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為給乾隆皇帝祝壽,朝庭調徽班進京,這就是京劇的前身。從此京劇紮根北京、幅射全國成為國劇、國粹。開始時,京劇只有宮庭裡流行,引得達官貴族的喜愛,摹仿。八旗子弟憑清庭所發的「龍票」到各地演唱,不取報酬,為清廷做宣傳。後來就把這些非職業演員稱為票友。200多年來,廣泛發展在民間形成有京劇就有票友的火爆局面。一代又一代票友的可貴之處,就是他們從心裡喜愛京劇,不收取報酬,只要有機會票兩齣戲,就是最大的享受和滿足。
老北京戲迷是票友燻出來的
今年11月22日,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25周年。今年4月還是表演藝術家梅葆玖誕辰85周年。為紀念兩位巨匠,北京各家票友劇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紀念活動。在筆者的記憶裡,60多年前跟京劇結緣無非是兩個渠道,一個是聽話匣子、一個是看身邊的票友票戲,慢慢的就著了迷、上了癮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胡同裡的文化活動僅有話匣子裡的評書和京劇。基層票友普遍愛唱戲。那時夏日的夜晚人們都出來乘涼。最為有趣的是東院七旬的楊二巴(ba)和對過宛家小鋪的夥計老丁,他們爺倆票戲。我最愛聽二位當街對手戲「玉堂春」了。銀髮長髯的二巴巴微駝背,一副溏嗓子和誇張的做派那活脫就是馬富祿;而淺白麻子,身形扭捏嗓音甜潤唯美的唱腔,儼然有著梅先生的神韻。
暑假裡的夜晚在小學操場上,高燈明晃一出彩唱「法門寺」吸引了滿場的觀眾。身高魁梧的「切糕楊」、楊開泰扮演的劉謹,天生就是大花臉的材料。尤其他念定場詩:「腰橫玉帶紫羅袍,赤膽忠心保皇朝」時的驕橫、霸氣一覽無餘。小花臉賈桂依然由楊二巴出演,七十多歲的他跪在平川念狀:「據狀民女宋氏巧嬌,許配世襲指揮傅朋為妻,尚未合巹。忽聞氏夫遭飛禍,趕急查問起事的情由,方知氏夫因丁憂尚未受職,現己服滿……」大段大段的貫口念的如珠落玉盤,乾淨利落,激起全場暴發的掌聲。
1987年,筆者遷居到南池子,每當晨練時就到景山公園。那裡山頂小亭總是圍著一群戲迷,大家都喜歡七十多歲的範先生唱的麒派戲。每當老先生提丹田展身手唱出:「我主爺起義在芒碭,拔劍斬蛇天下揚。懷王也曾把旨降,兩路分兵進鹹陽,先進鹹陽為皇上,後進鹹陽扶保在朝綱。也是我主洪福廣,一路上得遇陸賈、酈生和張良。一路上秋毫無犯軍威壯,我也曾約法定過三章……」老人那做、那念和唱頗具麒派風採。
北京票友翹楚不遜名角
京劇延綿二百多年,票友與之共生二百多年。票友對京劇的發展而言,非同小可。票友大都是觀眾中欣賞水平很高的一部分。試想,倘若有一天票友沒有了,那麼京劇還能生存嗎。京城的票友分為以下幾種:見多識廣對京劇深入研究的學者;各項大獎賽的獲獎者;偶爾有機會扮上戲演出,不求多好只求自樂,追求養生型;部分海外票友和富人票友;以及洋人票友。與我同住牛街的名票楊永樹先生(已故)就是學者型票友。我第一次見他唱戲是1986年春天,在月壇公園的舞臺上。那天他演的是《狀元媒》,俊美的扮相,飄逸的身態,甜美的唱腔贏得了場上所有人的掌聲,太棒了!這就是張君秋的聲音和神韻!1986年夏,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京昆票友電視大賽」中,年屆五旬的楊永樹一鳴驚人,以一段《女起解》將張派美、脆、嬌、甜的神韻發揮的淋漓致盡,它徵服了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受到了專家評委的讚揚和肯定,一舉奪得青衣組的第一名。此後,楊永樹先後獲得了「北京國際京劇票友大獎」金龍獎、第五屆「和平杯」京劇票友大賽十大名票之首、中央電視臺第一屆「全國京劇票友大賽」金獎。而楊永樹在得到恩師張君秋的指點後,演唱水平日益精進,成為最受戲迷喜愛的票友之一。還有幸受到李瑞環同志之邀,到天津青年京劇團教唱張派劇目。
戲迷、票友大都從年輕時練成。1958年的一天,在青島橡膠二廠的男浴室裡,傳出一陣美妙的京劇旦角的唱腔,讓前來洗澡的工人暗暗稱奇,這個英俊的小夥子就是廠裡請來幫助排戲的楊永樹。作為北京塑料廠職工的楊永樹,勤奮好學,是廠京劇隊的大梁,他們演出的《龍鳳呈祥》、《法門寺》、《玉堂春》演遍了京城各處。令楊永樹沒想到的是30年後,自已成了名票把戲演到了國內外多地。
京城另一位名票金福田也於2008年仙逝了。我是80年代在三裡屯穆斯林餐廳初見金先生的,他那瀟灑漂逸的颱風,和唯妙唯肖的「馬連良」味兒令人一見如故。金福田8歲時入中華戲校學習了7年。進入晚年的金先生在歷屆票友大賽中屢獲首席,成為廣受觀眾尊敬的「馬派」名票。
金福田生前執著「馬派」七十年,他從小就熱愛「馬派」藝術,在戲校時他向馬派弟子王和霖虛心求教,練功時勤奮刻苦,奠定下堅定的基礎,老先生70年如一日,每天堅持起五更、喊嗓子、練腰腿,從未放棄「馬派」藝術的學與演,及至古稀身上動作仍瀟灑流暢。十多年前,北京市東城區文化館為做出突出貢獻的金福田,舉辦「馬派」藝術專場,上演了《十老安劉》、《蘇武牧羊》、《清風亭》、《串龍珠》等名劇。沒想到它竟成了金福田先生的絕響。
新票友雛鳳清於老鳳聲
如今,街鄉、社區的票房如雨後春筍,發展的很普遍,他們在自娛外還做公益。據《朝陽報》報導,10月21日晚,長安大戲院裡座無虛席。當晚,以優秀傳統京劇劇目《鎖麟囊》拉開了北京國聲京劇團十年成果惠民展演活動的帷幕。21日至27日連續七天,北京國聲京劇團還帶來了7場精彩演出,免費回饋首都廣大戲迷。當晚,由北京國聲京劇團楊秀麗等主演的程派名劇《鎖麟囊》演出了整本大戲。精緻的裝扮、深厚的唱功,以及精湛的表演,讓現場觀眾在經典大戲裡過足了戲癮。
「樂隊專業,行當齊全,唱腔優美。」北京國聲京劇團資深鐵粉李雙群看了《鎖麟囊》之後,感嘆地告訴記者,他特別感謝區委區政府對民間京劇團的大力支持,讓他這個戲迷免費聽了十年的戲,活躍了朝陽戲迷們的文化生活。這次又能在長安大戲院裡連續聽7場,更是覺得特別過癮。「聽了這十年,我感覺國聲京劇團的演員唱得越來越好了,沒有斧鑿之痕了,有些戲的水平已經跟專業演員不相上下。」
據北京國聲京劇團牛冬玲介紹,除了21的《鎖麟囊》,10月22日至27日,北京國聲京劇團將在長安大戲院依次上演優秀傳統京劇劇目《穆桂英掛帥》《將相和》《四郎探母》三場大戲,兩場《經典折子戲專場》和一場《京劇名段演唱會》,北京國聲京劇團全體團員都將在此次惠民展演活動中進行展示。
展演活動啟動儀式上,朝陽區文旅局、朝陽區文聯還為王志怡、石鴻圖、李文敏、李玉芙、劉耀春,陳志清、金惠武,趙書成、姚宗儒、趙葆秀、蕭潤德、薛亞萍等12位京劇藝術名家頒發了聘書。作為朝陽區的首批京劇藝術顧問,未來,這些藝術家將繼續深入朝陽,特別是為北京國聲京劇團的演員,持續開展藝術指導。據介紹,北京國聲京劇團成立十年來,始終秉承「繁榮文化、傳承國粹、服務基層」的辦團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公益性、高水準、高素質,在服務基層公共文化的沃土中探索出了一條發展京劇事業的新路。國聲京劇團一直以專業化標準嚴格要求每個團員要入流入派,拜名師學藝。十年來,劇團所有演出門票均採用贈票的方式,走進部隊、學校、社區、養老院等基層單位,總受眾人數達十五萬餘人,並且受政府委派赴美國紐約、德國等國家及臺灣地區進行中華傳統文化宣傳交流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