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後,天氣寒冷,朋友圈顯示有些地方都已飄起了今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我們今天分享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講述的就是詩人在旅途中因雪天投宿山村人家的所見所感,讓我們跟隨詩人的步伐一起去聽一聽,看一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詩文大意:
冬天的傍晚,天色暗得很快,那連綿的大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是那麼的遙遠。天氣寒冷,那些植物失去了往日的生機,山腳下樸素的小屋更顯簡陋;幸的主人留宿,睡夢中聽到柴門外傳來陣陣的狗叫聲,應是主人家外出討生活的家人回來了。
詩文賞析
詩人用凝練的手法,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旅途中寒山雪夜宿人家所見所感的故事,詩中時間脈絡清晰,情節刻畫細緻。
首句「日暮蒼山遠」點出旅人在山路上行進的時間以及所見所感,傍晚太陽落山之後,由於光線漸漸變暗的原因,山體顯得影影綽綽好像離得很遠一般。一個「遠」字既點出了詩人勞頓急於投宿的急迫心情,正所謂「望山跑死馬」漫長的山路本就使人感到行程遙遠,又眼看天快要黑了,就更覺得遙遠;倘有一二知交好友相伴同行,則不易覺得困頓無趣,這也反映出詩人孤身趕路的寂寞也無奈。
有過野外經歷的都知道,哪怕是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晚上也不宜進山,何況是風雪欲來的中晚唐。而如果不能進山那麼只能在天黑前找到可供借宿的人家,冬日裡露宿於山野想來不是合適的選擇。
接下來,詩的次句「天寒白屋貧」使讀者的視線跟隨詩人,沿著這條山路投向遠處的人家,映入眼瞼的首先是不經裝飾的簡陋的村居(「白屋」在這裡應當是指未裝飾的房屋,倘若是解成白雪覆蓋屋頂顯得房屋很白,則詩人在這樣的天氣獨行於山路顯得較為突兀)。因為天氣寒冷的冬季,許多植物都失去了生機,簡陋的村居沒有植物的印襯妝點,更顯粗糙簡陋!
前兩句詩,已經把山行和借宿的時間、地點、環境清晰的展示在讀者面前;而「天寒」二字,既渲染了冬日裡孤身趕路的無奈也悽涼,又為後文的「風雪」做足了鋪墊。
通覽全詩可知後兩句是描繪安頓就寢後詩人所聞之聲。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萬籟俱靜中忽然聽到喧鬧的犬吠,先聲奪人的,想來山村裡的犬只不可能無緣無故的亂吠,後續必然是有屋主人起身,問話,開關門,行走等一系列的場景,而詩人只通過「聞犬吠」三字點到即止,讓人浮想聯翩,未曾目睹,卻如親見!而詩文寫到這裡,戛然而止,沒有進一步的說明詩人聽到這些聲音之後的感想,僅僅把山居荒寒之感呈現在讀者面前,由讀者自行感受。
全詩語言直白簡練,樸實無華,格調清雅,把旅行中的遭遇寫得清新脫俗,卻具有悠遠的意境與無窮的韻味。
好了,關於這首詩的解讀有多個不同版本,這裡不作討論。本文僅就個人的閱讀理解作一家之言,拋磚引玉,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