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墨玉
天下霸唱自己都沒想到,《河神》這個冷門的IP,火了。
從2014年「網劇元年」到今年「超級網劇元年」,三年時間,網劇市場早已不是同日光景。
雖然《河神》的兩位男主演分別出身自《法醫秦明》和《老九門》兩部紅極一時的網劇,小有名氣,但相比之下,《河神》的團隊從主創到主演,都略顯年輕。然而,就是在天生「身子骨弱」的情況下,從口碑到點擊,《河神》成為了本暑期檔的最大贏家。
《河神》開播不到兩天就點擊破億,收官時全網點擊突破17億,豆瓣口碑穩在8.4分,終於,即便高冷如我,也按耐不住好奇,入了坑。
所以,大家都說《河神》好,《河神》究竟好在哪裡?
關鍵詞一:二元對立
本人並不是天下霸唱粉,看《河神》之前並未看過天下霸唱的原著,所以,在不了解原著的情況下,看完第一集直呼過癮,驚嘆還有如此選材,深諳天下霸唱功力了得,除了裝神弄鬼還是很「接地氣」的。
補了原著才發覺,《河神》基本算是重寫了大綱和故事線,人設做了很大的改動,除了主人公性格和家庭背景的變化,更是加入了兩位女性角色。
編劇這麼「傷筋動骨」的改法,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但現在看來,編劇非但沒有遭到唾罵,反而將原本並沒那麼適合改編影視的作品非常好的影視化了,實在是佩服不已。
那麼回過頭來看,編劇如此改動究竟高明在何處?
熟悉天下霸唱的人都知道,他並不擅長多線敘事。尤其是《河神:鬼怪神談》中,總會民俗和探險入墓兩層皮。這樣的故事對於影視改編尤其是電視劇改編來說,很容易就會掉入故事簡單的困境。
誠如麥茨所說,故事是關於人物動作的。人物設立好了,那麼人物發出的動作自然便會糾纏在一起變成事件。
《河神》的片頭應該是這麼多年看過的最驚豔的一個。這裡的驚豔,不只是因為視覺層面上帶來的神秘感,更是念白和快速碎片鏡頭配合所帶來的獨特感。
看第一集時候,並未太注意片頭裡的念白,一集過後,再看一遍片頭,驚呼原來片頭每個演員口中蹦出的詞已經道出了整部劇主要人物性格和關係。
「江湖/科學/拳腳/真相/水性好/法醫/神婆/記者/身子骨弱/特別警探/娘/市政府秘書長/超凡絕倫的人中龍鳳/大少爺/就是個跳大繩的/天津小姐/不抽菸、不喝酒/有錢有勢有什麼用/眼裡揉不得沙子/通情達理/怕個啥/開什麼玩笑/不嬌氣/有線索了/德意志/神/大新聞/漕運商會/師父/郭二哥/父親/不惹事、不怕事/推理/正確/青梅竹馬/天津百姓」
實在是太過喜歡這樣的提煉方法,在不熟悉劇的觀眾眼中,這樣的表達方式特別適合整部劇神秘的調性,第一時間為觀眾帶去了混雜了矛盾的觀感。
熟悉劇的觀眾,則會一眼辨識出每個詞所描述的形象。
這樣看似「符號」式的表達,實則在一遍遍強化觀眾對人設的敏感,編劇修改的人物設定以及增加的兩位女性角色,除了感情線上的作用外,更是成為整部劇構造「二元對立」關係中的重要一環——郭得友和丁卯是江湖對科學、傳統對西洋,小神婆對大小姐是灑脫直率對通情達理、拳腳對文明。
再調換一下看,郭得友和小神婆這一對,很明顯代表的是市井,而丁卯和大小姐代表的是大戶。
我們常說要有戲劇衝突,而衝突,建立在矛盾之上。僅從人設看來,人物間的與生俱來的「矛盾」就非常有「戲」。
關鍵詞二:中國式「美劇」
改編過後的《河神》,24集故事追隨著一條主線(魔古道重現江湖),每集有至少7個情節點,每集臨末尾出現一個事件,每3~4集出現一個大的案件向最終的謎底靠近,並遞進一層主要人物關係。
如此工整的劇作,特別像美劇,情節緊,節奏快。很容易讓人想到《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或者是《神探夏洛克》《CSI》這樣的劇。但是,《河神》的可看之處絕不是因為它像美劇,不然大家看美劇就好了對不對?
個人最喜歡的是《河神》每集前情回顧的設計,用傳統曲藝說書的方式,將上一集的主要情節點串成簡要介紹,並最後用一句引出本集的輪廓。所有寫過劇本或寫過說書的人,深有體會僅這短短幾句前情提要是多麼考驗功力。
學習美劇做前情提要,《河神》劇組並不是第一個,但用說書的方式,絕對是前無古人。如此創意,恐怕不是編劇一人功勞,和導演及其他主創也不無關係。
故事本是天津的神怪奇談,以說書的形式開篇,非常切合氣氛,而寥寥幾句書話,便勾勒出上一集故事全貌,比畫面閃回配文字來得精煉,更給人一種期待之感。
喜歡聽書的人或許都有此感,最喜歡開篇那一驚堂木響,因為接下來便是好戲上演。以書說化前情,光這一點,美劇永遠做不到,頓時有了種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自豪之感。
整部劇外在結構和情節把控深得美劇精髓,但內裡細節處處散落著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尤其是天津文化的底子。
僅拿第三集的一處舉例,有人夜闖龍王廟偷孩子屍體,「不吭聲是偷,吭聲是搶」,老河神郭淳口中道出的盜行規矩,像這種寥寥幾句臺詞除了可以給我這種民俗傳統文化積累基本為零的人補課外,更是通過臺詞將一種社會民俗文化掰碎了揉進劇情中,讓劇目的整體氣質有了「中國感」。
很多美劇會讓人慾罷不能的原因,除了強情節動輒弄死個人之外,還有許多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分泌的「奇觀」鏡頭,以滿足觀眾的獵奇心。
《河神》在奇觀性這點上依然做得很好,並且嚴格遵守了規定,並無大尺度越界之舉,完全是立足文本和道具細節的處理,實現的奇觀效果構建。
《河神》英文名叫做 TIENTSIN MYSTIC,直譯過來是「天津神秘者」。「神秘者」意為未知,而未知便會給人帶來恐懼與好奇。長綠毛的孩子、鬼市穩婆、百人浮屍、浮屍病變「喪屍」等等,這些「神秘形象」除了在視覺造型呈現上給了人衝擊,更是如磚如瓦般構築起整部劇的風格。
這種東方神秘風格源自於傳統風俗(也可以說是封建迷信),不同於西方的神秘有關宗教和靈魂,《河神》更進一步的是,有了西洋科學元素的引入,對一切看似靈異迷信的現象做了合理的科學解釋。
編劇此舉是為了避免審查還是本意就不希望那麼唯心,暫時不可知,但無論是為何,《河神》為傳統民俗題材商業化運用找到了出路。
中國民間文化本就源遠流長,許多神怪故事極具戲劇性,都有非常大的影視化空間。講故事技巧上,我們可以西學東漸,故事底子,或許帶有了中國符合和中國特色,更會引人矚目。
關鍵詞三:電影感
評價一部劇特別是網劇有電影感,可以說這樣的評價是非常之高了。畢竟,很多電影都有人批評說沒有「電影感」。
究竟什麼是「電影感」?在21世紀的今天,播放媒介越來越多元,電影院、投影、電腦、平板、手機等等,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還是網劇或是其他,都可以在各種大的小的屏幕上被播放觀看。
在多屏時代下,播放媒介之間的播放源已沒有了界限,在手機上看電影,在電影院看電視(綜藝大電影)都已是家常便飯。
所以,我們今天所說的「電影感」一定不是在說它是否適合在大銀幕觀看,而是它是否擁有電影那樣的形式與風格。
《河神》第一集開頭便是一個深水長鏡頭,原本以為是特效打造,查了資料才知道真的是水底實拍。
這個開篇長鏡頭,奠定了這部劇的基調(也可以說是逼格),之後場與場之間的快速剪輯、特寫鏡頭、推理鏡頭的閃回插入以及攝影師習慣在人物對話時通過升降格鏡頭來促成緊張感,或是在過渡情節處加入短促的水波空鏡頭以維持不安等等,這些蒙太奇或是運鏡取景方式,無一不彰顯著導演和主創的電影思維。
尤其是每次郭得友點菸辨冤時的場景設計,兼具空靈感和美感。而關於魔古道前史部分,更是大膽用動畫形式來呈現,極為表現主義。
有一場監獄裡的打戲,導演在慶功會中表示,這個長鏡頭拍攝了整整一天,武行人員也不夠,很多人都是出現在了鏡頭一次,略過後再從後面繞過來繼續打,幾十個人拍出了幾百個人的大場面。而攝影師更是需要綁著威亞拍攝,非常之辛苦。
在美國,牛逼電影導演去做美劇不足為奇,最近的例子便是大衛·林奇的《雙峰》。眼下,國內的電影人也開始轉向網劇創作,前有管虎,後有韓三平,相信之後還會更多。
就像前天一條妹子說的那樣,網劇已經進入了拼質量的時代(延伸閱讀:現在的網劇,牛X到要把搞電影的一網打盡),這個質量不僅是投資製作上,更是內容上,除了題材獨特性外,更有諸如形式風格、導演手法、演員演技等等各方面內容。
某種程度上而言,網劇給了創作者更多創作與嘗試空間,也成為了優質內容的鍊金廠,同時,也將為更多新人演員帶去機會。
《河神》由工夫影業的汪啟楠監製,導演田裡、製片人常犇都是電影學院科班出身,攝影師馮思慕電影學院09級本科畢業,又去了美國AFI學習,為劇組帶來了好萊塢的技術,美術指導是電影學院01級畢業生。
唯一的前輩是造型指導袁斌,是姜文導演團隊中的骨幹,《河神》整個班底都是不折不扣的學院派。
可以想見,這個年輕團隊,3年打磨劇本,121天封閉式拍攝,4地160場轉場,他們不是僅為接一個項目而做,而是在利用這個平臺,實踐自己的大銀幕夢想。
關鍵詞四:宿命
《河神》這麼火的原因,除了以上幾點,可能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部劇的核心,是關於命運的反抗。
《河神》播出後,李現火了,許多人喜歡他賦予「河神」的痞氣和義氣,他的韌勁與不服,融進了他的骨子裡。為什麼李現會那麼受人喜歡?是因為他最後的悲情一跳?還是因為他平日放蕩時的不羈、認真時的帥氣?
可能都有,這個人身上,似乎聚集了所有人的理想型,最重要的是,他在反抗自己的命運。
劇情過半,我們知道了「小河神」的真實身份,這部劇撲朔迷離的懸疑線似乎暫緩了下來,後半程轉向「小河神」一眾四人同魔古道的對抗,而這個對抗過程,除了是對天津衛的拯救,何嘗不是對自己身份的探尋、對真相的執著、對命運的反抗。
「心中有怨說怨/點菸告慰傷悲/求生靈免於難/神人共憤/命中無極註定/卻不信宿命/背負河流的人/逆天辯冤/我驅散 所有的迷惘/戰敗那 無情的驕狂」
——片尾曲歌詞
這個暑假,《中國有嘻哈》爆火,節目裡各個rapper個性張揚,熱議不斷。為什麼嘻哈文化會在這個暑假火起來,除了背後的資本運作和包裝外,更重要的是節目組抓住了當下社會年輕人的痛點。
《河神》也是一樣,靈奇探案故事背後是人物時代宿命的掙扎。因為我們年輕,所以我們無所畏懼,我們為了我們相信的真相探尋,我們不願意被天生的命運所束縛,我們做著自己的選擇,踐行著自己的個性。
昨天(9月8日)下午3點,《河神》在北京召開了一場慶功會,答謝粉絲的支持。現場邀請了工夫影業創始人、監製、導演陳國富,《河神》監製汪啟楠,原著作者天下霸唱,導演田裡,製片人常犇,編劇劉成龍、楊宏偉以及李現,張銘恩,王紫璇,陳芋米,葦青,唐以諾,楊曙銘,陳劍8位演員悉數到場。
慶功會上,8位演員兩關遊戲解鎖了「津門天團 再度起航」的題卡,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和工夫影業的陳國富共同宣布了《河神2》的消息。
愛奇藝自製劇自2014年開啟以來,爆款網劇一個接一個。誠如他們自己的品牌定位,或許有朝一日,頂尖視頻網站有可能改變日前電視劇的採購模式,在網絡上積累流量,先網後臺甚至院線聯動的模式都指日可待。
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像《河神》這樣的精品網劇出現,不依靠原著和卡司帶流量,憑藉實力和創新,成為自帶流量的好內容。
不久的將來,天團再聚,期待《河神2》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視頻推薦 | 《奇愛博士講電影》今日更新啦,到底是爛片還是神作,為這部電影網上吵作一團,今天讓33為你詳解《敦刻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