚變28天》,《盜夢空間》,《蝙蝠俠》中有精彩演出的愛爾蘭演員基裡安.墨菲,還有《50度灰》性感男主角詹米.多南!
由《超市未眠夜》的導演西恩.艾利斯掌鏡。影片四平八穩,層層推進。故事與敘事通俗易懂,卻有力透紙背的人物渲染。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二戰前夕,德國通過武力震懾歐洲,逼迫英國法國等大國籤訂慕尼黑協議,在綏靖政策下,捷克全國成為德國的附屬國。一年後,二戰爆發,捷克成為德國重要武器生產和加工國。
在英國培訓的兩位男主人公,從英國空降回祖國,執行類人猿行動,刺殺捷克護國元帥,納粹三號人物萊因哈德·海德裡希。萊因哈德·海德裡希,希特勒的左膀右臂,他最駭人聽聞的是制定了屠殺猶太人的消滅計劃,設計了集中營的構想。成為猶太人地獄的規劃人。他在捷克也以血腥鎮壓的鐵腕手段進行控制,人稱「捷克屠夫」!《類人猿行動》故事清晰的分為三幕!第一幕,兩位主人公空降捷克,危機四伏,在突破告密者的包圍後,他們終於和捷克反抗軍接觸。
第二幕,反抗軍領袖得知他們任務後,大驚失色,不願執行。在英國的秘密指令後,一行人開始設計刺殺任務。本以為是高潮的刺殺行動,因為意外,提前到第二幕高潮就到來。
該片最令胖哥以來之外的地方就是,全片的核心並不是刺殺任務,而是之後的歷史漣漪和人物弧光。任務後,兩人在組織安排下躲進教堂,和另外五人一起等待救援。可在高昂的告密金,全城大屠殺,搜捕下,反抗組織有人告密。七人的藏身之地洩露。德軍包圍教堂,一場毫無退路、可歌可泣的攻防戰將故事推入高潮。
影片對於二戰時期的場景設計相當細緻,服飾和人物仿佛讓人重回那段時光。最讓胖哥意外的是,教堂大戰,是近期相當難得的戰鬥場景,槍械,音效,剪輯,各種武器輪番上陣,反抗軍7人與上千德軍做困獸鬥。
剪輯沒有賣弄,以古典主義敘事為本真呈現。真實,冷峻,硬。除了場景和剪輯,《類人猿行動》有它內在的感染力和歷史帶來的非凡質感。原本就有歷史在背後使力,影片自然多了幾分厚重感。首先是刺殺任務和捷克人民的衝突。反抗軍領袖一直牴觸這場任務,最後他道出實情,他害怕任務後,捷克就此從地圖上消失。
他的擔憂不無道理。一個捷克村莊因為被懷疑給兩位主角提供了幫張,一夜之間被滅村,村民全部當場槍殺。任務執行後,5000名捷克人民被逮捕,槍殺。在影片中,兩位主角聽聞因為任務的執行,導致屠殺行動的開始,他們甚至發瘋到想要在廣場投降,然後自殺,以結束無理由的逮捕,保護人民免受屠戮。
歷史的漣漪人總是無法猜透。這場膽大妄為的行動,導致捷克人民的災難,但同時刺激了英國等歐洲強國廢棄慕尼黑協議,宣布全面參戰。捷克反抗軍得到了全世界反納粹力量的支持。
兩人的刺殺行動可謂推動反納粹力量聯合的關鍵一環。這就是歷史的不可預測性。這也是英雄的力量。全片有一句非常點題的臺詞。有人問主角,你們真的打算投降然後自殺嗎?然後他讀出了莎士比亞的經典臺詞: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經死了很多次,而英雄一生只死一次!
重如泰山之死,在教堂攻防戰中感染呈現。7位反抗軍,在教堂抵抗了數千德軍5個小時。每人都留下一顆子彈給自己,然後同德軍拼到了最後一刻。無疑,這有電影化的煽情渲染,無論是毒藥還是最後一顆子彈都沉重得仿佛打進了觀眾心裡,造成了情緒傷害。
加上前期,對於人物從害怕,手抖,軟弱,到最後決然赴死的人物弧光轉變。都感染了每一位對歷史和戰爭有一定理解的觀眾。說實話,胖哥最後的確被煽到。
各位戰士,眼神透露出些許害怕,更多是慷慨赴死,彌留之際,死去的情人向他招手,肉體雖然在戰爭中消散,好歹靈魂可以得到戰友和愛人的慰藉。這大概是英雄最後的一點念想。
全片沒有刻意的英雄主義渲染,每一位角色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平凡之人。被折磨到實在難以忍受的小提琴家;自殺的母親;怕死的反抗軍成員;頑強抵抗中突然崩潰的小夥子。平凡之人,在歷史巨輪下,做出不平凡之事,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