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各大商場門口、廣場上面
甚至各鄉鎮超市門口
有這樣一群的人
他們拿著小喇叭在呼喊
微信掃一掃免費送口罩、送兒童玩具
關注公眾號免費領禮品
掃一掃小禮品就到手啦
很多人
可能會覺得不就是掃一下
也耽誤不了幾秒鐘
領完禮品再取關不就行了嗎!
事實真是如此嗎?
1
掃碼後惡意群發消息
拿到小禮品的人樂得合不上嘴,卻不知就是這看似簡單的手機掃碼領物品活動,會讓你的微信神不知鬼不覺地給微信好友群發消息。
這是不法分子利用「微信裂變系統」外掛在搞鬼,他們請本地人兼職在各個超市門口以送杯子、送禮品、送飲料為誘餌,讓大家掃碼添加微信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後,工作人員用掃碼用戶的手機登錄外掛程序方式,給微信好友群發掃碼關注公眾號,達到惡意營銷的目的。
還有這樣的,為了求關注,聲稱可以送禮品,要想領到小禮品你就得邀請20個人關注:
小編為向大家證實,也隨手掃了一個二維碼,所謂的「本地新聞微信公眾號」,說好的「當地的新聞平臺」!打開主頁卻是赤裸裸的廣告營銷,文章內容也都是些令人噁心的廣告套路。
如果只是讓你關注公眾號也就算了,但有的把垃圾廣告發給幾百個微信好友,更有甚者群發的內容你根本不知道,使自己和他人遭遇虛假信息產生的惡果!
2
為他人註冊、解封帳號進行輔助驗證
掃碼之後也有人發現,這並不是微信個人用戶,更不是關注微信公眾號,而是微信註冊輔助驗證。
不少網友都表示在街上遇到過被誘導註冊微信,或幫他人解封微信號進行輔助驗證的情況。早在4月27日,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帳號發布「針對利誘用戶參與虛假輔助註冊行為的治理公告」,針對街邊常見的「以小禮品誘惑輔助進行微信註冊或解封」的現象做了提醒。微信安全中心表示,此類行為屬於違規行為,「惡意為他人註冊、解封微信帳號進行輔助驗證」也屬於違規行為。對於多次為惡意帳號提供輔助者,一旦核實二者存在關聯,微信也將對該帳號進行限制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短期或長期封號處理。
如果遇到用送禮、兼職賺錢等名義讓你為陌生人提供掃碼幫助的應提高警惕。
3
微信掃碼清粉
極速清粉、安全穩定、節省空間、釋放內存、檢測不留痕跡……不少微信用戶都會在朋友圈裡看到類似「清粉」廣告,殊不知其中暗藏了不少貓膩。
為圖省事和方便,部分微信用戶會選擇「清粉」服務。事後,有的用戶卻發現有陌生人通過自己分享的二維碼掃碼進群,或者自己被拉入了一些廣告群。
「清粉」軟體的原理,就是通過應用集群控制軟體控制微信帳號,自動向所有好友群發消息,再由軟體自動識別哪些是「殭屍粉」並予以刪除。但不法分子在取得微信帳號的控制權限後,卻藉機非法獲取用戶微信群聊二維碼信息,並將這些群聊二維碼以圖片形式保存在伺服器上,再倒賣給下遊的詐騙、賭博等犯罪團夥獲利。
為吸引人使用,不法分子打著「官方清粉團隊、快速清粉」的旗號,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傳播,一旦有人點擊掃描登錄檢測,就可以通過後臺伺服器直接登錄受害人的微信,並獲取用戶所有的權限。
一旦同意使用這類「清粉」軟體,就意味著自己的帳號完全讓人「接管」,不法分子將輕易獲取相關個人信息,建議大家不要使用破壞官方軟體協議或具有外掛功能的插件和軟體,有效規避可能遇到的安全風險。
4
掃碼送禮,實則個人信息洩露
對於掃碼註冊,還要填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的行為,請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
對於正規商家推出的掃二維碼送禮活動,其最終目的在於關注微信號,提高關注度,但在街頭掃碼需輸入身份證、銀行卡號註冊的,就存在很大隱患了。
一旦個人信息洩露,一種風險較小的可能是,對方倒賣個人信息獲利,後面可能是無盡的騷擾;還有一種風險比較大,大多數人的手機都綁定了銀行卡,如果掃描並註冊的軟體存在問題,對方又獲取了你的姓名、電話以及身份證號碼等與銀行卡有關的信息,那麼卡裡的存款就非常危險了。
送禮品也好,返紅包也罷
街頭二維碼隱藏著諸多陷阱
想要不被騙
就請時刻記住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為了微不足道的小禮品
洩露手機裡的個人信息
致使錢財受損
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原標題:《微信掃碼得禮品,九天之上掉餡餅?誰要相信誰是「苕」,騙子騙你笑到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