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事故!7名太空人慘死,竟是因為泡沫塑料

2020-12-18 古今奇聞雜談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自企業號之後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在1986年挑戰者號事故之後,NASA有沒有對內部安全和決策機制進行反思並改進,沒有人知道。

2001年,哥倫比亞號要進行發射任務,但是由於一系列技術原因,該發射計劃推遲了18次,從2001年1月一直推遲到2003年1月,期間出現了各種問題,上天好像一直在阻撓這次發射任務。到了最終確定的發射日,太空梭又因為管道推進器出現問題而推遲。

實際上,哥倫比亞號在之前的一次任務中,中間外掛箱連接太空梭的支架上,包裹了一層泡沫塑料。其中一部分剝落了,在升空過程中擊中了太空梭的左翼前緣。

雖然只是一塊泡沫,但是在太空梭升空的高速中達到了每小時800公裡,把太空梭左翼撞出了一個直徑7.5釐米的凹陷。但隔熱瓦沒有受損,整個飛行任務沒有出現問題,太空人也安全返回。

這個連接支架上的泡沫撞擊太空梭不是第一次發生,在升空過程中,經常會破裂一部分,然後撞擊太空梭。所以NASA的安全團隊評估後,認為泡沫塑料的撞擊不會威脅到太空梭的安全。

2003年1月16日,這個推遲了兩年之久的發射任務終於要進行了,和挑戰者號一樣,也是七名太空人登上了哥倫比亞號,發射日的當天,升空過程很順利,太空梭也按照預定的時間和路線進入到近地軌道。

但是,通過當天的錄像回放,NASA的高速攝影小組發現,哥倫比亞號發射後的82秒,出現的和上一次任務一樣的狀況,連接支架上覆蓋了一塊泡沫又剝落,擊中了太空梭的左翼前緣。

然而,這一次的泡沫更大,大小相當於一個公文包,而且速度更高,當時太空梭的速度是每小時3000公裡,所以,把太空梭的左翼撞出了一個15×25釐米的凹陷。

這樣,隔熱瓦就被撞掉了幾塊,這在太空梭返回大氣層的時候很危險,所以,當哥倫比亞號仍在軌道上執行任務的時候,NASA的任務管理團隊,就開始對這個洞進行評估。

後來NASA的安全團隊並沒有做出任何補救計劃,並且通知太空人按照既定時間返回。17天後,哥倫比亞航的飛機完成所有任務開始返回,這個時候太空梭就要利用自身的發動機進入大氣層,完全自主返航。

2003年2月1日早上八點,地面控制中心通知哥倫比亞號進行脫離軌道點火。8點15分,太空梭進入大氣層,8點45分,進入地球稠密大氣層點。這個時候,機身底部的溫度已上升到1375度,隔熱瓦開始發揮作用。

但此時,哥倫比亞號的左翼部分隔熱瓦已經脫落,8點49分,哥倫比亞號達到了最高速度24.5馬赫,溫度高達2800°。整個太空梭底部都是一團紅色,8點59分,機組成員報告,太空梭出現了液壓控制失敗,開始不受控制的翻轉和偏航。太空人們此時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一分鐘後太空梭解體,變成了幾道閃光,所有的一切化為烏有,7名太空人喪生。事後搜救隊找到了8000件碎片,因為事故發生在德州境內,整個殘骸散落在了幾百平方公裡的範圍。一些德州居民撿到了部分殘骸並無視警告,企圖在網上以1萬美元起拍,這些拍賣被迅速下架。數百件太空梭殘骸被上繳,而哥倫比亞號最大的一塊殘骸只有1.2米長。

這起事故的原因後來查明就是之前的支架泡沫擊中左翼,導致部分隔熱瓦失效,返回大氣層時,超高溫氣體從裂縫處進入機體,造成太空梭最終解體。

之後太空梭的發射任務一再縮減,到了2011年,所有的太空梭全部退出現役,不再使用,美國也終止了太空梭的開發計劃。

小編為此感到非常遺憾,鮮活的生命就是因為人們的疏忽,毀於一旦。上天的阻撓,泡沫塑料問題的發現,都制止不住災難的發生,難道太空梭真的是人類無法觸碰的?

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返航時7名太空人瞬間氣化
    2003年2月1日,人類航天史上,第二次嚴重的太空梭事故發生了,這就是人盡皆知的「哥倫比亞號」事件。同年1月,美國七位太空人在萬眾矚目下,登上了「哥倫比亞號」,執行為期十七天的太空科研任務,本次也是哥倫比亞號,第28次執行飛行任務。
  • 只因一條小裂縫,7名太空人瞬間喪生,美國航天事業一度停擺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在航天事業上的發展也進步神速。上世紀開始,美國和蘇聯就開始了對航天事業的探索。當時蘇聯最先登上太空,美國也不甘落後,積極研究載人登月。但美國在探索載人登月的過程中,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其中最為慘烈的就是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的重大事故。
  • 太空梭的沒落:1500℃的高溫進入飛機,7名太空人全部犧牲!
    在人類航天是起步的階段,太空梭帶領我們見識到了真正的宇宙。因為現在的火箭相比,太空梭可以重複使用,這也是他的最大優勢,藉助空氣並可以飛行上萬公裡的距離,然而,太空梭早已經淡出了人類的視線,除了昂貴的成本費用外,與兩次悲壯的事故有很大關係。
  • 2000度高溫湧入機艙,7名太空人瞬間被融化,事故原因難以置信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但在航天領域上細節卻決定著生死,容不得半點馬虎。太空梭是一種非常先進且可以重複利用的太空飛行器,在探索宇宙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美蘇冷戰時期,競爭的火苗燒到了宇宙,這也使得兩國在航天領域上發展飛速,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但在航天工程的發展史上曾出現過極其慘烈的事故,其中最為慘烈的就是「挑戰者號」載人火箭的失事,據資料顯示,當時因為一個細節的失誤,2000多度的高溫瞬間湧入機艙,導致7名太空人瞬間被融化,無一人生還。
  •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自科技力量足夠強大後,各個國家著重發展航天技術,試圖在這一領域有質的飛躍,經過幾十年的沉澱,人類的航天史拉開完美的序幕。歷史上出現的2起太空梭事故歷史上還出現過兩次事故,令人萬分痛心。第1次事故於1986年1月28日發生,當時美國的挑戰者號升空後沒多久,便發生一場慘烈的爆炸,震驚了世人。第2場事故最為嚴重,在2003年2月1日,美國又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失利了。
  • 最受太空人喜愛的航天美食 NO.1竟是它
    然而,現在的航天員已經可以在太空享受到美味的雞肉和真正的水果飲料了,「太空餐廳」裡各式的風味美食應有盡有,最受太空人歡迎的航天食品究竟有哪些呢?下面就來看看航天美食排行榜上都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食物吧!美國太空人就曾經在和平號空間站的一段錄音中透露,太空中最美妙的事就是吃上幾顆巧克力豆。
  • 7名太空人從太空返航,經歷了高溫氣化,NASA為何閉口不提?
    航天技術的出現,讓人類認識到了宇宙中事物,上個世紀60年代末,美國成功將太空人送往月球,月球作為地球唯一小夥伴,人類對這顆星球充滿了好奇心,這是人類踏上了探索宇宙的第一步,人類之所以能夠去往其他星球上,離不開科學家的心血和工程師建造的飛機,同時少不了為航天事業犧牲的太空人。
  • 史上唯一一次太空事故,三名太空人窒息而死,只因蘇聯求勝心切
    在這期間,美蘇兩國的軍事科技均在快速發展,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事故。在太空競賽方面,蘇聯就曾發生過一次重大事故,也是人類史上唯一的一次太空遇難事件。1971年,蘇聯的聯盟11號載人宇宙飛船在莫斯科發射成功。三名太空人順利進入空間站,進行了為期23天的醫學實驗、天文觀測和植物生長等實驗,並傳回了很多極具意義的資料。
  • 航天飛行器肢解,1400℃熱空氣進入艙內,7名太空人被融化
    航天飛行是各國一直都在致力進行的實驗,每次都會送一批人上太空,完成任務之後再返回地球。這個過程因為接觸到很多因素,為此發生故障的機率極大,且事故無法解決的話,就會有可能出現機毀人亡,或者是從高空墜落的風險,歷史上已經有過前車之鑑,要說最嚴重的就屬哥倫比亞號太空飛行器肢解事件。
  • 挑戰者號升空僅僅73秒,7名太空人葬身火海,究竟發生了什麼?
    【ALENG 自媒體】10月29日午間自媒體專稿,33年前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成為人類航天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事故,儘管事情已經過去了30多年,而且關於該爆炸事故的官方調查結論也早已發布,但是如此嚴重的一次航天事故背後,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新聞,多年來,實際上傳聞非常多。
  • 蘇聯三名太空人返回地球時,全身血管破裂致死,只因忽略這一細節
    說到太空人,我們都能想到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他們都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國人心中永遠的航天英雄。由於太空環境的不同,太空人進入太空前都會穿上航天服,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候保障太空人的生命安全,如果不穿航天服,太空人裸露在真空環境中,人體會迅速膨脹並危及生命。求勝心切!
  • 美國斥資兩千億,14名航天精英送了命
    此後,美國又造出了另外4架太空梭,分別是「挑戰者」號、「發現」號、「阿特蘭蒂斯」號、「奮進」號,它們創造了許多航天新紀錄,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不過也曾發生過悲劇,第一次發生於1986年,當時美國的「挑戰者」號在發射升空後,由於助推火箭發生事故凌空爆炸,艙內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是人類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載人航天事故
  • 航天史最偉大失敗,阿波羅13號太空爆炸,太空人用4天逃回地球
    隨著嫦娥五號登月,關於美國阿波羅計劃的討論也就越來越多,美國共組織7次載人登月,6次成功,而失敗的這次也被成為航天史上最偉大的失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阿波羅13號太空爆炸在阿波羅11號、阿波羅12號接連成功登月之後,1970年,美國開始了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共搭載了3名太空人:吉姆·洛威爾、傑克·斯威格特、弗萊德·海斯。
  • 航天史最大慘劇,明知零件有問題,美國仍堅持發射,7名太空人化成焦炭
    航天史冊上最慘烈的航天災難,莫過於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7名太空人喪生,這是太空人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事故。而這起事故本可以完全避免,然而為了完成任務,美國堅持發射,最終導致了災難的降臨。
  • 航天飛船機身出現裂縫,2000度高溫席捲機艙,7名太空人無一存活
    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雙方都是在不斷的在科技和軍事方面較勁。美國在當時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更是讓人們對於太空的認知程度飛速的提高。人類的手不不但觸及了太空,就連月球上都留下了人類的腳印。但是在航天方面取得輝煌成果的背後,有著無數人的辛勤付出,有的人甚至還為此付出了生命。美國雖然是當今世界上航天實力最強的國家,但是曾經也付出過非常慘痛的代價。
  • 歷史回顧: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墜毀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第10次發射升空後,因助推火箭發生事故凌空爆炸,艙內7名太空人(包括一名女教師)全部遇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億美元,太空梭停飛近3年,成為人類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載人航天事故,使全世界對徵服太空的艱巨性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
  •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人類也從未停止過對太空探索的步伐,太空梭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很好的自由進出太空工具,其既能像運載火箭一樣把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而且還可以像普通飛機一樣滑翔著陸,是航天史上重要的裡程碑,迄今為止,也僅有美國用太空梭成功進行過載人任務。
  • 蘇聯三名太空人全身血管破裂致死,用生命給全世界留下教訓
    太空人是指接受航天訓練後,指揮、操縱或搭乘太空飛行器的人員。在我國,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他是國人心目中的英雄。我們知道,太空人出發的時候都會穿著航天服,它可以防護空間的真空、高低溫、太陽輻射以及微流星等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危害,是一種可以保障太空人生命的裝備。
  • 載人航天安全與救生手段
    載人航天屢發安全事故  自1961年人類進入太空以來,威脅太空人健康與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已發生過數十起,共有22名太空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有4人是在地面訓練和試驗時喪生的)。這22人中美國佔了17人。
  • 太空梭返回地球突發故障,兩千度熱氣湧入機艙,7名太空人遇難
    畢竟早在蘇聯時期,美國與其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很糟糕,雖然說易北河會師的兩個主人公是美國與蘇聯,但這真的可以算是美蘇之間唯一的一次持統一意見的一次了。在那之後,蘇聯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依舊僵持著。緊接著冷戰爆發,兩國關係就更加不言而喻了。而原本蘇聯的發展在當時跟美國之間是不相上下的,只可惜蘇聯面臨解體,所以美國成為最強國就成了朝夕之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