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落之境柬埔寨
——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文、圖 | 南京海關 王羽
|在印度支那半島的南端,坐落著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國度——柬埔寨。與中國相似,他也有著輝煌的歷史與黑暗的歷史。如今,這個國家同樣在努力復興的道路上掙扎前行。興爾榮耀八方朝,衰時遺落無人知。讓我們撥開層層密林,去探訪王朝曾經輝煌的偉大印記,聆聽吳哥斑駁石塊地默默低語。
在我國史籍中,漢朝稱柬埔寨為「扶南」,隋朝稱「真臘」,唐代稱「吉篾」,宋代復稱「真臘」,元代稱「甘孛智」或「澉浦只」。明萬曆後,始稱「柬埔寨」。自公元9世紀始至14世紀,強盛的高棉王朝曾經統治了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王國衰落後,吳哥古城曾被掩藏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中長達數百年。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依照元人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一書按圖索驥,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蹟,起撰寫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吳哥遺蹟至此才重新被世人所注目。
我的行程:
8月31日:從南京坐火車到上海,晚10點飛機到暹粒
9月1日:小圈
9月2日:大圈
9月3日:外圈
9月4日:閒逛,前往金邊
9月5日:遊覽塔山、皇宮、國家博物館
9月6日:探訪金邊的大街小巷,參觀獨立紀念碑、監獄博物館,前往機場
9月7日:0點的飛機前往上海,換乘火車回到南京
註:小圈、大圈、外圈為吳哥遺蹟的通行線路俗稱。
小圈大圈
外圈
巴戎寺(BAYON)
始建於12世紀末,它是柬埔寨傳奇君主闍耶跋摩七世的創作才華和自我膨脹的典型體現,舉世聞名的「吳哥的微笑」即是出自這裡54座哥德式寶塔,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神態各異,面帶微笑的佛像。這些巨大的頭像從各個角落俯視著人間,暗示著君主的絕對權力、控制和仁慈。在遊覽的過程中,你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若干的頭像——有的是整個臉龐,有的只是一個輪廓,這些頭像或者水平凝視著你的眼睛,或者在你的上方注視著你。對於這些微笑的臉龐的真正含義人們一直爭議不休,不過一種說法解釋這正是神王闍耶跋摩七世本人。
巴方寺(BAPHUON)
巴芳寺是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最為壯觀的寺廟之一。金字塔形的寺廟代表著世界的中心——須彌山。巴芳寺大概是蘇利耶跋摩一世在位期間動工修建的,後來由烏迭蒂耶跋摩二世完成建設。它位於城市中心,早在吳哥王城修建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科研人員在修復過程中使用了原物歸位的方法,將寺廟拆分成若干部分,但在紅色高棉執政時期,所有的記錄都被銷毀了,擺在專家面前的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幅智力拼圖。1995年EFEO制訂了一項十年修復計劃,許多石塊上仍然能夠看到用以定位的標記。通往巴芳寺的是一條200米長、由砂巖製成的走道,寺廟的中心建築高43米。
吳哥窟(Angkor Wat)
吳哥窟是吳哥遺蹟中規模最大,無疑也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廟宇,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它簡直是靈性與對稱的完美結合.是人類獻給他們所信仰的神的一份永恆的禮物。走近吳哥窟會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宏大的規模、壯觀的建築、精美的浮雕,不論哪一點都堪稱奇蹟。
當年修建吳哥窟大概是為了將其作為安放蘇利耶跋摩二世(1112-1152年)遺骨的寺廟,這位國王信仰印度教的毗溼奴,他死後將遺骨安放於此以表達對神靈的敬意。
在所有的吳哥寺廟中,吳哥窟與眾不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吳哥窟面向西方。西方象徵著死亡,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吳哥窟最初是作為一座墳墓而存在的。寺內恢弘的淺浮雕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浮雕的圖案是按照逆時針的順序設計的,這顯然是借鑑了印度葬禮中的元素。當然,毗溼奴也常常使人聯想到西方,目前,學者們普遍認為吳哥窟很可能既是一座寺廟,同時也是蘇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
中心寺廟的外圍是800米長的一系列複雜、神奇的淺浮雕。淺浮雕的設計有一定的順序,如果你從西邊開始觀賞,並且保證淺浮雕在你的左側,那麼你觀看的先後順序就與故事情節相一致了。多數淺浮雕都是在12世紀完成的.16世紀人們又在空餘的嵌版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這些浮雕描述了印度教的史詩《羅摩衍那》與《摩柯婆羅多》的內容。
塔布隆寺(TA PROHM)
1186年,高棉國王Jayavarman在吳哥城勝利門的東南方修建了帶有古典巴戎風格的塔布籠寺,以祭祀他的母親。塔布籠寺完全按照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修建而成,而且在當時還配有高僧、祭司和舞女。經過七百多年歲月的洗禮,古老的石牆與迴廊早已被巨大的樹根穿透,整個寺廟被一種當地人稱作蛇樹的卡波克樹(Kapok)粗大的樹根莖幹盤結纏繞,樹根的盤繞與古寺的堅持成為一種鮮明的對比,像蟒蛇一樣粗壯的樹根樹莖爬伸到屋頂,纏上梁柱,探入石縫,裹起迴廊,攀上門窗,它們無所不在,幾乎與廟宇渾然一體,這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是一場糾纏了千年的愛戀,一旦誰離開了誰,等待它的就是滅亡。在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中那些震撼人的照片就是在這裡拍攝的,這也是很多影迷前來感受神秘氣息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塔布籠寺依然被壓在樹根下,堅守著世紀之迷,由於樹根與寺廟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人們對文物的保護也無從下手,無法想出既不讓古樹枯萎,也不讓古寺受損的方法,也只能眼看著兩者更深地結合……
龍蟠水池(PREAH NEAK PEAN)
龍蟠水池(互相纏繞的七頭蛇)是建於1 2世紀末的佛教寺廟,規模雖然不大,但很完美,它也是閹耶跋摩七世的傑作。這座寺廟有一座大的正方形水池,周圍有四座略小的正方形水池。在中央水池的中心有一座圓形的小島.小島周圍盤著兩條七頭蛇,它們的尾部互相纏繞,這也正是寺廟名字的由來。
在中心島周圍的水池裡曾經有四座雕像,但如今只有一座保留了下來,法國的考古學家在清理遺蹟時使用原來的碎片將其復原。這座雕像造型奇特,長著馬身人腿.它與一個神話故事有關,傳說觀世音菩薩曾經化作飛馬從一座食屍鬼的島嶼上救出了一群遭遇海難的人。仿造這座雕像雕刻而成的美麗複製品現在裝飾著逼粒機場的主轉盤。
這是一個靜謐的地方,沒有其他神廟的喧囂,一條筆直的棧道,兩邊安靜的水面,倒映著藍天白雲,似乎仙境一般的感覺。
如果你了解高棉的歷史,就知道這個國家的歷史與東南亞河流明顯的旱澇息息相關,王朝都城的幾次遷徙也跟洞里薩湖汛期的水位有關,水是吳哥建築的依託。如果你是旱季前來,就只能看到紅褐色的河底,難以體會到建築的靈魂。
聖劍寺(PREAH KHAN)
聖劍寺是吳哥最大的寺廟之一,這裡有錯綜複雜的拱狀長廊,精美的雕刻作品和長滿青苔的巨石。它與塔布隆寺形成了完美的對應。聖劍寺由闍耶跋摩七世(在吳哥王城的修建時期,這裡可能是他的臨時住處)修建而成,與塔布隆寺相同,它也是帶有圍牆的塔形寺廟,側翼建有走廊。聖劍寺是作為拜神和學習中心的所在。這座寺廟供奉了515位神,一年之中,18個主要節日的慶典活動都是在這裡舉行的,這就需要有成千上萬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維護。
聖劍寺佔地面積很大,但寺廟本身就位於一座700米乘800米的長方形圍牆之內.四條走道通向寺廟的各個大門,大門上雕刻著乳海矗騰的場景,與吳哥王城中的淺浮雕相似,但如今許多畫面都應經被磨損了。
班迭斯雷宮(BANTEAY SREI)
女王官被譽為吳哥藝術皇冠上的一顆珍珠。它是一座供奉溼婆神的印度教寺廟,由略帶桃色的石塊建造而成.寺內有世界上最好的石雕作品。它是吳哥最小的一處景點,儘管它面積不大,但卻聲名顯赫。女王官保存得相當完好,寺內的許多石雕都是三維的。
女王官是在公元96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與吳哥的多數寺廟不同,修建它的人並不是國王,而是一位婆羅門,據說他可能是耶達摩五世的老師。這座寺廟呈正方形,東西各有一個人口,東面的人口有一條引道。女王官的精華之處在於裝飾豪華的藏書室和三座中央塔,這裡有大量的男神和女神的神像,以及美麗的金銀絲淺浮雕。
高布斯濱(KBAL SPEAN)
高布斯濱深陷於吳哥東北的叢林之中,它的河床雕刻堪稱一大奇觀。通常英語稱之為「千林伽河」,而高布斯濱這個名字實際上是「橋頭堡』的意思,是指這裡的一座天然石橋。林伽是印度救神的象徵,被精巧地雕刻在河床之上,遍布於整個區域。
沿著一條蜿蜒曲折、通向叢林的小路,向上攀登2公裡即可看見高布斯濱的石雕,沿途會經過一些奇形怪狀的巨石。順流而下有許多壯觀的雕刻,如毗溼奴以及溼婆神和他的配偶Uma的雕像,繼續向下遊方向行進,成百上千的林伽赫然出現在河床之上。林伽是印度教早期的生殖器圖騰,看其形態即可知其七八。在這裡,你會為信仰的執著與由此產生的力量而感到震撼,古人以極其有限的資源與工具,居然在這山林之上刻下了神聖與祝福圖騰,以聖水的福澤滋潤著虔誠的人民。
在山林之中突然偶遇一位……工程師?仔細看看,居然是無所不能「Google」的員工!他走在布滿雕刻的河床之旁,現代與古老,兩種文明撞擊的火花似乎也赫然眼前。
崩密列(BENG MELEA)
崩密列的景色非常壯觀。它是吳哥最神秘的寺廟之一,因為它已經完全陷落於荒野之中。這座巨大的寺廟是吳哥之行的最後一站。它於12世紀由蘇利耶跋摩二世興建,設計風格與吳哥窟大致相同。崩密列的周圍是一條巨大的護城河.長12公裡,寬900米,如今早已乾涸。
寺廟原先完全被叢林所吞沒,但是在最近幾年內人們已經慘剪了一些茂密的樹葉.從南面進入寺廟,穿過幾間黑暗的房間和葡萄藤來到中心塔。塔身已經完全坍塌。在碎石和植物之間隱藏著幾處驚人的石雕,此外東北方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藏書室。
在這裡,一切都是那麼靜悄悄的,偶爾能聽到個別家禽與飛鳥的叫聲。面對殘破的神廟,布滿青苔的石塊,深植於上的古樹,時間似乎靜止,又似乎飛快閃現,一眼千年。
夜市
暹粒的夜市非常熱鬧,這是個為旅遊而生的城市,在這裡,你可以享受各種物美價廉的服務,各種美食、免費的網絡、愜意的spa、瘋狂的泡吧,As you wish!
金邊
作為這個國家曾經與現狀的首都,金邊是古老與現代、秩序與混亂的結合體。有著奢華的皇宮,也有貧苦的居民,更有這個國家慘痛的回憶。
塔山(WAT PHNOM)
位於市內唯一的山上,該山高27米,被樹木覆蓋。根據傳說,這裡的第一座佛塔是1373年建造的,目的是安置沉積在湄公河岸被Penh夫人發現的四尊佛像。今天,許多人到這裡來祈求自己有好運、學習成績突出或生意興隆。願望實現後,信徒們會來還願——獻上一束榮莉花或一串香蕉。該地的神明據說特別靈驗。
皇宮
皇宮擁有傳統的高棉式屋頂和華麗的屋簷,昂然立於金邊天地之間。皇官地處在湄公河附近,建築非常壯觀,與曼谷皇宮非常相似。皇宮仿佛是一片靜謐的綠洲,掩藏在護牆內和迷人的慶典建築下,周圍花園綠意盎然,花團錦簇。
作為西哈莫尼國王的官邸,這片巨大的建築群僅有部分對公眾開放。只允許遊客參觀皇宮內的銀塔和周圍的院落。但是,銀塔內部不許照相/攝像。並要求遊客所穿的短褲及膝、T恤或短袖及肘,否則便需要租借合適的衣服穿著後才允許入內。
皇宮金碧輝煌,與這個國家其它地方的破敗形成鮮明對比。在這個神王傳統深厚的國家,西哈努克國王被稱作是最後的偉大神王。
監獄博物館(TUOL SLENG MUSEUM)
1975年,波爾布特的衛兵佔據了Tuol Svay Prey高中並把它改建成21號保安監獄(S-21)。不久之後,這裡成為全國最大的拘禁與拷打場所。1975-1978年間,S-21內超過17000人被帶到位於鍾屋殺人場的集中營。
當紅色高棉的「革命」達到完全失去理智的巔峰的時候,它開始了自我毀滅。在這兒工作的施刑人和劊子手的後代被取代他們的人殺掉。1977年初,當紅色高棉肅清東區幹部的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時,S-21每天平均有100人被害。
監獄博物館的遊覽發人深省,極其普通的外表使這裡更加恐怖:郊區的環境,平常的教學樓,孩子們曾經踢過足球的雜草叢生的操場,生鏽的鐵床、刑具和一間又一間房屋內慘無人道的照片。它反應了我們內心最陰暗的一面。
這個國家有著茂密的森林、綿遠的河流與美麗的海灘,更有著悠遠的歷史、輝煌的過去以及苦難的經歷。不論是站在神廟的廢墟之中,還是佇立於S-21狹小的牢房之中,都不免讓人深思,他們憑何偉大,又為何墮落;看盡人間的信仰與繁華,也歷經地獄的折磨與苦難;任千年的興衰聚散,終消散於史任人評判。吾輩何以為戒?值得我們深思。
最後,奉上暹粒街頭一處書店的黑板上,聖奧古斯丁的一句哲言與君共勉: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部分文字介紹摘自《孤獨星球:柬埔寨》)
本期編輯:張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