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藥企裁撤銷售部,醫藥代表的飯碗不保了?

2020-12-25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4日電 (高曉鍈)根據規劃,4+7帶量採購將在3月中旬開始實施,目前,已有多家知名藥企開始調整其營銷結構。近日,華森製藥、恩華藥業等多家藥企發布公告,明確了公司對組織架構、營銷體制的改革方案,有的甚至將銷售部整體撤銷。

藥房 中新經緯高曉鍈 攝

有報導稱,2018年醫藥代表行業70%正準備轉型,離職率明顯上升。繼4+7帶量採購政策出臺後,藥企改革也成了業內關注的焦點,曾經龐大的醫藥代表群體是否就此涼涼?

多家藥企調整銷售部門

近日,華森製藥發布公告稱,為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結合公司發展規劃,公司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撤銷了原銷售部。

華森製藥表示,公司新組建了營銷中心(作為招標辦、市場部、內務部、銷售行政部、銷售一部、銷售二部、招商部(新增)、商務KA部共8個部門的上級管理部門);撤銷銷售部;原公司商務部及KA零售部門連鎖合併為商務KA部。

同期,恩華藥業也在2018年年報摘要中提到,要持續推進營銷體制改革,加快銷售人員的專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產品銷售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繼續完善有利於調動一線銷售人員積極性的銷售政策。

不久前,優時比中國區總經理吳昕也公開表示,在過去的十二個月裡,公司對整體業務模式做了比較大的調整,「我們已經沒有醫藥代表這個職位了。」他表示,優時比不再設置醫藥代表職位後,原來的醫藥代表隨之轉變為醫藥信息夥伴,這樣的轉變意味著銷售業績不再是公司對這些員工考核的主要指標,而更看重他們如何與醫生進行合作,最後給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

大藥企為何紛紛裁撤銷售部門?「縮減銷售人員的核心是為了降低成本。」東方高聖執行董事瞿鎔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在帶量採購的模式下,企業的銷售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企業不再有足夠的費用來支撐銷售團隊的存在。

有媒體報導也曾分析稱,原先藥企的銷售費用佔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基本超過了總成本的40%。帶量採購使得藥品大幅降價,企業所得利潤根本不足以支撐此前高額的銷售費用,以價換量的中標企業也沒有費用再來負擔人力成本。

醫藥代表行業會消失嗎?

據銘博獵頭統計,2018年年末,醫藥代表離職率明顯上升,70%的藥代準備轉型,20%的藥代已在轉型中。

基業常青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目前帶量採購政策主要針對的是仿製藥,生產廠家多的藥品降價壓力非常大,仿製藥企業利潤將逐漸被壓縮。同時,仿製藥市場的格局將逐漸回歸本質,不需要那麼多的醫藥代表、帶金採購等,長期來看將有利於行業合法合規發展。

恩華藥業表示,在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的新招標模式下,公司將加快銷售人員的專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產品銷售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繼續完善有利於調動一線銷售人員積極性的銷售政策。

有藥企表示,未來仿製藥的人員會控制人數,銷售費用的預期是穩中有降。

醫藥代表這一行業會消失嗎?瞿鎔認為,首先,過去普通仿製藥也會安排足夠多的銷售代表去推廣,以後進入帶量採購的品種,基本上都不需要醫藥代表去推廣了,醫藥代表的總量確實會減少;其次,醫藥代表結構會發生明顯變化,過去醫藥專業背景出身的人員佔比不到30%,而在美國等成熟市場,隨著創新藥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問世,依舊需要專業的醫藥代表去做學術推廣活動,因此,在未來醫藥代表行業中,醫藥相關專業畢業的從業者比例反而會大幅提升。

李勇表示,隨著帶量採購模式在全國逐漸鋪開,仿製藥企業不得不面臨轉型,醫藥市場的關注點將逐漸轉向創新藥,巨大的研發投入將成為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數據顯示,恆瑞醫藥2018年累計投入研發資金26.7億元,同比增長51.81%,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5.33%。恩華藥業去年也加大了研發投入,投入科研經費1.72億元,同比增長了54.45%。

在業內人士看來,加大創新、一致性評價投入已成為藥企的一大趨勢。(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多知名藥企撤銷售部、減藥代人數……
    點擊查看 來源 | 上市藥企公告 整理 | 賽柏藍—玉米多家藥企調整營銷結構!仿製藥不需要太多藥代,行業大洗牌來了!上市藥企,把銷售部撤了日前,重慶華森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以下調整(部分):
  • 知名藥企,裁撤銷售團隊
    ▍來源/賽柏藍 ▍作者/遙望 據業內消息,禮來將裁撤希愛力零售團隊,最後的離職日期為1月31日 1 超過100位員工或面臨裁撤
  • 中國醫藥集團等3家藥企《藥品經營許可證》被註銷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中國醫藥集團等3家藥企《藥品經營許可證》被註銷!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註銷《藥品經營許可證》的公告,有效期屆滿未換發,3家藥企《藥品經營許可證》被註銷。通過《公告》獲悉,3家藥企被註銷證書原因均為有效期屆滿未換發,依照《藥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3家藥企《藥品經營許可證》符合註銷條件,被予以註銷。北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張亞同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註銷3家藥企的《藥品經營許可證》,說明其已經沒有藥品經營的資格,應當停止藥品經營活動的生產。」
  • 在400多人的醫藥代表群潛水,我第一次聽到這麼多變化
    27歲的王源做醫藥代表4年了,讓他唏噓的是,大學所學專業就是專門為醫藥代表輸送對口人才的「醫藥營銷」,但隨著政策的變化,連這個專業都被母校取締了。剛入行時,每月的獎金可上兩萬,到近兩年只有1萬,到現在只能拿底薪。沒有沒裁的,還可能面對其他的問題。
  • 大疆創新裁員撲朔迷離:官方否認 員工卻稱銷售部要被裁沒了
    但也有內部工作人員向8號樓透露,「裁了一批,走了一批……整個市場銷售部都要裁沒了。」網絡爆料稱,大疆目前正在進行至少50%的裁員清掃計劃。以在家辦公為由,禁止員工進入辦公區域。「大疆作風是先鎖您電腦,禁用郵件,手機gt,然後通知走人。」對於該則消息,新浪8號樓向大疆創新求證,相關人士回復「假的」。對於是否會出官方聲明,對方並未有明確答覆。
  • 見招拆招30年,醫藥代表究竟是一股怎樣的力量?
    幾家合資藥企紛紛組起醫藥代表團隊,1991年李衛民進入中美史克時,藥代的薪資已經是醫生、大學教師的4-10倍之多。「感覺我們那個年代,全國(醫藥)代表加起來,可能不超過100人。」因為醫藥代表數量有限,總出差跑外地的醫院,效率差強人意。西安楊森便委託地方醫藥公司,將當地醫院的藥劑科主任、科室主任都邀請來,集中開「產品推介會」,兩個多小時將8個藥品全部介紹一遍。
  • AI製劑平臺METiS劑泰醫藥完成兩輪過億元融資,已與多家藥企達成...
    12月3日,藍鯨財經獲悉,METiS Pharmaceuticals(杭州劑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METiS」) 宣布完成過億元的天使+輪和Pre-A輪融資。此次融資具有裡程碑意義,融資後公司將繼續推動AI製劑平臺開發及拓展藥企合作,共同推動製劑新藥至臨床試驗。據了解,METiS由賴才達、陳紅敏、王文首等多位MIT科學家及美國工程院院士於2017年推動籌辦成立,是全球首家以人工智慧驅動「藥物製劑優化」,致力於優化新藥開發效率,並打造低風險、高價值製劑新藥的新創公司。
  • 43家藥企違法行為大曝光!一正藥業、健峰藥業、紐蘭藥業……
    重慶:39家藥企被處理!12月10日,重慶市藥監局連發3則行政執法案件信息公開表。執法信息公開表中公示了近期對40家企業的檢查結果以及處罰,涉及醫藥行業的企業包括17家藥品生產經營企業,21家醫療器械企業。
  • 2790家銀行網點被裁撤,ATM機減少了近7萬臺,意味什麼?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除去包商銀行關閉的網點,已有2790家商業銀行網點被裁撤。裁撤的商業銀行網點中,國有銀行佔比最大,比例為37%,而股份行佔16%,農商行和城商行分別佔比27%和8%。雖然今年也新增了2462家商業銀行營業部,但明顯少於裁撤的數量。
  • 多家藥企加大布局力度 DTP藥房迎行業上升風口
    國藥控股、柳州醫藥、老百姓、一心堂等多家醫藥板塊上市公司紛紛進軍DTP業務。此外,隨著近幾年國務院提出的醫藥分家、進口腫瘤藥品零關稅等有關布局健康中國的政策,加上公立醫院改革、醫保控費、掉標棄標等因素影響,藥企紛紛尋求院外市場,DTP藥房成為承接處方藥外流的一個重要模式。目前DTP藥房主要由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連鎖藥店、電商線下門店三類涉及。
  • 4家藥企為滄州日報社捐贈消毒用品
    4家藥企為滄州日報社捐贈消毒用品向工作在疫情防控宣傳一線的工作者致敬  本報訊(記者王汝汀)2月3日,河北神達醫藥物流有限公司、河北天祥醫藥有限公司、河北神達藥業有限公司、滄州天元醫藥有限公司第四藥品分公司等4家藥企負責人來到滄州日報社,將兩桶84消毒液和4桶比對好的酒精送到相關負責人手上。
  • 集中採購致醫藥行業大洗牌:藥品殺價 醫藥代表將裁員?
    上述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藥企的高銷售費用一直備受市場詬病。「降價談判的空間主要在銷售中間環節」。政府之所以壓價,也是在於壓縮企業的營銷成本,從而實現藥品降價,讓利於患者。據同花順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在有數據公布的293家生物醫藥企業中,總計實現10965億元收入,銷售費用約為1780億元,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16%。
  • 《士兵突擊》中,全團最精銳的鋼七連為何要被裁撤?
    士兵突擊不但塑造了很多生動鮮活的軍旅形象,還展現了處於轉變中的中國陸軍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其中鋼七連被裁撤的那段,引得無數人紅了眼眶。鋼七連是許三多成長的地方,也是整個702團最強的部隊,而這支部隊在大裁軍中卻首當其衝的被拆散,落得被裁撤的命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恐怕有如下幾個方面。
  • 4家藥企新晉全球500強榜單,中國藥企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王永文)在8月10日發布的「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單」,4家首次上榜藥企是: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首先醫藥產業需要合併同類項,實施兼併重組,提高產業規模,減少同質化競爭,把企業做大;其次用獲得利潤,去集中經費搞研發,把企業做強」,清華大學國際生物經濟中心主任王宏廣曾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時表示,中國藥企要想做大做強,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 輝瑞跌落榜首,羅氏首次登頂,4家中國藥企上榜全球50強
    值得注意的是,雲南白藥、中國生物、恆瑞醫藥、上海醫藥四家中國藥企也進入了50強榜單,分別排在37名、42名、43名、48名,此次中國藥企的入圍數量創下歷年新高。據健識局了解,這份榜單首發於2000年,迄今已有21年歷史,是一份專注於處方藥歷年銷售表現的榜單,堪稱醫藥行業的「財富500強榜單」微縮版。
  • 配送不到位 江西26家藥企被約談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沈冠楠報導:12月22日,中國江西網記者獲悉,近日,江西省藥品招標採購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關於開展藥品生產企業約談的通知》,決定對雙信封公開招標品種不按合同規定確定產品配送企業及品種配送率不足50%的26家藥品生產企業進行約談,約談時間為12月27日上午9:20。
  • 27家藥企上榜「2018廣東企業競爭力500強」
    在醫藥行業中,共有27家藥企上榜。  其中,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集團一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藥企位列總榜單前百強。
  • 中國藥企前五名,第三名才是藥企之王,第一堪稱「醫藥界華為」
    如今,除了房地產和網際網路,醫藥也是一個造富能力非常強大的企業,比如2018年的國內醫藥界首富,孫飄揚、鍾慧娟夫婦,夫妻兩人各執掌一家藥企巨頭恆瑞醫藥和豪森藥業,兩家公司市值分別為3350億元和1458.7億港元,分別是A股和港股的藥企一哥,這對夫妻絕對是國內醫藥界的霸主。
  • 西方撤市藥暢銷中國? 四環醫藥等公司惹爭議
    2006年,齊齊哈爾第二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二藥」)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以及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的「欣弗」注射液事件,導致十人死亡,多名病人出現腎功能衰竭症狀。此前,負責營銷該藥的四環醫藥對外稱,它生產的馬來酸桂哌齊特非專利藥的純度高於曾在歐洲出售的馬來酸桂哌齊特品牌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中國相關部門和患者的認可。
  • 33家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 大多鎩羽而歸
    為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不少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本月,復星醫藥控股公司湖南洞庭藥業投資成立湖南洞庭康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8%,公司主營業務之一便是化妝品製造與銷售;雙鷺藥業也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海布生物提交的含大麻提取物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獲通過。此前,馬應龍的眼霜、口紅,華潤三九的999皮炎平口紅等已被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