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地殼中含量僅次於長石的礦物,也是我們平常最容易接觸到的天然礦物:爬山時偶爾撿到的透明小晶體,河道中的白色鵝卵石,建築砂石中半透明的顆粒,大多都是石英族礦物。
石英質寶石,是寶玉石界的第一大家族,其成員包含了單晶寶石(水晶、紫晶、芙蓉石等)和多晶玉石(石英巖、瑪瑙、矽化木)兩個大類。
大家一起來認識認識石英質寶玉石這個大家族的成員。
1. 石英巖玉(Quartz)
石英巖是由無數石英晶體組成的礦物集合體,也是我們在野外最常見的巖石之一。石英巖多為透明-半透明,白色,當質地細膩時,可用作玉石材料,稱為「石英巖玉」。
由於產量巨大,所以石英巖玉價值較低,為了獲得較大的利潤,市場上常見用石英巖玉仿冒和田玉,或者通過染色仿冒翡翠(仿冒滿綠翡翠的染色石英巖玉,被稱為「馬來玉」)。
有時,石英巖會因含有其他礦物而呈不同的顏色,當具有砂金效應時,被稱為「東陵玉」,如含鉻雲母時為「綠色東陵玉」,含藍線石時為「藍色東陵玉」。
地殼中大量存在的石英巖巖脈,多用於建築材料,材質細膩的可用作玉石。
質地純淨細膩的石英巖玉手鐲。
透光觀察染色石英巖玉(「馬來玉」),可以看到顏色呈絲網狀分布,類似於絲瓜瓤,這是因為染色時,染料沿著石英顆粒間隙進入玉石中。
天然的綠色石英巖玉—東陵玉,放大鏡下(右上)可以看到片狀鉻雲母的分布情況,正是這些綠色小片使原來白色的石英巖呈現出綠色。
2. 瑪瑙/玉髓(Agate/chalcedony)
瑪瑙/玉髓都是隱晶質石英質玉石。所謂隱晶質,就是指這些玉石的晶體顆粒非常細小,在放大鏡下都沒辦法分辨。
瑪瑙/玉髓在礦物學上沒有本質區別,一般有條帶或者花紋的稱為瑪瑙,沒有條帶的稱為玉髓。
花紋各異的瑪瑙原石。
天然玉髓一般為半透明的白色、灰白色,有時因含微量的礦物質而呈現藍色或藍綠色,價值也會有明顯的提升。
瑪瑙/玉髓還有一些特殊品種:
水草瑪瑙瑪瑙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有時受到鐵、錳等金屬礦物質的浸染,生成非常類似於水草的圖案,使得一些普通的瑪瑙/玉髓,成為了具有藝術價值的收藏品。
火瑪瑙半透明、深紅棕色的瑪瑙,表面閃爍著橙色、紅色、綠色和金色的多彩光芒,就像寶石內部閃爍的火焰。火瑪瑙的彩虹色,是光線在瑪瑙內的氧化鐵或褐鐵礦晶體薄層間的幹涉作用造成的。
南紅瑪瑙南紅因其獨特的紅色,非常受中國人的喜愛。南紅的顏色,來自於瑪瑙內部含有的顯微紅色礦物顆粒。南紅瑪瑙最有名的產地是雲南的保山與四川的涼山。
天珠天珠是藏族人民的傳統飾品,歷史悠久,而天珠的材質實際上也是多種多樣,海螺化石、泥巖、頁巖、瑪瑙等都有出現。目前商業用的天珠,多為瑪瑙通過熱處理而來。
水草瑪瑙上的水草,看起來非常像河塘中的水草,但實際上它們是鐵錳氧化物。
水草瑪瑙有時還被稱為「風景石」。
火瑪瑙的棕紅色基底上,浮現出紅、綠、黃、橙等彩虹光茫,類似於歐泊的變彩效應。
南紅瑪瑙的大師作品,受到許多收藏愛好者的追捧。
市場上常見的天珠樣式,多為玉髓經熱處理而來。
3. 碧石(Jasper)
微透明-不透明的隱晶質石英集合體,含雜質礦物較多,因內部大量分布的赤鐵礦,而呈現褐紅色、豬肝紅色。
碧石多用於擺件或手把件,較少用於珠寶飾品。
隨形的碧石原料。
顏色比較正紅的碧石有時也會被用於仿冒雞血石。
4. 木變石(Silicified asbestos)
木變石是地殼中的石棉纖維,被石英(SiO2)交代後形成的,它保留了石棉的纖維狀結構,原石看起來神似楠木,因此得名「木變石」。
木變石拋光面具絲絹光澤,磨成弧面或是圓珠後,常見貓眼效應,以金黃、褐黃色調為主時,稱為「虎睛石」,以灰藍、綠藍色調為主時,稱為「鷹眼石」。
木變石原石,切面的纖維狀結構,非常像木質紋理,因此得名木變石。
最常見的虎睛石是手串,多為男士佩戴。
藍色木變石,市場上稱為鷹眼石。
5. 矽化木(Silicified wood)
矽化木,實際就是原始樹木的化石,是由石英(SiO2)交代樹木組織而成。矽化木多為纖維狀結構,可見木紋、樹皮、節瘤、蛀洞等原始樹木的特徵。
常見矽化木顏色為黃褐、棕紅、灰白等,多用作擺件或風景石。矽化木有時也稱「樹化玉。」
緬甸矽化木擺件。
6. 矽化珊瑚(Silicified coral)
矽化珊瑚,即珊瑚化石,是由二氧化矽(石英顆粒)交代了遠古珊瑚骨幹而成。矽化珊瑚基本保留了原始珊瑚的結構,可見珊瑚的同心放射狀特徵(菊花形狀)。
矽化珊瑚(珊瑚化石)蛋面及手鐲,表面可見明顯的珊瑚的放射狀結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