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橋:沉睡的「川南寬窄巷子」 藏著一段「有鹽有味」的歷史

2020-12-15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餘如波)提起四川的「鹽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自貢。世界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林立的「天車」,抗戰時期自貢鹽商獻金抗日的壯舉,以及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的風採,都為其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傳奇色彩。

因此,人們常常忘記四川另一座赫赫有名的「鹽都」,那便是樂山五通橋。作為四川歷史上重要的鹽產地,五通橋「犍樂鹽場」曾是四川第一大鹽場,產品行銷川內各地及重慶、雲南、貴州、湖北等地。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鹽務總局搬遷至此,更使五通橋成為一座生機勃勃的繁華之城,吸引了馮玉祥、郭沫若、黃炎培、侯德榜、南懷瑾、豐子愷、徐悲鴻、田漢等一大批著名人士匯聚於此。

如今,五通橋鹽業的輝煌過往已成陳跡,就連不少當地人對此也茫然無知。解開它們的「密碼」,隱藏在城外河邊黃葛樹濃蔭下的一條條老街裡。近日,本報記者赴五通橋實地探訪,從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中,觸摸那段「有鹽有味」的歷史。#SplitPageHere#

因鹽成邑 「川省第一場」行銷川內外

「架影高低筒絡繹,車聲轤轆井相連」,這是著名歷史學家徐中舒對五通橋鹽業盛況的詩意形容。五通橋老街的出現和擴張,離不開鹽業發展的推波助瀾。

五通橋老街有三條,由茫溪河分成兩半:北岸工農街,南岸花鹽街,花鹽街以東為群力街。三條街依河而建,形成前街後山的「半邊街」格局。如今,除工農街尚能見到行人、車輛往來,花鹽街、群力街上的房屋大都關門閉戶,從門縫往內窺探也大都人去樓空。偶爾見到一家開門的老茶館,也只有寥寥幾位老人閒坐於此,聊聊天、打打牌打發時間。

然而在歷史上,這三條街卻是五通橋最熱鬧的地方,這裡曾經關係著四川、雲南、貴州乃至湖北等地的民生福祉。

出生於五通橋、出版有《浮華如鹽》《橋灘記》等著作的作家龔靜染介紹,五通橋作為城鎮的歷史並不長,但其可查的製鹽活動記載卻可上溯至秦朝,當時蜀郡太守李冰就曾在境內鑿井造鹽。到了明朝中期之後,製鹽逐漸成為五通橋的主業,鹽丁「日取酬值,可以食五日」,比當時農民的日子好過很多。

清同治前,五通橋「犍樂鹽場」已雄踞「川省第一場」,後來雖然一度被自貢超越,但其地位在川鹽中一直非常重要,主要銷售範圍包括成都、雅安、樂山、瀘州以及重慶萬州、雲南全省、貴州西北部地區。尤其是五通橋引領的「川鹽入黔」,使得貴州茅臺鎮匯聚了各省鹽商。「後來鹽商們覺得這裡釀酒條件好,把家鄉的釀造技術加以利用,不久這裡便興起了不少燒房,人們這才發現茅臺鎮出天下佳釀。」龔靜染說。

花鹽街等街道的出現,同樣與五通橋的鹽息息相關。清朝鹹豐年間,由於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爆發,湖北食鹽供應難以為繼,清廷於是下令「川鹽濟楚」,其中五通橋鹽專銷安陸、襄陽、荊州、宜昌、荊門等地。由於湖北人喜食花鹽,即色質純白的粒鹽,五通橋鹽商紛紛調整生產、銷售策略,其主要的集散地便成為「花鹽街」。鹽業繁榮還帶來金融的興盛,花鹽街對岸的工農街(原名寶慶街)出現大量錢莊、當鋪,1904年設立的「大清銀行分號」是當時嘉定府區域內首家銀行,1941年更成立首家以鹽為對象的「犍鹽銀行」。

五通橋「因鹽成邑」,聲名鵲起。民國時期,地處抗戰「大後方」的五通橋,甚至承擔了國家鹽業行政職能。樂山市政協副主席、《千年鹽城五通橋》作者易志隆介紹,1938年6月至1941年2月,為躲避日軍對重慶的轟炸,國民政府鹽務總局內遷五通橋,使後者成為名副其實的「鹽業陪都」。這一時期,川鹽年產量突破1000萬擔,佔據全國產量半壁江山。同時,鹽務總局還吸引了大批高素質人才到來,使得現代餐飲、娛樂、教育、醫療等迅速興盛起來。#SplitPageHere#

匯聚各方特色 「建築博物館」道法自然

鹽業鼎盛時期,五通橋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鹽商,他們將各地乃至國外的建築風格與四川民居融為一體,根據當地的自然特點築起眾多典範性建築。

五通橋三條老街都依山傍水,尤其是岸邊無數姿態各異的黃葛樹,更是與老街地形、建築等相得益彰,展現五通橋「小西湖」的美名。易志隆認為,五通橋建築以環境為依託,根據自然條件將建築融入其中,景城一體,形成布局自由、靈活多變的特色,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傳統觀念。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生王奕曾詳細調研五通橋建築,發現工農街、花鹽街建築最初沿河岸分布,後因拓寬空間需要,開始沿靠山一面向上壘築,派生出若干小街小巷,以血管一般的關係構成整體。花鹽街鎖龍巷,便是其中建築風貌最為豐富的一處。

走進鎖龍巷不遠,便能看見一座「船形屋」,房屋一角用青磚壘成高高的尖角,乍一看就像一艘在陸地上行駛的大船。為何採用這種獨特的造型?王奕推測,老街建築受地理格局影響,不得不在黃金地段「毗鄰而居」。各地鹽商擔心利益受到侵犯,紛紛不甘落後擴張勢力範圍,促成了當地建築空間布局「不拘一格」「見縫插針」等特點。

沿著「船形屋」拾級而上,一座大門緊閉的雙層小洋樓引人注目,一株巨大的黃葛樹緣牆生長,遮天蔽日。這座名為「紫藤花園」的小樓,風格特徵明顯不同於當地的四川民居。「這裡大戶人家的宅第多以青磚砌築,西洋柱、馬頭牆、坡屋頂等元素形成了獨特的中西合璧式樣。這是由於『川鹽濟楚』期間大鹽商經常運鹽至湖南、湖北一帶,使不同地域的建築文化得以交流融合。」王奕說。

群力街260號的雙層民居同樣如此。大門立面以磚為框架,穿插木作門窗,對比強烈而協調。王奕介紹,建築上層是中式冰裂紋窗木板裙牆,下層為西式拱券窗,中間是傳統的木板門。而在木板門上,還設有五通橋建築常用的「籤子門」。「籤子門發源於江南溼熱地區,用木條做成,既可以通風,又能防止街上雞、鴨、貓、狗竄入。」

工農街上則有不少鹽商大宅保存至今,其中吳道三宅尤為知名,被不少建築學者視為經典。易志隆說,吳道三宅建於1865年,分南北兩院,全木穿鬥式結構,建築面積達840平方米。尤其難得的是,它將鹽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融於一體,宅西山坡為吳氏鹽井,房屋西南角設製鹽灶房,北院則是倉庫。吳道三宅大門設有4.5米高的籤子門,排場十分顯赫,進門後有一處6×14米的大廳,主要用於鹽業商務往來。「吳宅的設計,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頗具匠心,是鹽業生產和生活合二為一的建築典範。」#SplitPageHere#

風雨剝蝕 「沉睡」的老街待「喚醒」

五通橋老街被專家學者認為可與成都寬窄巷子媲美,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其保護、開發狀況目前並不盡如人意。這座歷史文化寶藏,還有待從沉睡中甦醒。

如今,五通橋茫溪河長約兩公裡的河段上,還保存著42處古碼頭,其中,位於工農街的慈恩寺碼頭規模尤其大。不過,由於水路鹽運退出歷史舞臺,如今的慈恩寺碼頭與五通橋其餘碼頭一樣,早已喪失其本來的功能,布滿雜草和青苔,唯有岸邊繁茂的黃葛樹無聲訴說著過往歲月。

五通橋老街的規模和歷史文化內涵,獲得過不少文化界、學術界、旅遊界專家學者極高評價,西南交通大學教授、著名傳統建築專家季富政甚至認為,「完全可與成都寬窄巷子媲美」。不過,從現場探訪情況來看,五通橋老街的現狀並不樂觀。

隨著近年來居民相繼遷出,老街不少道路和公共區域已被雜草、青苔甚至垃圾侵佔。同時由於缺少維護,不少磚、木結構建築損毀嚴重,有附近居民稱「下一場雨就垮一片」。例如「船形屋」的不少木結構已經朽壞、倒塌,牆體出現傾斜,屋內甚至長出了幾米高的小樹。一些建築年久失修,索性大門緊閉,以免外人隨意進入發生危險。

五通橋並非沒有行動,早在十多年前,當地就開始編制針對老街的保護、開發計劃。去年底,樂山市政府出臺《樂山市中心城區歷史建築保護規劃》,五通橋三條老街近20處歷史建築得以掛牌保護。然而,這些舉措卻很難阻止老街一步步凋敝。

五通橋區旅遊局辦公室主任黃義勇介紹,五通橋老街規模巨大,引入社會資本統一規劃、打造需要花費超過30億元,建成後如何運營才能盈利或至少平衡收支?帳沒算清楚,不少文旅企業只得「觀望」。此外,五通橋老街建築產權狀況複雜,統一的保護、開發面臨巨大挑戰。「川南寬窄巷子」要想成為現實,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五通橋正籌備建設五通橋鹽文化博物館。「相比自貢,五通橋鹽文化的推廣做得還不到位。」五通橋區文體廣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博物館擬修建於王爺廟城市公園,同時打造鹽運碼頭和鹽神廣場。據悉,博物館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計劃以「橋鹽之脈」「橋鹽之路」「橋鹽之藝」等七大主題,展現五通橋鹽業歷史發展沿革、鹽業生產工具工藝等內容。五通橋老街的前世今生,有望系統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相關焦點

  • 寬窄之道|《寬窄巷子記》胡弦
    寬窄巷子是一片老街區。我現在的住處類似山居,但我更懷念原來住的老街區,雖然它不像寬窄巷子那麼有歷史,只是處在喧囂中的一片市井,可惜已賣掉了,等於把那份熱鬧也一同賣掉了。老街區不但方便,熟人似乎也多的多,散步理髮下棋買零食,或朋友來了到某個小館子坐坐,都很舒適。我並沒有被那種熱鬧帶走,作為一個寫作者,我有時類似旁觀,類似沉默地穿過那份熱鬧。
  • 寬窄巷子看川劇
    縱橫天下遊早聞成都寬窄巷子大名,直到今年4月底才有機會一睹真容。寬窄巷子由兩條復古風格建築的街道組成,一寬一窄,以此得名。與其說是一個景區,毋寧說是一個步行商業街區,但由於推廣宣傳以及內容配套得當,這個原本只屬於成都人的地方,也成為了全國萬眾朝仰的旅遊景點。
  • 寬窄巷子是成都最有代表的一個歷史文化區!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寬窄巷子是成都最有代表的一個歷史文化區,由三條東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街道之間的居民宅院組成。到寬窄巷子,回到老成都的生活情景中,感受久違的老城生活。不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築格局的最後遺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築風格在南方的孤本。
  • 成都寬窄巷子的一瞥而過的映像
    夜色已暗下,成都的寬窄巷子人潮擁擠,多是些從自己待膩的地方來別人待膩的地方瞎湊熱鬧的,這麼些人多了,於是,當地人或非本地人,有目的的形成了寬窄巷子的味道,川劇變臉,掏耳朵,麻辣的火鍋,川菜,茶館,讓在這圖新鮮的客人們,客氣的兜售地方情趣,歡笑在其中,愁緒揮灑一通,開心的就留下一把,都挺好。
  • 寬窄巷子有什麼好吃的_寬窄巷子小吃哪家有名
    寬窄巷子有什麼好吃的?新中國成立前,這是一條清靜到連商店也沒有的小街,在火紅的革命歲月,小通巷成了革命工人的家園,成都生產保溫瓶的工廠也於上世紀70年代在此修建。誰又能想到,其後小通巷率先成為成都眾多「慢生活」的小巷,成為先鋒文化和藝術家生活的代名詞。
  • 《橋灘記》:打撈川南小城的歷史碎片
    馮玉祥、郭沫若、孫立人、範旭東、侯德榜、南懷瑾、熊十力、馬一浮、豐子愷……一大批政治、科技、文化界名流匯聚於川南這座小城,雪泥鴻爪,影響深遠,為它留下了美好的往昔。著有歷史隨筆集《小城之遠》、中長篇小說《浮華如鹽》《民國少年》《光陰交錯》等。
  • 無茶不成都,來寬窄巷子約個壩壩茶!
    夏天來了 約上三五個好友 來寬窄巷子的奇遇空間 (寬巷子24號院落) 約個壩壩茶吧~ 奇遇空間·寬窄巷子
  • 寬窄巷子有什麼好玩的?看了這篇攻略你就知道了
    1.結合中西特色的星巴克如今只要是熱門景區,就會有星巴克了,在成都的寬窄巷子也不會例外,雖然寬窄巷子的房費很貴,星巴克還是在這裡很豪氣地租下了一棟房子。如果你來到寬窄巷子,建議你先在這裡坐一下休息,首先房子是建的古色古香的,另外坐在星巴克的2樓可以感受一下巷子裡面來往的人群。
  • 寬窄巷子是成都最有代表的一個歷史文化區!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寬窄巷子是成都最有代表的一個歷史文化區,由三條東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街道之間的居民宅院組成。到寬窄巷子,回到老成都的生活情景中,感受久違的老城生活。不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築格局的最後遺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築風格在南方的孤本。
  • 寬窄巷子裡有老丁和他的咖啡店
    寬窄巷子裡有老丁和他的咖啡店 2008年10月,丁志在成都寬窄巷子開了第一家「壹丁咖啡店」,開張時,全部家當是院子中間的7張桌子。2008年,老丁和他的壹丁咖啡店選擇這裡安家落戶,儘管在疫情期間,冷清異常,老丁的咖啡店也依舊24小時亮燈,老丁說:「我在為寬窄巷子守氣」,是人氣,也是煙火氣。
  • 相約寬窄巷子 品鑑四川好物
    活動聚集了以全興酒業、塔山茶為代表的諸家川茶川酒企業,在寬窄巷子東廣場舉行了8小時的四川好物品鑑活動。旨在讓歷史悠久、璀璨奪目的川茶川酒文化在活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有好酒,有美食,可謂;有好物,有好服務。
  • 寬窄巷子兩萬份免費體驗券來了
    ,你可以伴隨明媚的日光暢遊其中,也可以在夜晚感受仿佛穿越般的瑰麗夜景,免費聽講解、喝蓋碗茶、品川菜、看川戲。0 1看蜀韻園在寬窄裡看川劇,通過一段表演觀百年成都,看川劇變臉,感受國粹千年戲劇的魅力!還可以在院落裡,欣賞一出驚豔的傳統水袖表演。
  • 逛夜幕下的寬窄巷子 卻趕上秋雨淅瀝 豈料夜雨老巷竟別有一番景致
    沒想到這區區的老巷,彈丸之地竟有能容納數百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原來,寬窄巷子是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的,整個建築充滿清末民初風格,這裡的建築非常的精緻,即便是夜雨人稀之時,亦顯得古香幽靜。
  • 青白江將打造成都「第二個寬窄巷子」
    國內28家知名設計公司200多人的設計團隊正在加緊對古鎮近9萬平方米的歷史保留建築進行方案設計,還原川西建築風貌,賦予現代場景功能。64個院落建成後,城廂古鎮將成為成都的第二個寬窄巷子,「成都遊巷子,城廂轉院子」將成為遊客們的共識。
  • 著名文化古建名城——寬窄巷子
    到了21世紀,寬窄巷子建築老化嚴重,風貌破敗已成為茲待解決的問題。政府部門為此對寬窄巷子進行了詳細的規劃與保護措施,在保護傳統文脈的同時,根據寬窄巷子各自不同的情況,發展商業,形成了文化商業街區區。寬窄巷子的規劃設計寬窄巷子的街區是由街巷空間、院落空間和建築共同組成的,因此對寬窄巷子的更新與保護也是圍繞這三巷內容展開,旨在保持原真街區風貌的基礎上,將歷史環境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最大程度展現其地域性文化。具體措施有:(1)保留了寬窄巷子原真的街區空間格局。
  • 成都望巷商業謝祥德:從寬窄巷子看歷史文化街區的運營管理
    據組委會透露,成都望巷商業經營管理公司執行董事(前寬窄巷子運營管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謝祥德確定出席峰會,並做《從寬窄巷子看歷史文化街區的運營管理》主題演講交流。         寬窄巷子,是中國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個歷史文化區,由三條東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是: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街道之間的居民宅院組成。
  • 成都著名歷史文化街區寬窄巷子(組圖)
    成都著名歷史文化街區寬窄巷子  歷史篇  寬窄巷子(www.kzxz.com.cn)是的一張有著悠久歷史成都名片,在這裡您能觸摸到歷史在這裡留下的痕跡,也能體味到咱們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閒生活方式,走進寬窄巷子,就走進了最成都、最世界、最古老、最時尚的老成都名片、新都市會客廳——寬窄巷子。
  • 五通橋,這次真的要火了!
    五通橋,樂山的一座小城,城中水文資源豐 富,既有長江上遊水量最大的支流岷江穿城而過,亦有古稱「四望」、今稱「芒溪」的 一條大河交織在城市中央。曾經,這些河道 上存在過各式各樣的橋梁。它們,既是人們生活的紐帶,也是歷史的見證。五通橋因鹽而興,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鹽場。相傳在公元前250年,蜀太守李冰在五通橋牛華溪紅巖子鑿井煮鹽,距離今天已經有2200多年歷史。
  • 瀋陽又一網紅打卡地,堪比成都「寬窄巷子」,建築風格復古有創意
    題記每一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將城市的文化與風土人情相結合,創造出城市的獨特魅力。特別是融入一個城市的歷史和人文形成的文化旅遊休閒街區,總是吸引無數的遊客來此逛逛遊玩。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屬成都的知名地標寬窄巷子了,這裡面有地道的成都美食,棒棒雞、擔擔麵、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等等。東北的「寬窄巷子」但對於生活在東北的我們來說,成都的寬窄巷子有些遙遠,那些美食也只能夠在出差或者旅遊的時候,才能夠品嘗到正宗的成都味道。
  • 寬窄巷子:閒在寬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
    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兩千人在此生活、工作,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他們與街區的關係,他們與遊客的關係,都是交錯且複雜的。寬窄巷子很熱鬧,但這個由「人」構成的寬窄巷子,遊客們卻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了解,也不見得都有興趣了解。建築是靜止的,而人是流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