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慧老師最近發現一名叫做「丁真」的四川男孩突然湧現大眾視野,成為眾多當地官博所爭搶的「香餑餑」!丁真不得不親自發文澄清自己「家在四川」,那麼關於四川有哪些相關的地理知識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本意: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地理:四川多霧,那裡的狗不常見日光,每逢日出,狗都叫起來。這種說法雖有些誇張,但四川盆地河流眾多、屬盆地地形不利於水汽擴散因而霧天較多卻是事實。
成都的陰雨天氣,特別表現在夜雨和秋雨。夜雨,即古詩中的「巴山夜雨」。當地江湖眾多且地處盆地,空氣較潮溼,天空多雲霧。白天,由於雲霧遮擋,太陽輻射較弱,導致垂直對流運動不顯著。夜間,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起到保暖作用,使得近地面氣溫高於上空氣溫(上冷下暖,溫差大)。受冷暖空氣密度影響,冷幹空氣逐漸下沉,暖溼空氣逐漸上升,等到水滴達到上升氣流難以頂託之時,就會形成降水。
其次,巴山夜雨也跟山谷風系統有關,蜀地多山地,山谷風影響顯著,夜間山風順著山坡下滑,冷空氣聚集山谷(盆地),導致暖空氣上升(致雨)。
秋雨,主要是由於該地位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伊朗(副熱帶)高壓及烏拉爾山高壓之間,印緬槽和貝加爾湖低槽類似水管一般,將西風帶的水汽(繞過青藏高原)、高緯度的(冷幹)水汽及西太平洋(暖溼)水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四川盆地附近,再加上四川盆地及周邊高山地形限制,長期滯留,故而華西秋季多綿綿陰雨。
日晴夜雨,是農業生產的最理想氣象條件。因為白晝的光熱,可以促使作物進行光合作用,夜雨多可提高空氣和土壤的溼度;日晴夜雨,會增大晝夜溫差,有利於作物有物質的積累,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同時,夜雨多的地區,雨水滲入土壤深層,保持土壤水分充足(避免在白天因氣溫高、蒸發強而使水分損失快)。
但是,連綿的秋雨大多帶來的是不利影響,諸如陰雨寡照,會出現作物爛根、枯苗、果實不飽滿等生長困難的狀況。
【高頻考點】
熱力環流
1.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2)氣流運動方向
①垂直運動:與冷熱差異有關,受熱上升,冷卻下沉。
②水平運動:與氣壓差異有關,從高壓流向低壓。
(3)等壓面的凹凸關係:高壓上凸,低壓下凸(高高低低)
2.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及其影響
海陸風:
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的大氣運動形式。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升高),形成「海風」;夜晚情況正好相反,空氣運動形成「陸風」。
(1)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
(2)影響與應用:海陸風使海濱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溼潤,是避暑的好地方。
城郊風:
由於城市人口集中並不斷增多,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釋放大量的廢熱,導致城市氣溫高於郊區,形成「城市熱島」。
(1)成因分析:城市熱島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響與應用: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汙染較重的工廠布置在下沉距離之外。
山谷風:
(1)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
(2)影響與應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定,易造成大氣汙染。所以,山谷地區不宜布局有汙染的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