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新高鐵上。
這大概是目前為止境內最喜歡的一條鐵路了。
1776km,從甘肅蘭州穿越黃土高原、河湟谷地、青藏高原、祁連山脈、東疆盆地到達新疆烏魯木齊,貫穿河西走廊,覆蓋了曾經的絲綢之路。
從如此多的地形地貌就可以看出沿線的資源,這不僅是一條復甦西北交通經濟的鐵路,也是一條自然人文歷史豐富的旅行線路。
從西寧到張掖,火車斜穿過綿亙起伏的祁連山脈,不時轟轟地進出數不清的高原隧道,駛入河西走廊腹地。
在冬天沒有繽紛彩色,可就這樣坐在窗戶旁看祁連山划過,也會感覺到腎上腺素上升。
是的,有一種美景是可以推開窗看裡面故事的。
河西走廊就是這種可以推得開窗的美景。
黃色條形的部分,地圖標記得有點挫,不過差不多就長這樣。
放到這麼大來看,是因為它曾影響了中國版圖構造,並且作為絲綢之路的經貿核心地帶波及到了整個歐亞大陸。
對於河西走廊,季羨林曾評價:「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回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 」
河西走廊是一條狹長的堆積平原,是數億年前印度板塊與亞歐大陸板塊撞擊形成青藏高原,向北側堆起祁連山脈,而再向北衍生的產物。這條走廊被夾在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塔裡木盆地中間, 乍一看感覺生活好艱難。
青藏高原這個巨人阻斷了印度洋暖溼氣北上,造成西北地區大部分都是乾旱沙漠,不過北側的祁連山脈由於來自東面太平洋季風吹佛融雪降雨形成了一條條河流和溼地。祁連山脈並不只是一條山脈,而是一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脈群,包含了數座雪峰、冰川、河谷、綠洲。由於她的哺育,才有了旁邊狹長通道河西走廊的發育成長。
除了海洋以外,河西走廊擁有地球上所有的地形地貌。
也是除了海洋以外,滿足了我對國內自然景觀的所有幻想。沙漠、草原、雪山、星空、雅丹丹霞。
河西走廊如今被劃分在甘肅境內,佔據甘肅這個巨大「如意」的頭部及中部,東起武威,西至敦煌。因為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
河西走廊從前是西域與中原之間的唯一通道,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註定了不平凡的命運。
如果當年漢武帝沒有打通河西走廊,今天的亞洲格局應該是另一種樣子吧。
如果沒有河西走廊,也不會有陸上絲綢之路,和那一段中原與西域文化經濟交融的輝煌歷史。在這條走廊上,發生了太多的故事。(後接河西走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