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一座充滿爭議的小島。一方面,他是「萬國建築博覽館」「琴島」島上優美的環境,獨特的建築,濃厚的文化氛圍,每年都持續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體驗浪漫的海島遊。
鼓浪嶼位於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原名「圓沙洲」,南宋時期命名為「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90餘種,代表今天有日光巖,皓月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島嶼的表面經過風吹雨打,已經沒有了大的起伏,只剩下幾塊較大的掩體還孤獨聳立,在海風,雨水和波浪的打磨下,變得通體渾圓,海拔不到100米。體驗海風輕輕的吹,美麗的海島風情。
由兩塊巨石一橫一豎相倚而立形成的日光巖,它是鼓浪嶼的高峰,也是鼓浪嶼觀景的最好地方,這裡從上而下俯瞰鼓浪嶼全島,放眼事故,周圍儘是優美,若是傍晚時候來此,還能欣賞曼妙的日若,別有另一番風景,帶來浪漫的海島風情。
宋末明朝,一些出海遇上風浪的漁民,和無家可歸的窮苦人奶茶,逐漸形成了到時最早的村落。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印度,朝鮮,日本乃至歐洲諸國的貿易繁忙,廈門港崛起,處於出海口位置上的鼓浪嶼,也變得熱鬧起來,島上的幾個大家族,建立起較大的聚集地,他們帶來了傳統的閩南民居——紅磚大厝。體驗海島風情,好好的看看這些建築。
以前英國領事公館的舊址,這裡臨海開闊高地,這裡可以觀察到廈門港的通航要道。
鼓浪嶼救世醫院舊址,現在改為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
信息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聯刪。感謝你的閱讀,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