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何通過修改黨章確立「行動指南」?

2020-12-18 中國網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題:中共如何通過修改黨章確立「行動指南」?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據中共十九大議程,大會將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

從中共二大誕生的第一部黨章算起,這將是中共黨代會第17次修改黨章。經過歷次修改,黨章字數從最初的2300多字,增至目前的17000多字。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官方在介紹十九大黨章修改工作時說,「實踐證明,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有利於更好發揮黨章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指導、規範作用」。

從歷史上看,中共組織和制度建設在黨章的修改中逐步成熟和完備:

1923年的三大,是早期中共黨章的第一次修改,首次規定黨員入黨候補期;四大黨章首次將中共最高領導職務改稱為「總書記」;六大黨章第一次明確規定黨的組織原則為民主集中制。

五大未對黨章進行修改,而是會後由中央政治局對黨章進行了修改,確立了「中央委員會」體制,設立中央政治局。

新中國成立後,八大黨章首次規定黨代表實行常任制;十一大黨章規定縣團以上黨委設紀委;十二大黨章首次載入入黨誓詞;十三大黨章首次規定差額選舉。

中共在不同時期集體智慧的結晶,也通過寫入黨章確立為全體黨員的「行動指南」:

1945年的七大,黨章首次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裡程碑。1997年,經過近20年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十五大黨章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思想地位。

此後,十六大在黨章中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在黨章中寫入科學發展觀;十八大在黨章中確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成為中共現行黨章,十三大以來的歷次黨代會,都在它的基礎上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黨代會對黨章進行修改亦依循程序。中共官方在談及十六大、十七大兩次黨章修改時均提及「不作大改」「不成熟的不改」,十八大黨章修改也「保持黨章總體穩定」。中央黨校教授高中華表示,按慣例,中共中央成立黨章修改小組具體實施這項工作,需經徵求意見建議、提出修改建議方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討論、中央委員會討論研究等程序。

據悉,中共中央今年6月就黨章修改徵求意見,各地區各部門黨組織普遍贊成十九大對黨章作適當修改。

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表示:「黨把每一段時期好的經驗成果寫入黨章,不斷修改、完善執政體系,使黨的事業發展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從黨章可以看出中國發展的方向。」(完)

相關焦點

  • 十九大修改黨章的非凡意義
    從1921年起,一大立黨,二大立綱,直至召開的黨的十九大,黨章被多次作出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十九大對黨章的修改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十七次修改黨章,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探索總結的寶貴經驗和理論升華,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由此可見,修改黨章意義重大!每一次黨章修改都體現了我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理論自信。
  • 中共二大:第一部黨章誕生
    中共二大在黨史上承前啟後,誕生了許多「第一」:第一次提出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民主聯合戰線的思想;第一次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宣言》等,第一部黨章也發源於中共二大。 擔負起創建首部黨章的歷史重任 中共二大召開的地點,名為「輔德裡」。
  • 【資料】中共二大:第一部黨章從這裡誕生
    首部黨章確定了鐵的紀律  在中共二大紀念館中,有一整面火紅的黨章陳列牆,展出了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黨章。其中一排黨章彙編,供參觀者翻閱和學習。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都會在此駐足許久,細細翻看紅本。  中共二大第三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11個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正是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
  • 十八大熱詞:「黨章修正案」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十八大熱詞:「黨章修正案」英語怎麼說 2012-11-15 10:55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作者:
  • 甄小英王政堂:與時俱進的中國共產黨黨章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制定、修改和完善黨章,特別是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大歷史關頭,總是通過進一步修改完善黨章,以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歷史發展趨勢的新黨章來指明方向。簡要回顧黨的歷史上幾部重要黨章的修改完善及其發揮的重要作用,對於今天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 黨章,在這裡誕生——探訪中共二大會址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 題:黨章,在這裡誕生——探訪中共二大會址  新華社記者郭敬丹  上海靜安區繁華的鬧市中,一排灰白色的石庫門建築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莊重而靜謐。輔德裡625號,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首部黨章在這裡誕生。
  • 踏訪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黨章誕生地
    90年前,就在這座普通老房子裡,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制定中共第一部黨章,產生了統一戰線的思想。11月,記者來到了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同期】(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講解員 喬琦玥)我們二大是產生了我們中國共產黨第一部的黨章 我們有個特色展廳叫做黨章歷程廳 在這個展廳中也是將一大到十七大的所有黨章都展出了
  • 朝鮮時隔5年修改黨章 政治局常委權限有啥變化?
    據朝中社10日報導,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討論了第三個議程《修改朝鮮勞動黨章程》。這是時隔5年後,朝鮮勞動黨再度修改黨章,主要修訂內容有新增強化國防力量、廢除黨政務局恢復秘書局、提升黨政治局和黨中央檢查委權限等。
  •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基本陳列完成改建 感受首部黨章誕生時刻
    藍天白雲,白鴿飛翔,黨旗飄揚……進入序廳,映入觀眾眼帘的是一個多媒體折幕,上面通過視頻、圖文結合的方式對中共二大的整體情況和重大意義進行深度闡釋:1922年7月,一批心懷遠大理想的革命志士來到上海,召開了中共二大。
  • 傳承紅色基因 | 中共二大會址:騰蛟起鳳 這裡誕生第一個黨章
    這就是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在這裡,中國共產黨第一部黨章誕生;在這裡,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十九大勝利召開後,在二大會址的透明顯示器上,觀眾可以駐足翻閱、仔細閱讀新黨章,仿佛走入時光隧道,感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全過程。
  • ...黨章的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把黨章要求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工作中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章的重要論述,切實增強學習貫徹黨章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結合黨的歷史、結合新時代黨的實踐、結合崗位職責學習黨章,切實把黨章各項規定要求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工作中,為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 二大黨章:嚴明紀律的開始
    1921年,陳獨秀在參考維經斯基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一份黨章草案,在這份草案中,陳獨秀強調了民主集中制,特別是通過嚴格的紀律保證集中的思想。而時任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代理書記的李漢俊明確表示反對集權,主張分權。他還為此與陳獨秀鬧得很不愉快,一氣之下乾脆把代理書記的職務也丟給了李達。
  • 中共歷次黨代會有哪些「關鍵詞」?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十九問:中共歷次黨代會有哪些「關鍵詞」?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 題:中共歷次黨代會有哪些「關鍵詞」?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在過去的96年裡,中國共產黨共舉行了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上海靜安:二大紀念館引入AR技術 「穿越」回首部黨章誕生的那一刻
    序廳新增的「LED頂幕折屏」,屏幕從背景牆一直延伸到屋頂,通過視頻、圖文結合的方式對中共二大的整體情況和重大意義進行深度闡釋。與改造提升前相比,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基本陳列的文物史料更為豐富,集中展示了中共二大召開的歷史背景和會議內容,進一步突出了中共二大的重要意義,將近年來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展陳內容。同時,一批館方近年來新徵集到的報刊資料和珍貴黨章版本首次與觀眾見面。        中共二大是我黨創建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黨建章立制的偉大開端。
  •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今起重開 AR提升「親歷」感
    原標題: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重開 AR技術提升「親歷」感圖片說明: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圖片說明: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東方網記者張歡6月30日報導:經歷了四個多月的閉館整修,位於老成都北路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於今天(6月30日)起重新對外開放。
  •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修舊如故打造新體驗
    近日,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詳細講述了文物建築如何「修舊如故」,空間布局、展陳形式和部分展陳內容如何優化調整。    整體修繕,修舊如故    中共二大舊址位於老成都北路7弄30號,始建於1915年,是典型的上海石庫門民居。
  • 中共十七大可以用「舉世矚目」來形容 國際輿論關注十七大閉幕
    《人民軍隊報》說,中共十七大圓滿成功,中國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年輕人報》說,十七大報告為中國改革發展的新階段制定了重要的路線方針政策,明確提出了繼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青年報》說,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科學發展」的思想為中國未來的發展確定了方向,中國將更為注重環境等問題。
  • 從這裡走向未來——來自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的報導
    11月底的上海寒意襲人,位於靜安區老成都北路7弄30號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前來瞻仰的人依然絡繹不絕。黨的十九大閉幕後,這座「石庫門裡的紀念館」再次迎來參觀高峰。 會址紀念館的「火爆」源於中共二大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裡程碑地位。95年前,這裡誕生了首部《中國共產黨章程》,從此,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面信仰的旗幟下,拋頭顱、灑熱血,為黨和人民奉獻一切。 走進黨章歷程廳,玻璃展櫃內陳列著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所產生的所有黨章或黨章修正案。如今,只需指尖輕觸屏幕,「泛黃的紙頁」便會在眼前依次展開。
  • 「修舊如故」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將帶給參觀者哪些新體驗?
    為迎接建黨百年,去年11月16日,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開始閉館修繕,優化展陳。這座106歲的老建築,歷經風雨滄桑,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黨史上的七個「第一」。未來,修繕一新的她將以怎樣的面貌迎接參觀者?近日,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詳細講述了文物建築如何「修舊如故」,空間布局、展陳形式和部分展陳內容如何優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