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4節氣,始終有一個小小的問題一直贏繞在我們的腦海裡,那就是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的哪?
現在世界通行的曆法是陽曆,而華人則更多的採用「陰曆」這一古老的方法。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周期作為計算單位,這個周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時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陰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陽曆少 11 天,為了使它能夠符合天氣冷熱變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古時就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用「19年7閏」的方法來設定閏月。目前在科學指導下,閏月設置就更精確了。
陽曆曆法則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時間計算的,這一周一共是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為方便以 365 天做為一年,每隔四年設一個閏月,使原本 28 天的二月增加為 29 天。
24節氣是根據太陽的位置劃分的 資料圖片
雖然,24節氣是按照陽曆的曆法來劃分的,但是也還是有前後一兩天的擺動,不過,基本上變化也是固定的。以立春為例:每年的立春總是在陽曆的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給出大家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那就是24節氣是按照陽曆曆法來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