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提到朱元璋的臉,第一個想到的是那張骨骼驚奇的豬腰子臉。但實際,他還有張面容端正,大氣中透著幾絲清秀的畫像。
對於朱元璋的人物畫像流傳很多。既有宮廷的,也有民間的,版本達十幾種,僅是故宮所藏,就有13張(北京1張,臺北12張),另外流傳在民間的,南京、鳳陽等多地,均有所藏。
籠統的分別,大概就是有的畫像中朱元璋面相醜陋有的畫像中朱元璋卻看起來了吧,傳奇皇帝朱元璋也是有名的雙面皇帝。
所以朱元璋到底長得是不是真的醜陋?
比起上圖的車鞋拔子臉,還有一種版本的朱元璋畫像就顯得好看很多。
朱元璋的畫像,就其造型與構圖,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為天庭飽滿,俊朗和煦,面頰光潔,四平八穩,目光如炬。
一類為下顎凸出,臉頰拉長,面頰布滿黑痣,奇人異像。
兩類畫像可謂天壤之別,在人物的造型方面竟無絲毫相近之處,這在歷代帝王將相的肖像畫中,稱得上絕無僅有。
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帝王,擁有傳奇的一生。必定有很多爭議,所以有人猜測會流傳下來如此不同的畫像正是表明了社會對朱元璋的爭議之大。
他從一個窮酸和尚變成一位九五至尊的帝王;從一個沒落腐敗舊社會的掘墓人轉為一個繁華盛世新社會的開啟者。
《明史》記載,朱元璋是「姿貌雄偉,奇骨貫頂」,短短8個字的形容雖然不能準確得令人想像出朱元璋的面容,但「姿貌雄偉」的描述至少也是個氣質非凡的人物。
而到了清代,嘉靖年間的張瀚也在其《松窗夢語》裡寫道:「餘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同。」
當年二十多歲的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受到賞識,郭子興把自己心愛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那是最後也成為了大明朝的第一位皇后,馬皇后。
有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即使長相併不出眾但是也不會像畫像中那般醜的嚇人。否則郭子興也不會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他了。
一種說法,看起來所謂的醜像實際上是一種「龍像」。
朱元璋的「醜」畫像有幾個特點:額頭、下巴、兩頰、鼻子都突出,隆眉深目,這就是所謂「五嶽朝天」的面相,所謂「貴不可言」。
他臉上的麻子,更是有十二、三十六、四十八、七十二幾種,也是帝王的象徵。這些數字象徵著節氣、星宿、天地分野,出現在人的身上,就是「天命」的象徵。譬如漢高祖劉邦,司馬遷吹噓劉邦左邊大腿上就有七十二顆痣,說的也是這件事。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史記·高祖本紀》
也許就是朱元璋太不人道了,虐殺的人才太多,受到了社會的譴責,所以說,關於朱元璋那些醜陋的畫像,很可能是那些受盡朱元璋嚴峻政治氛圍壓迫下,對朱元璋的一種醜化。
在書中《明朝那些事兒》中,對朱元璋的作為有很有趣的描寫:
朱同學不厚道,過河拆橋,狡兔死,走狗烹。這其實有點過分了,所以他選的後繼者無人能用。皇孫朱允文為帝後,與朱棣的鬥爭中,朝中沒有能堪大任的文臣武將,白白丟了皇位。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中講了關於明朝的三百年歷史,對朱元璋這些個明朝皇帝都有非常有趣的獨特見解,作者當年明月,是個歷史迷,一個素人不是專業的作家和歷史學者卻能寫出如此巨作,不僅講的歷史非常規範正確,而且有趣生動。
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
《明朝那些事兒》為讀者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資深「明礬」 公孫揚眉評價這部作品:
《明朝那些事兒》註定會成為一個裡程碑事件。
這不在於明月的文學功底有多好,而在於這套書以足夠有趣的筆法還原了歷史原貌,吸引了像我這樣每天追蹤的讀者。
可以說,沒有《明朝那些事兒》,「明礬」對於那個朝代的印象,肯定還是電視劇裡胡編亂造的片段。
歷史離我們太遠。歷史書籍太多。有一句話說:「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就多少表現了人們面對久遠的歷史和浩瀚史籍時往往會出現的迷茫。
歷史學家想要承擔褒貶春秋,以史為鑑的責任,但是他們使用的語言,他們的敘述方式使他們與百姓漸行漸遠。
但是當年明月的這本書卻在讓我們以更為輕鬆的狀態走進歷史。
只需179元,明朝三百年的故事帶回家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