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4日電 (高曉鍈)根據規劃,4+7帶量採購將在3月中旬開始實施,目前,已有多家知名藥企開始調整其營銷結構。近日,華森製藥、恩華藥業等多家藥企發布公告,明確了公司對組織架構、營銷體制的改革方案,有的甚至將銷售部整體撤銷。
藥房 中新經緯高曉鍈 攝
有報導稱,2018年醫藥代表行業70%正準備轉型,離職率明顯上升。繼4+7帶量採購政策出臺後,藥企改革也成了業內關注的焦點,曾經龐大的醫藥代表群體是否就此涼涼?
多家藥企調整銷售部門
近日,華森製藥發布公告稱,為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結合公司發展規劃,公司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撤銷了原銷售部。
華森製藥表示,公司新組建了營銷中心(作為招標辦、市場部、內務部、銷售行政部、銷售一部、銷售二部、招商部(新增)、商務KA部共8個部門的上級管理部門);撤銷銷售部;原公司商務部及KA零售部門連鎖合併為商務KA部。
同期,恩華藥業也在2018年年報摘要中提到,要持續推進營銷體制改革,加快銷售人員的專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產品銷售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繼續完善有利於調動一線銷售人員積極性的銷售政策。
不久前,優時比中國區總經理吳昕也公開表示,在過去的十二個月裡,公司對整體業務模式做了比較大的調整,「我們已經沒有醫藥代表這個職位了。」他表示,優時比不再設置醫藥代表職位後,原來的醫藥代表隨之轉變為醫藥信息夥伴,這樣的轉變意味著銷售業績不再是公司對這些員工考核的主要指標,而更看重他們如何與醫生進行合作,最後給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
大藥企為何紛紛裁撤銷售部門?「縮減銷售人員的核心是為了降低成本。」東方高聖執行董事瞿鎔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在帶量採購的模式下,企業的銷售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企業不再有足夠的費用來支撐銷售團隊的存在。
有媒體報導也曾分析稱,原先藥企的銷售費用佔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基本超過了總成本的40%。帶量採購使得藥品大幅降價,企業所得利潤根本不足以支撐此前高額的銷售費用,以價換量的中標企業也沒有費用再來負擔人力成本。
醫藥代表行業會消失嗎?
據銘博獵頭統計,2018年年末,醫藥代表離職率明顯上升,70%的藥代準備轉型,20%的藥代已在轉型中。
基業常青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目前帶量採購政策主要針對的是仿製藥,生產廠家多的藥品降價壓力非常大,仿製藥企業利潤將逐漸被壓縮。同時,仿製藥市場的格局將逐漸回歸本質,不需要那麼多的醫藥代表、帶金採購等,長期來看將有利於行業合法合規發展。
恩華藥業表示,在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的新招標模式下,公司將加快銷售人員的專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產品銷售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繼續完善有利於調動一線銷售人員積極性的銷售政策。
有藥企表示,未來仿製藥的人員會控制人數,銷售費用的預期是穩中有降。
醫藥代表這一行業會消失嗎?瞿鎔認為,首先,過去普通仿製藥也會安排足夠多的銷售代表去推廣,以後進入帶量採購的品種,基本上都不需要醫藥代表去推廣了,醫藥代表的總量確實會減少;其次,醫藥代表結構會發生明顯變化,過去醫藥專業背景出身的人員佔比不到30%,而在美國等成熟市場,隨著創新藥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問世,依舊需要專業的醫藥代表去做學術推廣活動,因此,在未來醫藥代表行業中,醫藥相關專業畢業的從業者比例反而會大幅提升。
李勇表示,隨著帶量採購模式在全國逐漸鋪開,仿製藥企業不得不面臨轉型,醫藥市場的關注點將逐漸轉向創新藥,巨大的研發投入將成為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數據顯示,恆瑞醫藥2018年累計投入研發資金26.7億元,同比增長51.81%,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5.33%。恩華藥業去年也加大了研發投入,投入科研經費1.72億元,同比增長了54.45%。
在業內人士看來,加大創新、一致性評價投入已成為藥企的一大趨勢。(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