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
鑼鼓喧天,墟市熱鬧,今日上午「龍舟水」雖下個不停,但一點都不影響東莞人對龍舟傳統文化的熱情,不僅線下活動熱鬧歡騰,線上也甚是火爆,據統計,截至下午18:00,有近20萬人通過觀看直播的方式「雲」參與活動,感受東莞龍舟文化的魅力。
5月30日,在東莞上演龍舟第一景之際,「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暨2020東莞龍舟月、萬江龍舟文化季啟動」儀式在美麗的萬江滘聯正丫起龍廣場舉行。父親馱著女兒,孩童歡呼雀躍,老伴相攜……萬江正丫廣場的階梯上,一層又一層的人浪,來自東莞各個鎮街的市民在此看起龍、逛墟市、吃龍船飯、賞民俗表演……現場一派喜慶歡樂,社會各界共同慶祝東莞正式進入「龍舟時間」,共享龍舟盛宴,共續龍舟精神,共賞非遺大戲。
市民逛「超級非遺墟市」
這大概是疫情後東莞人最期盼的一場熱鬧了,在夏至之時,在東江江畔,古老的榕樹下,喚醒沉睡的「老龍」,聆聽龍舟的經年故事,東莞龍舟再起航!
「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暨2020東莞龍舟月、萬江龍舟文化季啟動」儀式由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萬江文化服務中心主辦。
2020年年初,為進一步擴大非遺墟市城際聯盟的影響力,深化粵港澳三地非遺工作合作交流,經東莞市非遺中心與汕頭、梅州、汕尾、茂名、潮州、揭陽、湛江七城市非遺中心溝通、協商,七城市同意加入東莞非遺墟市城際聯盟。至此,東莞非遺墟市聯動全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成為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嶄新平臺。
市文廣旅體局局陸世強表示,在全國兩會勝利召開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全國首屆「非遺購物節」即將拉開帷幕,「東莞非遺墟市」作為粵港澳地區非遺產品的交流展售平臺,必定要在「非遺購物節」中發揮其重要作用。今天,「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的成立,標誌著廣東省21個地級以上城市和香港、澳門一起開啟了粵港澳非遺城際交流的新時代。東莞非遺墟市不僅是東莞非遺傳承人之間的交流平臺,更是促進粵港澳地區情感認同、文化融合的嶄新平臺。接下來,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將充分發揮平臺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加強信息互通共享,藉助「非遺墟市」小程序進一步開展線上展銷推介活動,同時,線下也通過舉辦城際專場加強城市間、區域區交流,加強非遺品牌活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項目品牌化。此外,也力爭組織聯盟成員走出去,與周邊省際、城際非遺工作展開學習交流,擴大廣東非遺在全國的影響力。
起龍是東莞「龍舟月」的開始,「百舸爭流、千舟競發」的熱鬧場面將在莞邑大地不斷上演(受疫情影響,今年部分鎮街取消活動)。賽龍舟是東莞國家級非遺項目,東莞人賽龍舟,不是一兩天,持續時間長,故稱「龍舟月」,涉及鎮街有萬江、道滘、洪梅、厚街、望牛墩、石排、常平、石龍、沙田、中堂、高埗、麻湧、石碣等。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東莞創新龍舟活動舉辦的形式,線上線下結合,利用東莞市文化館官方微信、官方抖音、南方+雲上文化館、非遺小姐姐抖音等全媒體、多平臺、立體式傳播,利用短視頻、現場直播、線上互動等多種形式豐富「東莞龍舟月」品牌內涵。 此外,還將以2020年「文化四季·四季如歌」東莞文旅融合行動計劃為抓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這次東莞龍舟月、萬江龍舟文化季就是創新、探索的具體體現。萬江龍舟文化季重點通過十大主題活動,拍攝一批龍舟主題照片,策劃一條龍舟特色旅遊線路路,打造一個龍舟特色網紅打卡點,推出一批萬江龍舟特色的旅遊文創手信,帶市民朋友們感受萬江龍舟魅力。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處處長顏永樹表示,東莞賽龍舟民俗源遠流長,經過數百年傳承,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格局,是廣東民俗活動中,影響大、時間長、參與人數多的一項活動,也是國內龍舟文化活動的一個典範。他評價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成立暨2020東莞龍舟月啟動活動,規格高、覆蓋面廣、意義深遠,又一次把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推向新的高度。
今天,萬江滘聯正丫起龍廣場上彩旗飄飄,鑼鼓喧天,市民們歡聚一堂,參加起龍儀式、逛非遺墟市、品嘗龍舟美食、觀看龍舟巡遊,感受傳統習俗帶來的別樣樂趣和文化體驗。市民張先生帶著一家老小來「湊熱鬧」,也是盡興而歸,「我們每年都會看東莞的龍舟比賽,本來以為今年看不成了,得知活動還有舉行,下著雨也玩得挺開心的!」正丫村起龍河堤設置的東莞非遺墟市粵港澳城際聯盟專場、龍舟文創墟市、水鄉美食墟市,最為熱鬧。枝昌龍舟俱樂部領銜各龍舟俱樂部,在起龍廣場河面舉辦傳統龍舟、中華龍舟採青、訓練表演,讓大家一飽眼福。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還可以買買買。近百名攝影家今天走進活動現場,用鏡頭記錄人文景色。從現在起,市民還可以通過關注「文化莞家」線上平臺,跟隨非遺小姐姐玩轉「東莞龍舟月」。東莞非遺小姐姐將通過短視頻,詳細介紹龍舟人物、龍舟隊伍、龍舟軼事,走遍13個鎮街,講述東莞龍舟文化故事。
據了解,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鎮街文化部門,以及龍舟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
(一)龍舟文化研究碩果纍纍。先後出版了《東莞龍舟志》、《東莞市麻湧龍舟志》、《東莞賽龍舟》、《中堂龍舟傳奇》等研究成果,為東莞賽龍舟項目的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龍舟文化傳承傳播有聲有色。各鎮街都非常重視龍舟文化的傳承傳播,尤其是萬江街道,近年來,建立了龍舟文化博物館,恢復了「起龍」儀式,建設了「起龍廣場」,開展了「青少年龍舟錦標賽」,與東莞廣美研究院合作舉辦「東莞龍舟文化展」、推出系列龍舟文化創意產品,為傳承傳播東莞龍舟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三)社會力量參與不斷加強。麻湧鎮「光大龍舟隊」是社會力量參與龍舟文化活動的經典個案,隨著該隊在「中華龍舟大賽」上聲名鵲起,東莞龍舟的影響力得到極大擴張;目前,全市有民間龍舟俱樂部近20個,在各鎮街文化部門統籌協調下,這些民間團體成為傳承東莞龍舟文化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