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發展產業是四川涼山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從2015年起,總臺央視記者蹲點拍攝四川涼山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因為村子坐落在800米的懸崖上,因此得名「懸崖村」。從2017年開始,為了脫貧奔康,村裡開始種植油橄欖,今年,油橄欖第一次掛果豐收,村裡決定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總臺央視記者 張力: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四川涼山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也就是「懸崖村」。5年前我們第一次關注「懸崖村」的時候,當時村裡的村民要回村子,不僅要攀懸崖而且要爬藤梯,村裡的產業結構也相對單一。5年的時間過去了,現在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建起了鋼梯,村民回家的路安全了。今年5月,村裡的貧困戶也搬到了縣城的安置點。現在村裡的產業結構也越來越多元化。由於通往村裡的貨運索道已經損壞,暫時無法修復,為了不耽誤種植,村民們今天有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擴種的橄欖苗,通過人工的方式背上山。
村裡新流轉了90多畝土地,要栽種3500株橄欖苗,從山腳到村裡,要攀爬2556級鋼梯和243級石階,每棵橄欖苗都附帶十多斤的營養土,一個人最多背4株,一天只能背一趟,上到70歲的老阿媽,下到20出頭的小夥子,全村齊動員。
阿土列爾村村民 某色伍哈:好好管理,以後是自己的苗子了。
從2017年到2018年,阿土列爾村與油橄欖公司籤訂協議,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110畝種植油橄欖。三年來,村民從基礎學起,精心種植,今年油橄欖第一次迎來豐收,收穫橄欖果1700餘斤。
阿土列爾村村民 蘇不惹:橄欖油我們種了今年是第三年了,但是之前的話一直都沒看到希望,雖然種在這兒了,但是一直都在擔心,懸崖村適不適合種這個,能不能掛果。今年也是第三年了,已經掛果了,看到我們有希望了。
橄欖果採摘下來後,由企業統一回收,可榨橄欖油,可用於製做香皂、護膚品。村民除了流轉土地所得收益外,還可以在油橄欖公司打工掙錢,年底企業還將根據收益給村民分紅。有了收入讓村民看到了希望,今年村裡決定將油橄欖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油橄欖公司到村裡現場與村民籤訂土地流轉協議,發放土地流轉金。
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黨委書記 阿子阿牛:油橄欖第一個能夠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第二個也能夠為我們的旅遊發展帶來生態效應、環保綠色。
(編輯 毛玥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