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江畔,鑼鼓喧天,墟市熱鬧!東莞正式進入「龍舟時間」!

2021-02-18 文化莞家

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

鑼鼓喧天,墟市熱鬧,今日上午「龍舟水」雖下個不停,但一點都不影響東莞人對龍舟傳統文化的熱情,不僅線下活動熱鬧歡騰,線上也甚是火爆,據統計,截至下午18:00,有近20萬人通過觀看直播的方式「雲」參與活動,感受東莞龍舟文化的魅力。

5月30日,在東莞上演龍舟第一景之際,「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暨2020東莞龍舟月、萬江龍舟文化季啟動」儀式在美麗的萬江滘聯正丫起龍廣場舉行。

父親馱著女兒,孩童歡呼雀躍,老伴相攜……萬江正丫廣場的階梯上,一層又一層的人浪,來自東莞各個鎮街的市民在此看起龍、逛墟市、吃龍船飯、賞民俗表演……現場一派喜慶歡樂,社會各界共同慶祝東莞正式進入「龍舟時間」,共享龍舟盛宴,共續龍舟精神,共賞非遺大戲。

市民逛「超級非遺墟市」

這大概是疫情後東莞人最期盼的一場熱鬧了,在夏至之時,在東江江畔,古老的榕樹下,喚醒沉睡的「老龍」,聆聽龍舟的經年故事,東莞龍舟再起航!

「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暨2020東莞龍舟月、萬江龍舟文化季啟動」儀式由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萬江文化服務中心主辦。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處處長顏永樹,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藍海紅,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曉棠,東莞市政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黃福泉,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陸世強,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二級調研員餘建民,東莞市萬江街道黨委書記黃貴洪,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黃曉麗等出席儀式。

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曉棠宣布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暨2020東莞龍舟月、萬江龍舟文化季啟動,擂響龍舟鼓、為龍舟點睛。萬江街道黨委書記黃貴洪致活動歡迎辭。儀式後,與會嘉賓參觀起龍活動、非遺墟市,體驗「龍船飯」。東莞非遺墟市是東莞非遺一大品牌活動,從2016年10月起,每周六在市文化館定點開市,同時開展非遺墟市進鎮街、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至今舉辦墟市活動300餘場。2017年5月20日,廣州、深圳、佛山等9市加盟東莞非遺墟市,成立了「東莞非遺墟市城際聯盟」。2019年6月25日,響應人文灣區建設的時代訴求,成立了 「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大灣區城際聯盟」,聯盟成員單位擴大到包括香港、澳門及廣東省內14個城市。納入當年東莞市政府十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4年來,成功舉辦了30多場城際交流專場,東莞非遺墟市成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的重要平臺,同時,也為加強省內城市間非遺保護工作的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年初,為進一步擴大非遺墟市城際聯盟的影響力,深化粵港澳三地非遺工作合作交流,經東莞市非遺中心與汕頭、梅州、汕尾、茂名、潮州、揭陽、湛江七城市非遺中心溝通、協商,七城市同意加入東莞非遺墟市城際聯盟。至此,東莞非遺墟市聯動全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成為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嶄新平臺。

市文廣旅體局局陸世強表示,在全國兩會勝利召開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全國首屆「非遺購物節」即將拉開帷幕,「東莞非遺墟市」作為粵港澳地區非遺產品的交流展售平臺,必定要在「非遺購物節」中發揮其重要作用。今天,「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的成立,標誌著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和香港、澳門一起開啟了粵港澳非遺城際交流的新時代。東莞非遺墟市不僅是東莞非遺傳承人之間的交流平臺,更是促進粵港澳地區情感認同、文化融合的嶄新平臺。

接下來,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將充分發揮平臺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加強信息互通共享,藉助「非遺墟市」小程序進一步開展線上展銷推介活動,同時,線下也通過舉辦城際專場加強城市間、區域區交流,加強非遺品牌活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項目品牌化。此外,也力爭組織聯盟成員走出去,與周邊省際、城際非遺工作展開學習交流,擴大廣東非遺在全國的影響力。

起龍是東莞「龍舟月」的開始,「百舸爭流、千舟競發」的熱鬧場面將在莞邑大地不斷上演(受疫情影響,今年部分鎮街取消活動)。賽龍舟是東莞國家級非遺項目,東莞人賽龍舟,不是一兩天,持續時間長,故稱「龍舟月」,涉及鎮街有萬江、道滘、洪梅、厚街、望牛墩、石排、常平、石龍、沙田、中堂、高埗、麻湧、石碣等。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東莞創新龍舟活動舉辦的形式,線上線下結合,利用東莞市文化館官方微信、官方抖音、南方+雲上文化館、非遺小姐姐抖音等全媒體、多平臺、立體式傳播,利用短視頻、現場直播、線上互動等多種形式豐富「東莞龍舟月」品牌內涵。 此外,還將以2020年「文化四季·四季如歌」東莞文旅融合行動計劃為抓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這次東莞龍舟月、萬江龍舟文化季就是創新、探索的具體體現。萬江龍舟文化季重點通過十大主題活動,拍攝一批龍舟主題照片,策劃一條龍舟特色旅遊線路路,打造一個龍舟特色網紅打卡點,推出一批萬江龍舟特色的旅遊文創手信,帶市民朋友們感受萬江龍舟魅力。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處處長顏永樹表示,東莞賽龍舟民俗源遠流長,經過數百年傳承,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格局,是廣東民俗活動中,影響大、時間長、參與人數多的一項活動,也是國內龍舟文化活動的一個典範。他評價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暨2020東莞龍舟月啟動活動,規格高、覆蓋面廣、意義深遠,又一次把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推向新的高度。

今天,萬江滘聯正丫起龍廣場上彩旗飄飄,鑼鼓喧天,市民們歡聚一堂,參加起龍儀式、逛非遺墟市、品嘗龍舟美食、觀看龍舟巡遊,感受傳統習俗帶來的別樣樂趣和文化體驗。市民張先生帶著一家老小來「湊熱鬧」,也是盡興而歸,「我們每年都會看東莞的龍舟比賽,本來以為今年看不成了,得知活動還有舉行,下著雨也玩得挺開心的!」

正丫村起龍河堤設置的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專場、龍舟文創墟市、水鄉美食墟市,最為熱鬧。枝昌龍舟俱樂部領銜各龍舟俱樂部,在起龍廣場河面舉辦傳統龍舟、中華龍舟採青、訓練表演,讓大家一飽眼福。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還可以買買買。近百名攝影家今天走進活動現場,用鏡頭記錄人文景色。

從現在起,市民還可以通過關注「文化莞家」線上平臺,跟隨非遺小姐姐玩轉「東莞龍舟月」。東莞非遺小姐姐將通過短視頻,詳細介紹龍舟人物、龍舟隊伍、龍舟軼事,走遍13個鎮街,講述東莞龍舟文化故事。

據了解,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鎮街文化部門,以及龍舟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

(一)龍舟文化研究碩果纍纍。先後出版了《東莞龍舟志》、《東莞市麻湧龍舟志》、《東莞賽龍舟》、《中堂龍舟傳奇》等研究成果,為東莞賽龍舟項目的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龍舟文化傳承傳播有聲有色。各鎮街都非常重視龍舟文化的傳承傳播,尤其是萬江街道,近年來,建立了龍舟文化博物館,恢復了「起龍」儀式,建設了「起龍廣場」,開展了「青少年龍舟錦標賽」,與東莞廣美研究院合作舉辦「東莞龍舟文化展」、推出系列龍舟文化創意產品,為傳承傳播東莞龍舟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三)社會力量參與不斷加強。麻湧鎮「光大龍舟隊」是社會力量參與龍舟文化活動的經典個案,隨著該隊在「中華龍舟大賽」上聲名鵲起,東莞龍舟的影響力得到極大擴張;目前,全市有民間龍舟俱樂部近20個,在各鎮街文化部門統籌協調下,這些民間團體成為傳承東莞龍舟文化的強大力量。

相關焦點

  • 「東莞龍舟月」開始啦!
    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暨2020東莞龍舟月、萬江龍舟文化季啟動鑼鼓喧天,墟市熱鬧,5月30日上午「龍舟水」雖下個不停,但一點都不影響東莞人對龍舟傳統文化的熱情,不僅線下活動熱鬧歡騰,線上也甚是火爆,據統計,截至下午18:00,有近20萬人次通過觀看直播的方式「雲」參與活動,感受東莞龍舟文化的魅力。
  • 2018東莞龍舟景大盤點!記錄這些振奮人心的時刻!
    今年的龍舟競渡活動你pick哪個?小編帶你盤點一下萬江(東莞龍舟第一景)時間:6月14日五月初一龍抬頭,萬江河上賽龍舟。被譽為「東莞龍舟第一景」的萬江龍舟趁景活動,6月14日上午在萬江河上精彩上演,來自萬江社區的26支龍舟代表在東江展開激烈角逐,正式拉開萬江龍舟文化節的序幕。
  • 東莞龍舟競渡大搜羅,2016莞版「尋龍訣」哪家強?
    「五月五,龍舟鼓」。不管光陰如何變遷,每年農曆五月,東莞市水鄉各鎮區都有自己一個龍舟節目,龍舟競渡成了東莞最熱鬧的景致。小編現為您提供2016年東莞端午節舉辦賽龍舟活動時間及地點,拿走不謝!時間:6月5日至18日,萬江將有三場熱鬧而隆重的龍舟趁景和龍舟錦標賽。
  • 廣東東莞傳統龍舟「趁景」掀起「龍舟月」熱潮
    此次活動,當地的18支龍舟隊以傳統龍舟「趁景」的方式,向人們展現獨特的東莞龍舟文化。傳統龍舟「趁景」吸引數萬群眾齊聚河岸邊觀看 李映民 攝「龍舟月」是廣東省東莞市的傳統民俗文化,每年農曆四五月,東莞人就要根據當地潮汐大小,定出各自龍舟活動的日子。
  • 萬江龍舟有多威水?東莞龍船最盛在萬江!
    「萬江龍舟賽和龍舟趁景,一年比一年辦得好。」對於萬江龍舟威水史,吳志文如數家珍,他記憶中,除了文革期間,萬江每年都有龍舟比賽或趁景,1979年起恢復龍舟賽,1984年,萬江還舉辦了全市龍舟賽。最讓吳志文自豪的是,東莞賽龍舟進入了國家和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是以萬江作為代表申報的,萬江「龍舟第一景」是申報非遺的重要砝碼之一。
  • 廣東東江今年首場龍舟賽打響
    廣東東江今年首場龍舟賽打響 2019-06-03 16:16:40李獲 攝   中新網東莞6月3日電 (李映民 李獲)廣東東江今年首場龍舟賽3日舉行,在東江萬江河段上,參加萬江龍舟錦標賽的26支代表隊在此展開「1000米直道競速」項目的角逐。廣東東江今年首場龍舟賽3日舉行,26支代表隊在此展開「1000米直道競速」項目的角逐。圖為比賽現場。
  • 剛剛,昌江河上鑼鼓喧天,龍舟競渡百舸爭流……
    剛剛,昌江河上鑼鼓喧天,龍舟競渡百舸爭流…… 2020-10-12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質東莞·一鎮一品」東莞鎮街文化品牌建設巡禮③·萬江龍舟...
    如今,隨著「龍舟水」降水集中期(5月21日至6月20日)的到來,又將喚起人們對「東莞龍舟第一景」——萬江龍舟文化節的回憶與期盼。「四月八,龍船兜底挖」。按照傳統習俗,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開始起龍船。記者了解到,從今年5月30日開始,萬江龍舟文化節將啟幕,東莞即將進入今年的「龍舟時間」。
  • 東莞進入「龍舟時間」,快收藏萬江龍舟文旅季旅遊攻略
    「四月八,龍船兜底挖」,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東莞人會將埋在河湧的龍舟挖出來,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賽龍舟做準備。5月30日東莞龍舟月啟動·萬江龍舟起龍儀式在萬江正丫起龍廣場拉開帷幕,當天下午「文化四季·四季如歌」系列直播的第八站(點擊收看精彩直播)也來到了東莞市萬江街道,萬江宣傳教育文體局副局長、萬江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王文利帶領主播一起扒龍舟、品嘗龍舟美食、感受傳統習俗帶來的別樣樂趣和文化體驗。
  • 鹿步龍舟興衰史:常勝將軍「癲狗仔」橫掃珠三角,後被東莞龍舟撞沉
    鹿步龍舟在歷史上已聞名。該村的一條龍舟叫「癲狗仔」多次到東莞、增城各地參賽都有好的成績或奪冠。「癲狗仔」也有落敗時。約在1933年間,鹿步村舉辦龍舟公開賽,東莞、增城等地共有十多條龍舟參加,起點由鹿步滘口沿東江向南從塾頭基口轉入鹿步滘,賽程為三圈。時間近5個小時。當時鹿步龍舟打鼓者姚高,艄公是黃樹良。
  • 深入骨髓的龍舟精神!東莞中堂龍舟競渡500餘年,真情演繹人文傳承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何建文)「東莞龍舟月」萬眾矚目的龍舟競渡即將到來,中堂鎮2018年龍舟文化節6月26日(周二)上午炫爆啟幕。「中堂龍舟」以「多」引領東莞潮流,包括:龍舟景點、龍舟數量、競渡代表隊、製售龍舟數量、活動內容、參與人數,以及獲得國內外榮譽等,亮點紛呈。
  • 東莞龍舟第一景開賽!26支龍船隊伍上演「速度與激情」
    東江河段,萬江「遊龍」劈波斬浪,26支龍舟隊伍卯足幹勁,拉開「東莞龍舟第一景」的序幕;船槳翻動,運動健兒吶喊,各龍舟隊伍在「水上跑道」上競速,上演著水上的「速度與激情」……今天(6月3日),由翰德集團、標榜集團冠名的2019「東莞龍舟第一景」萬江城杯萬江龍舟錦標賽隆重開幕,三年一度的萬江龍舟盛事如期而至。
  • 龍舟之鄉賽龍舟 鄞州區雲龍鎮這場龍舟賽好熱鬧
    雲龍鎮是以龍舟競渡為標誌的端午民俗活動的發祥地,著名的戰國文物「羽人競渡」紋銅鉞就在雲龍鎮甲村石禿頭山出土,這是2000多年前雲龍先民已有龍舟競渡的物證。現在這裡村村有龍舟,年年有賽事,是中國龍舟文化的傳承地,2014年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龍舟文化之鄉」稱號。
  • 廣東省龍舟錦標賽「開賽」 半決賽名單出爐
    深圳新聞網寶安訊(記者 羅瑜 謝孫武)7月3日上午,2017年廣東省龍舟錦標賽(預賽)在寶安區松崗五指耙水庫順利舉行,23支來自全省各地的頂尖龍舟賽隊伍在風雨中一決高下。經過緊張激烈的比拼,東莞東江兄弟隊等12支隊伍1進入男子200米直道賽半決賽,深圳松崗沙浦圍隊等12支隊伍進入男子500米直道賽半決賽。
  • 東莞:端午前後「扒龍舟」,百舸爭流向上遊
    東莞石排田寮「龍舟趁景」每年的農曆五月,東莞基本上已步入炎夏天氣。實際上,東莞的四季並不分明,個人認為東莞基本上只有夏天與冬天之分,而且夏天的時間頗為漫長。炎熱的夏季可能並不適合旅遊,但是農曆五月卻成為了東莞的「旅遊旺季」,因為農曆五月的東莞除了自然風光,還有一個重要的「項目」,那就是「扒龍舟」!從五月初一開始,將近一個月時間,在東莞的水鄉鎮街乃至村莊,都會舉行帶有比賽性質的賽龍舟,或者不含比賽性質,以展示為主的「龍舟趁景」。上圖就是每年五月初六,東莞市石排鎮田寮村舉行的「龍舟趁景」活動。
  • 小心人山人海,小浹江畔6月5日中午又要被擠爆了!
    又見端午龍抬頭兩岸民間賽龍舟小浹江上人聲沸
  • 熱鬧五月五 爭看龍舟鼓
    荔枝灣精彩的龍舟巡遊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攝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
  • 東莞:沒有龍舟賽的端午節,非遺小姐姐陪伴你
    因為疫情的原因,「東莞龍舟月」的線下活動被按下暫停鍵。 往年從農曆五月初一到十五,東莞水鄉片區各鎮街會輪番上演「龍舟景」。今年,部分村組可能會有一些零星的民間「遊龍」(訓練),但激烈的「鬥標」(比賽)肯定無法上演。鑼鼓喧天,百舸爭流,眾人狂歡的場景很難再現。 雖然線下龍舟賽停擺,但在網絡數位技術的支撐下,一支支龍舟正在飛向「雲端」,線上龍舟活動正如火如荼。
  • 東莞中堂擦亮「中國龍舟之鄉」品牌
    在東莞水鄉中堂鎮,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都要舉辦龍舟景,萬人空巷,東江上,百多條龍舟劈波斬浪,奮勇爭先,岸上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2006年開始,中堂把每年的龍舟景定為「龍舟文化體育節」。進入時代,「敢為人先,奮勇爭先」的龍舟精神更成為中堂繼續改革開放不停頓,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 探訪龍舟製作的秘密:杉木龍舟吃水淺、速度快(圖)
    在水系發達的珠三角,東莞東江之濱,坐落著「中國龍舟之鄉」中堂鎮。端午前夕,本報記者來到中堂,探訪龍舟製作的秘密,感受這裡龍年端午濃濃的龍舟文化。  位於中堂鎮東向村水閘口的馮氏船廠,是這一帶最知名的龍船製造作坊。馮氏船廠的主人馮懷女,今年80多歲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舟技藝項目的傳承人,已經造了60多年的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