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票友綿延200年 其中翹楚不遜名角

2020-12-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為給乾隆皇帝祝壽,朝庭調徽班進京,這就是京劇的前身。從此京劇紮根北京、幅射全國成為國劇、國粹。開始時,京劇只有宮庭裡流行,引得達官貴族的喜愛,摹仿。八旗子弟憑清庭所發的「龍票」到各地演唱,不取報酬,為清廷做宣傳。後來就把這些非職業演員稱為票友。200多年來,廣泛發展在民間形成有京劇就有票友的火爆局面。一代又一代票友的可貴之處,就是他們從心裡喜愛京劇,不收取報酬,只要有機會票兩齣戲,就是最大的享受和滿足。

老北京戲迷是票友燻出來的

今年11月22日,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5周年。今年4月還是表演藝術家梅葆玖誕辰85周年。為紀念兩位巨匠,北京各家票友劇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紀念活動。在筆者的記憶裡,60多年前跟京劇結緣無非是兩個渠道,一個是聽話匣子、一個是看身邊的票友票戲,慢慢的就著了迷、上了癮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胡同裡的文化活動僅有話匣子裡的評書和京劇。基層票友普遍愛唱戲。那時夏日的夜晚人們都出來乘涼。最為有趣的是東院七旬的楊二巴(ba)和對過宛家小鋪的夥計老丁,他們爺倆票戲。我最愛聽二位當街對手戲「玉堂春」了。銀髮長髯的二巴巴微駝背,一副溏嗓子和誇張的做派那活脫就是馬富祿;而淺白麻子,身形扭捏嗓音甜潤唯美的唱腔,儼然有著梅先生的神韻。

暑假裡的夜晚在小學操場上,高燈明晃一出彩唱「法門寺」吸引了滿場的觀眾。身高魁梧的「切糕楊」、楊開泰扮演的劉謹,天生就是大花臉的材料。尤其他念定場詩:「腰橫玉帶紫羅袍,赤膽忠心保皇朝」時的驕橫、霸氣一覽無餘。小花臉賈桂依然由楊二巴出演,七十多歲的他跪在平川念狀:「據狀民女宋氏巧嬌,許配世襲指揮傅朋為妻,尚未合巹。忽聞氏夫遭飛禍,趕急查問起事的情由,方知氏夫因丁憂尚未受職,現己服滿……」大段大段的貫口念的如珠落玉盤,乾淨利落,激起全場暴發的掌聲。

1987年,筆者遷居到南池子,每當晨練時就到景山公園。那裡山頂小亭總是圍著一群戲迷,大家都喜歡七十多歲的範先生唱的麒派戲。每當老先生提丹田展身手唱出:「我主爺起義在芒碭,拔劍斬蛇天下揚。懷王也曾把旨降,兩路分兵進鹹陽,先進鹹陽為皇上,後進鹹陽扶保在朝綱。也是我主洪福廣,一路上得遇陸賈、酈生和張良。一路上秋毫無犯軍威壯,我也曾約法定過三章……」老人那做、那念和唱頗具麒派風採。

北京票友翹楚不遜名角

京劇延綿二百多年,票友與之共生二百多年。票友對京劇的發展而言,非同小可。票友大都是觀眾中欣賞水平很高的一部分。試想,倘若有一天票友沒有了,那麼京劇還能生存嗎。京城的票友分為以下幾種:見多識廣對京劇深入研究的學者;各項大獎賽的獲獎者;偶爾有機會扮上戲演出,不求多好只求自樂,追求養生型;部分海外票友和富人票友;以及洋人票友。與我同住牛街的名票楊永樹先生(已故)就是學者型票友。我第一次見他唱戲是1986年春天,在月壇公園的舞臺上。那天他演的是《狀元媒》,俊美的扮相,飄逸的身態,甜美的唱腔贏得了場上所有人的掌聲,太棒了!這就是張君秋的聲音和神韻!1986年夏,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京昆票友電視大賽」中,年屆五旬的楊永樹一鳴驚人,以一段《女起解》將張派美、脆、嬌、甜的神韻發揮的淋漓致盡,它徵服了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受到了專家評委的讚揚和肯定,一舉奪得青衣組的第一名。此後,楊永樹先後獲得了「北京國際京劇票友大獎」金龍獎、第五屆「和平杯」京劇票友大賽十大名票之首、中央電視臺第一屆「全國京劇票友大賽」金獎。而楊永樹在得到恩師張君秋的指點後,演唱水平日益精進,成為最受戲迷喜愛的票友之一。還有幸受到李瑞環同志之邀,到天津青年京劇團教唱張派劇目。

戲迷、票友大都從年輕時練成。1958年的一天,在青島橡膠二廠的男浴室裡,傳出一陣美妙的京劇旦角的唱腔,讓前來洗澡的工人暗暗稱奇,這個英俊的小夥子就是廠裡請來幫助排戲的楊永樹。作為北京塑料廠職工的楊永樹,勤奮好學,是廠京劇隊的大梁,他們演出的《龍鳳呈祥》、《法門寺》、《玉堂春》演遍了京城各處。令楊永樹沒想到的是30年後,自已成了名票把戲演到了國內外多地。

京城另一位名票金福田也於2008年仙逝了。我是80年代在三裡屯穆斯林餐廳初見金先生的,他那瀟灑漂逸的颱風,和唯妙唯肖的「馬連良」味兒令人一見如故。金福田8歲時入中華戲校學習了7年。進入晚年的金先生在歷屆票友大賽中屢獲首席,成為廣受觀眾尊敬的「馬派」名票。

金福田生前執著「馬派」七十年,他從小就熱愛「馬派」藝術,在戲校時他向馬派弟子王和霖虛心求教,練功時勤奮刻苦,奠定下堅定的基礎,老先生70年如一日,每天堅持起五更、喊嗓子、練腰腿,從未放棄「馬派」藝術的學與演,及至古稀身上動作仍瀟灑流暢。十多年前,北京市東城區文化館為做出突出貢獻的金福田,舉辦「馬派」藝術專場,上演了《十老安劉》、《蘇武牧羊》、《清風亭》、《串龍珠》等名劇。沒想到它竟成了金福田先生的絕響。

新票友雛鳳清於老鳳聲

如今,街鄉、社區的票房如雨後春筍,發展的很普遍,他們在自娛外還做公益。據《朝陽報》報導,10月21日晚,長安大戲院裡座無虛席。當晚,以優秀傳統京劇劇目《鎖麟囊》拉開了北京國聲京劇團十年成果惠民展演活動的帷幕。21日至27日連續七天,北京國聲京劇團還帶來了7場精彩演出,免費回饋首都廣大戲迷。當晚,由北京國聲京劇團楊秀麗等主演的程派名劇《鎖麟囊》演出了整本大戲。精緻的裝扮、深厚的唱功,以及精湛的表演,讓現場觀眾在經典大戲裡過足了戲癮。

「樂隊專業,行當齊全,唱腔優美。」北京國聲京劇團資深鐵粉李雙群看了《鎖麟囊》之後,感嘆地告訴記者,他特別感謝區委區政府對民間京劇團的大力支持,讓他這個戲迷免費聽了十年的戲,活躍了朝陽戲迷們的文化生活。這次又能在長安大戲院裡連續聽7場,更是覺得特別過癮。「聽了這十年,我感覺國聲京劇團的演員唱得越來越好了,沒有斧鑿之痕了,有些戲的水平已經跟專業演員不相上下。」

據北京國聲京劇團牛冬玲介紹,除了21的《鎖麟囊》,10月22日至27日,北京國聲京劇團將在長安大戲院依次上演優秀傳統京劇劇目《穆桂英掛帥》《將相和》《四郎探母》三場大戲,兩場《經典折子戲專場》和一場《京劇名段演唱會》,北京國聲京劇團全體團員都將在此次惠民展演活動中進行展示。

展演活動啟動儀式上,朝陽區文旅局、朝陽區文聯還為王志怡、石鴻圖、李文敏、李玉芙、劉耀春,陳志清、金惠武,趙書成、姚宗儒、趙葆秀、蕭潤德、薛亞萍等12位京劇藝術名家頒發了聘書。作為朝陽區的首批京劇藝術顧問,未來,這些藝術家將繼續深入朝陽,特別是為北京國聲京劇團的演員,持續開展藝術指導。據介紹,北京國聲京劇團成立十年來,始終秉承「繁榮文化、傳承國粹、服務基層」的辦團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公益性、高水準、高素質,在服務基層公共文化的沃土中探索出了一條發展京劇事業的新路。國聲京劇團一直以專業化標準嚴格要求每個團員要入流入派,拜名師學藝。十年來,劇團所有演出門票均採用贈票的方式,走進部隊、學校、社區、養老院等基層單位,總受眾人數達十五萬餘人,並且受政府委派赴美國紐約、德國等國家及臺灣地區進行中華傳統文化宣傳交流演出。

相關焦點

  • 名家名角與戲迷票友同臺獻藝
    深圳僑報記者 石小利 攝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何小娟) 11月3日晚,深圳書城龍崗城一樓書香廣場熱鬧非凡,由龍崗區文體旅遊局主辦,龍崗區荔苑戲劇藝術團承辦的龍崗區第一屆文化藝術類優秀項目遴選大賽獲選項目「市民戲曲大舞臺」匯報演出在這裡精彩上演,名家名角與戲迷票友同臺演出,為龍崗市民奉獻一場戲曲文化大餐。
  • 從業餘票友到行業名角,「下海」成角的規矩有哪些?
    對於下海票友來說,他們拜師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取得梨園公會的會籍。程序是:拜師儀式上,票友正式叩頭拜師之後,帶道師先把票友的名字寫在牌上,儀式結束後送到梨園公會存檔,這樣票友就算入了公會。如1930年冬俞振飛的拜師儀式。據《俞振飛傳》:拜師儀式在北京楊梅竹斜街兩益軒舉行。因為這是程繼先頭一次收徒,同行來道喜的特別多。俞振飛按老師的要求,把北京城裡的小生全都請遍了:姜妙香、金仲仁請來了,二路、三路、四路的小生也都請來了。
  • 京劇在煙臺火 離不開票友與戲迷 看看當時所城的票友會有多專業
    不管怎樣,在1961年煙臺開埠後,商業貿易空前發展,文化經濟也風生水起;處在南北海上交通要地的煙臺,是京津南下,或由閩浙滬寧等地北上京津的演員藝人途經煙臺。在此換乘輪渡的,或船艦上岸加水備糧,戲班子或名角都會拜碼頭,在煙臺有名的戲樓戲院登臺獻藝。其中以清末的會仙樓,民國初的丹桂戲院最為著名。
  • 千餘人參與近200人報名參賽 青島市首屆網絡京劇票友大賽掀國粹熱潮
    半島記者 黃靖斐千餘人參與交流,近二百人報名參賽,得到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京劇名角加油助威……3月17日啟幕的青島市首屆網絡京劇票友大賽,到4月30日報名正式截止,一個半月的時間,通過這場網上的國粹盛宴,島城乃至周邊地區掀起了一股聽戲、學戲的熱潮。據介紹,接下來報名參賽的作品將統一在網上進行展示,供市民欣賞。
  • 《找樂》1993年京城老年票友圖鑑,原來老年活動不只有「廣場舞」
    現在說起「北京」很多人都會想到長城、大城市、首都,但老一代人的心中還有一個北京,它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京城」。老北京總是在胡同深處,灰牆黛瓦的裡,還有自行車鈴聲從裡頭彎彎曲曲地傳來,一串串爽朗的笑聲隨著時間飄出了四合院的紅牆…當然,老北京的故事,遠不止這些華麗高大的宮殿廟宇。
  • 「京城之脊·一脈綿延」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作品展 在中國美術...
    2020年10月16日,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京城之脊·一脈綿延」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北京中軸線是中國文化的子午線,這條中軸線展現了建設綿延近千年的古都發展史。中軸線上的各種建築,既是中國古代皇家建築的集中表現,也是中國文化、中華文明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與建造上的傑出成果。為了更好地把握並傳達好中軸線文化、講好中軸線故事,2019年7月開始北京文聯組織北京美術家協會的藝術家用藝術的形式展現中軸線。
  • 【北京故事】京城戲園子之首三慶園軼事
    300年前的「徽班進京」造就了國粹京劇,當年京城七大名戲園如今僅剩三慶園一座。歷經兩年的改建,這座曾經的戲園之首終於要重張再唱大戲。三慶園可謂見證了京劇在北京的誕生、發展與繁榮,多少梨園名角曾在這裡留下名段名腔。歷經兩百餘年,餘音仍繞梁,您可還記得與這園子有關的那些北京故事麼?
  • 冰城國粹正當潮 哈爾濱大劇院京劇開放日 票友們玩嗨了
    12 月 13 日,為預熱哈爾濱大劇院歲末京劇盛宴,在劇院前廳舉辦了京劇主題開放日活動,冰城票友熱鬧趕 「 大集 」,發燒友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展示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冰城票友們在哈爾濱大劇院的開放舞臺上爭奇鬥豔,拿出 「 看家本領 」,用對京劇的熱情,溫暖著寒冷的冬天。
  • 于魁智、李勝素疫後再登「戲碼頭」,武漢戲迷冒雪來看名角演出
    12月13日晚,著名老生于魁智、梅派青衣李勝素搭檔亮相京韻大舞臺,唱響2020年的「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這已是兩位名家連續第三年來漢演出。2018年,于魁智、李勝素以及國家京劇院團隊來漢演出新編古裝京劇《帝女花》及「名家名段演唱會」;2019年,又來漢獻演《失空斬》《斷橋》《穆桂英掛帥》《龍鳳呈祥》等名段,引發戲迷狂歡。今年歲末,國家京劇院的兩位名角再度造訪武漢。當天晚上二人領銜折子戲專場,在《扈家莊》《李逵探母》的精彩演出後,于魁智、李勝素壓軸登場,《大登殿》正式亮相。
  • 錦州市第十六屆京劇、第八屆評劇票友匯即將開幕 每天200張惠民票免費
    由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錦州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錦州市文化演藝集團(錦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的錦州市第十六屆京劇、第八屆評劇票友匯將於11月24日至27日舉行。來自國家京劇院、中國評劇團等國家級專業藝術院團的優秀演員將與全國各地票友同臺獻藝。票友匯期間,將每天面向市民免費發放惠民演出票200張。
  • 【票房票友】名揚全國的北京湖廣會館「賡揚集」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重修,並增建戲樓。前後數易其主,最後由葉名灃將該住宅捐作湖廣會館,幾經擴建,它逐漸成為一處京城名流會聚的地方。主要建築有鄉賢祠、文昌閣、寶善堂、楚畹堂、風雨懷人館、戲樓等。湖廣會館戲樓,位於該館正院之前,建於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為兩湖同鄉集會、公宴之地。民國以後,譚鑫培、餘叔巖、梅蘭芳等諸名伶皆曾在此演出過。
  • 黃鶴樓下這家民間漢劇劇場堅守23年 父女兩代接力
    哈哈哈,卻原來是狐兔繞墳……」漢劇名角賈振南一段《掃松》清唱,尾音未落,臺下戲迷已喝彩聲四起。4日,武漢黃鶴樓道上臨街的小劇場內,20餘位漢劇票友圍桌而坐,或上臺亮嗓、或捧茶品味。雖然這裡離人潮洶湧的武昌臨江大道不足百米,卻用皮黃、鑼鼓、胡琴織就一方令時光停駐的天地,恍若舊日。
  • 戲曲名角獻藝賞花會 萬餘名觀眾過戲癮(圖)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 環球在線消息:4月9日上午,2006年中國青島賞花會暨首屆青島民俗文化節在李滄文化公園拉開了帷幕。央視《梨園擂臺》首次走進社區,戲曲大腕讓萬餘名票友過足了戲癮,各地的民俗特色小吃更是吸引了近30萬人來趕李村大集。 上午8時,萬餘名票友就趕到了李滄文化公園,組委會事先專門安排好了馬扎,大家就等著一睹名家大腕們的精彩演出了。 戲曲歌舞《鼓舞中國》率先登場。
  • 票友在過去竟是貶義詞,夏山樓主說:別叫我票友
    票友的由來 不妨說說票友的舊事,也算梨園軼聞。 這些人是票友的前輩先賢 有志於劇業的票友,敦請名教師授藝,狠下功夫,其造詣精湛者,令專業藝人服膺。
  • 寶應曹甸鎮成功舉辦2020年淮劇票友納涼晚會
    曹甸鎮成功舉辦2020年淮劇票友納涼晚會7月23日夜晚,寶應縣曹甸鎮國家4A級風景遊覽區楚甸公園廣場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由曹甸鎮文體站聯合江淮明珠淮劇群舉辦的2020年淮劇票友納涼晚會在這裡隆重舉行。
  • 成安縣公安局民警崔曉恩榮獲「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一等獎、中國京劇「十大名票」稱號
    2020年10月20日,備受海內外廣大京劇愛好者關注的全國第十五屆「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決賽圓滿結束,經由10名京劇名家組成的專家評委會和由30名各地區評委、15名往屆「十大名票」評委、5名媒體評委的認真公平評選,新一屆中國京劇「十大名票」、「雙十佳票友」、「優秀票友」產生。
  • 西城票友皮黃唱起來
    10月15日下午,湖廣會館舞臺上,來自西城區椿樹街道的票友李學敏用地道的梅派聲腔唱響《穆桂英掛帥》。與她同臺獻藝的,則是國家京劇院和北京京劇院的專業演員。這樣難得一見的伶票同臺正是第十八屆「椿樹杯」北京市社區京劇票友大賽開鑼儀式。
  • 舊京票房與票友
    參加人員即稱「票友」。     相傳乾隆年間,流傳著一種名叫「清音子弟書」的曲種,為八旗子弟所創,當時曾分西城調和東城調,西城調類似崑曲。演唱的曲目多編自於小說和戲曲,曾一時盛行京城及東北各地。八旗子弟無論到各處演唱,都須得到批准,在所領到的龍票上注有「發給XX票房」字樣,憑此方可聚會演唱。至康熙年間,清朝統治已經穩定,此活動逐漸停止。
  • 紀念張伯駒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名家票友共演「繞梁悅目」
    故宮暢音閣  為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表達對張伯駒先生的懷念,由故宮博物院和張伯駒潘素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繞梁悅目——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京劇名家票友公益演出《四郎探母》  1928年,張伯駒先生正式師從餘叔巖學戲,從此與京劇結下一生之緣。作為京劇票友,張伯駒最得意事。一是與餘叔巖合作,編寫了《近代劇韻》,總結京劇發展實踐,系統介紹了京劇十三韻。
  • 【戲曲大觀】戲曲舞臺上的「票戲」「票友」與「票房」
    票友是戲曲藝術的基本觀眾又是普及、推廣戲曲藝術的義務宣傳員在戲曲發展歷程中「票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您知道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票友嗎為什麼有些票友甚至能給專業演員當老師呢今天,文旅君便為您介紹其中的故事和門道小知識★票戲指不以演戲為職業的戲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