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法庫貴澳大數據農業科技產業園」開工儀式在瀋陽法庫國家級通航特色小鎮規劃區內舉行,這是東北地區首個大數據現代農業科技園項目落地並開工建設,將促進法庫、瀋陽、遼寧農業資源的整合,引領農業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化進程,在農業這一傳統產業,培育出「數字經濟」的花朵,成為鄉村振興的示範點。
「法庫貴澳大數據農業科技產業園」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規劃用地總面積約2000畝,主要建設5萬㎡紋格式智能玻璃溫室、15萬㎡冬暖式保溫大棚、組培育苗基地、特色種植、農旅觀光、特色農業及農業數據中心、生態餐廳、康養風情小鎮等綜合體。該項目的落地,是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領法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打造智慧農業示範區及東北現代農業新標杆,將促進法庫全縣農業資源的整合,建成後將輻射吸納萬家農戶參與產業,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產,進一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綠色農業發展新格局。同時,引領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化進程,進一步壯大法庫農業經濟實力和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
大數據(big data)應用於農業的生產、流通、消費領域,將大幅提升勞動效率、節約成本、提升附加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黨和政府把發展大數據作為國家戰略,持續深入推進。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提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法庫縣委、縣政府紮實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於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部署,不斷開拓縣域工作新局面。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圍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重點突破,「瀋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瀋陽法庫國際陶瓷交易博覽會」、「瀋陽法庫國際白鶴節」等一系列活動成為傳播地區形象、擴大影響力、推進招商引資、集聚產業發展要素的「金字招牌」,縣域經濟持續充滿活力,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傳統產業進檔升級,新興產業千帆競渡。
法庫縣人民政府縣長陳大為在開工儀式上說:「項目是發展的基本載體,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財富,法庫將秉承重商、親商、愛商、扶商的理念,為企業發展提供一流的環境。」
6月6日,遼寧省商務廳公布數據,今年1月至4月,全省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447.9億元,同比增長13.3%。越來越多的企業正走進遼寧尋求合作,共謀發展。而正是像法庫這樣充滿活力,具備發展潛力的縣域,在相關領域完善了全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戰略部署,加速了國內外企業積極在遼寧布局。
據了解,通過2018年「瀋陽通航戰略發展全國路演」走出去活動,法庫將優質營商環境和共贏未來的發展理念推送到了省外,吸引了國內外商企的關注,此次在遼寧省駐廣東省辦事處積極推進下,貴州貴澳集團在東北建設首個貴澳大數據現代農業科技園項目在法庫開工,這標誌著全省營商工作一盤棋,發展與共建成為了主旋律。同時,也標誌著法庫的國家級通航特色小鎮建設又向前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標誌著為持續構建縣域現代農業體系搭建了一個引擎平臺,為把法庫建成瀋陽後花園,實現瀋陽菜籃子、米袋子目標,進一步夯實了標杆基礎。
項目是發展的基本載體,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智慧農業是經濟發展實現後發優勢、實現趕超戰略的重要途徑。大數據更是促進農業加速度、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法庫貴澳大數據農業科技產業園項目」在法庫的開工,將會成為遼寧新型農業發展的代表和典範,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生機。按照瀋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項目為主抓手,狠抓重點項目建設」,法庫堅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項目,以新思維、新舉措、新機制、新優勢推進大項目、大建設、大發展、大跨越。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要求和戰略部署,此次「法庫貴澳大數據農業科技產業園」的落地建設,是法庫堅持「項目為王」的發展原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