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與《驚魂記》

2020-12-17 High電影

這部恐怖片不僅是希區柯克技巧最為純熟的作品之一,還是心理恐怖驚悚電影的開山之作。它的價值首先在於開闢了一個電影類型,令精神問題所導致的犯罪行為從此成為一類電影的主題,而相對於躲在門後驚嚇觀眾的恐怖片,本片對於人類心理直至精神層面的剖析足以使其可以登堂入室成為經典。

在小嗨觀看過的恐怖片中,有這樣一部「鼻祖」級的存在。

它時隔60年,在國內豆瓣上依然保持著9.0分的高分,名副其實的經典。

它最為精彩的戲份的高潮部分只有短短45秒,卻足足花費了7天時間才拍攝完成,攝影機的移位多達60次

最重要的是,它開闢了一個電影類型,成為了心理恐怖驚悚電影的開山之作

——《驚魂記》

《驚魂記》

01作者導演的先驅

在正式分享本片之前,小嗨不得不先提一個電影名詞——作者導演

(不感興趣的小夥伴可直接跳躍到02)

何為「作者導演」?可不是單純的自編自導,而是其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鮮明的個人印記和某種文學特質,在接受別人的美學思想的同時又能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作品當中。

《驚魂記》

本片的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就是如此。

這位世界公認的大師級導演在懸疑片和恐怖片這兩個領域裡都是當之無愧的開拓者。

他幾乎一生都在致力於懸疑電影的創作,不但突破了好萊塢製片制度的束縛,而且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已然成為了「懸疑」二字的代名詞。

他將驚悚、懸疑等元素融合進純粹的恐怖片裡,再利用種種電影手段將其提升到藝術的高度,對於電影技巧的運用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正因如此,他也被譽為是「作者導演」的先驅

《驚魂記》

不過時至今日,希區柯克到底是不是藝術家、他的電影到底是不是藝術電影在影迷間仍然時常引發爭議。

因為他的作品與好萊塢一般的娛樂片和商業片太過相似。

但正如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說的那樣:

正因為希區柯克能夠駕馭一部電影的所有構成元素,即把自己個人的構思貫穿在攝製的所有階段之中,所以他的電影確實具有統一的風格,大家才公認他是現世罕有的三四位大師導演之一。

不管是他的哪一部作品,只要看上幾分鐘,你就會辨認出來。

《驚魂記》

02懸疑大師的藝術世界

本片作為希區柯克的後期作品,無疑是他技巧最為純熟的作品之一。

最關鍵的是,它令精神問題所導致的犯罪行為成為了一類電影的主題。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女職員瑪莉蓮由於男友的經濟實力薄弱而心生貪念,在竊取了公司的四萬美金後逃離小鎮。

途中她決定在路旁的汽車旅館休息一晚,沒想到洗澡時卻被擁有雙重人格、內心扭曲黑暗的旅館老闆諾曼·貝茨殘忍「殺害」。

《驚魂記》

故事看似簡單,實則一點也不簡單。

電影劇作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寫好「第一本」即前十分鐘左右的劇情。

因為這足以決定製片人是否採用劇本、觀眾是否想看以及能否快速進入影片的情境。

而對於一部懸疑片來說,寫好「第一本」的關鍵無外乎要在前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裡拋出第一個小懸念或者小高潮。

本片基本符合這樣的劇作要求,第一個懸念出現在大概十分半,即瑪莉蓮捲款逃跑。

從這時起,觀眾開始關心瑪莉蓮會不會被抓到,從而進入電影的情境當中。

《驚魂記》

而且本片絕對是希區柯克的作品中比較特殊的存在。

他的作品的劇作結構一般有兩種:一浪高過一浪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者是一個大的懸念統領全片,後者則是多個懸念交織在一起。

本片基本屬於前者,整個故事圍繞著「瑪莉蓮是被誰殺死的」這個懸念展開。

但它的特殊性在於,影片前半段,觀眾又被另一個懸念所吸引:捲款潛逃的瑪莉蓮會不會被抓到。

在懸念即將揭開時,瑪莉蓮突然被殺,劇情急轉直下。

《驚魂記》

這樣的劇作結構在當時來說無疑是帶有試驗性的,前半段的劇情成功轉移了觀眾的注意力,以至於瑪莉蓮被殺帶來的衝擊感更加強烈。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希區柯克還安排了警察跟蹤瑪莉蓮和換車等情節,並不斷強調那四萬美金,就是為了將觀眾往錯誤的方向引導、確保我們無法猜出後面的情節。

《驚魂記》

最重要的是,本片真正實現了一波三折。

在解釋「什麼是懸念」時,希區柯克曾舉過一個例子:

三個人坐在椅子上聊天,椅子下面有一個定時炸彈,5分鐘後炸彈爆炸,這個故事怎麼拍?

第一種,只拍三個人聊天,不交代炸彈的事,5分鐘後炸彈爆炸了,觀眾只在爆炸的一瞬間感到了震撼。

第二種,先告訴觀眾有炸彈,剛開始觀眾會感到緊張,但耐心總是有限的,既然知道會爆炸,一會兒就沒興致了。

第三種,先告訴觀眾有炸彈,三個人聊了三分鐘後一個人說走吧,另外兩個人說再聊會兒,又過了一分鐘兩個人說走吧,最後一個人說等一會兒。

那麼剩下的一分鐘裡,不管炸彈是否爆炸都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驚魂記》

希區柯克在本片中就採用了第三種拍法。

瑪莉蓮死後,她的妹妹萊拉請來了私家偵探幫忙調查,沒想到私家偵探也一去不返。

等不急的她想要親自去汽車旅館查看情況,此時觀眾已經知道汽車旅館充滿危險,不免為其感到擔憂。

然而瑪莉蓮的男友山姆勸阻住了萊拉,自己去了汽車旅館,於是觀眾在鬆了口氣的同時又擔心上了山姆的安危。

幸好他安全歸來並決定去找警察,這下總沒問題了吧?

可警察偏偏不願調查下去,還透露諾曼·貝茨的母親早就過世了,使得整件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驚魂記》

而最後山姆在汽車旅館穩住諾曼·貝茨、萊拉獨自與他的「母親」談話時無疑將緊張的氛圍烘託到了最高點。

因為兩人認為他的「母親」只是一個虛弱的老太太,觀眾卻深知其實這個「虛弱的老太太」才是最危險的。

反正整個過程裡總有一些信息是觀眾知道、片中人物不知道的,所以觀眾總會為其感到擔憂。

如此設置的確一波三折,時時刻刻都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只能說希區柯克非常熱衷於與觀眾玩這樣的心理遊戲。

正如他自己說得那樣:該片包含著我要以極大興致同觀眾玩耍的試驗。

《驚魂記》

03浴室謀殺的高潮

整部電影中,瑪莉蓮被殺的「浴室謀殺戲」無疑是最為出色且有名的橋段,沒有之一。

它不僅成為了影史上最恐怖的場景之一,還一度被電影學院的教材作為經典範例收錄,所以很有必要單獨拿出來分析。

《驚魂記》

這一段戲足足用了60多個鏡頭,每個鏡頭平均下來卻只有1秒,有的甚至不到1秒。

浴室謀殺,恐怖感全憑殺人產生,所以必須要讓觀眾在潛意識裡相信銀幕殺人是真實的。

放到現在來說,殺人戲份可以用很多特技、特效來完成,放在當時也一樣。

可希區柯克卻選擇完全依靠蒙太奇完成,刀子根本沒有觸碰到演員的身體,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演員的頭部、手、腹部以及刀子的近景和特寫。

這些孤立的鏡頭快速串連在一起,產生的效果竟不亞於紅刀子進、白刀子出,甚至相比之下更為真實。

《驚魂記》

正是這一段行雲流水的蒙太奇,令觀眾產生了「刀子刺進了瑪莉蓮身體」的錯覺。

不得不說,真是不可思議的營造恐怖氛圍的方法。

怪不得短短一場戲足足耗費了7天之久。

慢功出好活兒,電影工作者們還是學著點兒吧。

大師不愧是大師。

《驚魂記》工作照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希區柯克是如何用《驚魂記》嚇唬美國人的
    今天這一期我們來講一講一代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代表作《驚魂記》。1960年《驚魂記》《驚魂記》作為希區柯克口碑最好的作品,讓他幾乎砸鍋賣鐵把全部的身家壓在這部電影之上,不成功便成仁,在影片上映的第一個晚上,成群結隊的人走進電影院裡,只有希區一個人站在放映廳的門口
  • 斯嘉麗化身希區柯克金髮女郎 浴室溼身驚魂記
    斯嘉麗化身希區柯克金髮女郎影片根據史蒂芬·雷貝洛創作的紀實文學《希區柯克與<驚魂記>誕生記》改編,斯嘉麗·詹森與傑西卡·貝爾分別飾演《驚魂記》的兩位女主珍妮特這樣一來斯嘉麗無疑成為了影片中的最大看點,充滿濃鬱復古氣息的妝容和服飾讓這位「現代夢露」瞬間化身為希區柯克《驚魂記》中的珍妮特·利——一位在影片不到一半就死去的女配角,卻演繹了影史上最經典的死亡鏡頭。斯嘉麗讓這位名垂影史的女演員重生在大銀幕上,確實讓人期待萬分。從曝光的預告片和劇照中不難看出,斯嘉麗舉手投足間盡顯那個年代金髮女郎的魅惑,但卻又保存著些許斯嘉麗自己獨特的氣質,十分亮眼。
  • 驚悚片《普羅旺斯驚魂記》延續希區柯克風格
    歐洲首部3D驚悚片《普羅旺斯驚魂記》主打心理驚悚懸疑風格。影片故事結構複雜,導演運用「恐怖大師」希區柯克的電影手法,看似平鋪直敘、實則跌宕起伏。影片劇情引人入勝,全片控制的不僅是影片本身,還有觀眾的注意力。3D特效使影片更為真實、立體,觀眾仿佛身臨其境般感受恐怖懸疑的氣氛。
  • 《希區柯克》:電影界的弗洛伊德,開創「驚悚文藝片」
    《驚魂記》的主演安東尼·博金斯,在他的一生中都扮演著精神病患者的角色,而在傳記片《希區柯克》中飾演安東尼·博金斯的演員詹姆斯·達西的外形和神情都和他都極為相似。由此看來,可以說導演在卡司上的選擇十分精準。
  • 希區柯克逝世40周年:「恐怖大師」的純粹電影
    美國電影學會評選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在100部百年來最偉大的驚悚片單中包含多部希區柯克導演作品,並且前七部中囊括三部希區柯克作品。在電影界沒有誰能比希區柯克更擅長講故事了。他的作品中有各種非常著名的場景,一想到希區柯克,那些驚豔四座的鏡頭立刻浮現心頭,這不一定是因為場景講了什麼,而往往是因為這個場景怎麼拍。《驚魂記》中的淋浴場景並非因為其中的謀殺情節被人銘記,而是因為它的剪輯技巧,雖然畫面中並沒有看見匕首刺入,但是效果卻很震撼。
  • 來自希區柯克本人的吐槽:《奪魂索》是一次愚蠢的嘗試
    奪魂索海報希區柯克,大眾眼中的懸疑電影大師,他不僅在懸念設置上別出心裁,他還在電影音效以及視聽語言上獨具創新,階梯與鑰匙等道具的運用,光影的巧妙運用,還有在《驚魂記》中經典的浴室殺人場景獨到的運用了音效製造恐怖氣氛
  • 探尋《希區柯克》傳奇的一生
    探尋《希區柯克》傳奇的一生該片從希區柯克獲得《驚魂記》的小說改編權開始講述,記錄了希區柯克為這部電影的拍攝所付出的種種努力,展現了一個導演在拍攝電影時的種種狀態。下面讓我們來見見該片的主演們吧!
  • 希區柯克完全客串手冊
    電影大師希區柯克有個癖好,他喜歡在他電影裡客串。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絞盡腦汁在電影《救生艇》裡出現——那是一個在茫茫大海逃亡的故事,希區柯克為了能在影片裡出現,不惜減肥,然後拍一個減肥前和減肥後的廣告,放在報紙裡,以便順理成章的露臉……    他的這個癖好影響了許多後來者。《寄宿人》出現在報刊閱覽室裡,後來又在人群中。
  • 希區柯克的《驚魂記》有人看過嗎?經典不僅僅因為恐怖……
    翻翻想看的片單中一部60年代希區柯克的《驚魂記》吸引了我!豆瓣評分8.9分,13W+的觀眾評價,排名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94名。這麼老的電影還有這麼強的存在感,踩雷可能性較小。越是想越是覺得害怕……卻還是想看,想要看《驚魂前傳》!希區柯克不愧是懸疑的大師!就連我一個不懂電影的路人,都能看得出鏡頭語言運用得太巧妙了,還有驚悚的配音。
  • 希區柯克是個什麼樣的人?及希區柯克的32部代表作影單
    6.希區柯克在1979年獲得奧斯卡獎終身成就獎 。2007年被英國電影雜誌《Total Film》選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並排在第一位。7.十萬認為這個胖子是世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如果你沒看過這個胖子的電影,就沒資格說自己看過電影。
  • 《驚魂記》——懸念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代表作品,細思極恐。
    作為驚悚懸疑電影的開山祖師,希區柯克的導演生涯中期拍出了多部在電影史上佔有重要他位和影響的經典驚悚懸疑電影:《迷魂記》、《繩索》、《群鳥》、《後窗》、《西北偏北》《驚魂記》.....。今天先說說他的代表作品《驚魂記》。(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精神病患者》)本片是環球宇宙公司1960年出品的驚悚片。
  • 點擊就看這16部希區柯克經典作品
    今年是希區柯克(1899-1980)逝世40周年,這位活到81歲的大導演從業60年,留下50多部電影,其姓名已成為懸疑的代名詞。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百大驚悚電影」名單上,希區柯克一個人就有9部作品上榜,在榜單前七名中佔3部,其中《驚魂記》位列全榜第一。電影史上很多經典作品或者因為太過陽春白雪而曲高和寡,或者受限於時代和語言文化的門檻讓人難以下咽,但身為電影大師的希區柯克卻絕對是一個例外,現在去看他那些距今已經六七十年的作品,照樣能津津有味,充滿代入感。
  • 80萬拍片獲利1500萬,希區柯克代表作,原型是美國連環殺手生平
    而今天打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他被提名奧斯卡的代表作——《驚魂記》,該片本是改編自勞勃·柏洛區的小說《精神病患者》。當年希區柯克花九千美元就買下小說版權,而在1960年上映的《驚魂記》這部經典電影,希區柯克只花費80萬美元,公映後卻獲得1500萬美元的報酬。
  • 希區柯克不僅是電影大師,他還是愛老婆愛客串鍾愛金髮女郎的紳士
    據不完全統計,希區柯克至少在自己的35部電影中露過臉,通常情況下他只是默默走過,與路人無異,比如《蝴蝶夢》第123分鐘、《繩索》序幕、《懺情記》第1分鐘,你都能看到一個胖胖的身軀從街道上經過,有時混在人群中,有時是單獨的剪影。希區柯克也不甘於總是當塊人肉看板,在一些電影中,他為自己設計小動作。
  • 看「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電影藝術
    《精神病患者》又名《驚魂記》,是由希區柯克導演的恐怖驚悚電影,在IMDb排名第41位,以其動人心魄、吊人胃口的懸念手法著稱於世。它的創造者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世界頂級懸念大師、電影藝術大師,他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
  • 希區柯克電影中的小花招
    |希區柯克 來源:wikipedia 是什麼讓希區柯克的電影如此經典 我們來看看希區柯克自己是怎麼解釋的。在《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Hitchcock/Truffaut)中,希區柯克提到了「麥格芬」,他用一個小故事來解釋: 火車上,有兩位旅客在對話: 其中一個旅客問:「您放在行李架上的包裹是什麼東西?」
  • 致敬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盤點偉大導演十大經典之作
    希區柯克是一位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不僅如此,他更是一位藝術大師、策劃大師、懸念大師,總之,他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他的電影,也有著謎一樣的呈現。提到希區柯克的名字,腎上腺素便會自動分泌多巴胺,伴隨懸念、驚悚、緊張、刺激這幾種情緒的一同到來,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象徵,一種情懷,一種電影載體和一種電影基因了。
  • 希區柯克誕辰120周年|由《群鳥》引發的「恐鳥症」
    這位導演以「懸疑大師」的身份在電影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也在當時的流行文化中,以電視節目《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中胖胖的、嗓音渾厚的主持人形象為觀眾所熟知。在希區柯克的一生中,他導演、監製了59部電影及300多部電視劇,這些作品大多以焦慮、窺視欲、恐懼等人性陰暗面作為主題,將謀殺、懸疑、黑色幽默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例如1943年的《辣手摧花》、1959年的《西北偏北》和1960年的《驚魂記》等。
  • 希區柯克逝世40年:一個把演員當牲口的大導
    備受尊崇的英國電影學會在一篇盛讚希區柯克的評論中說,他似乎「痴迷於謀殺金髮女郎」。她被帶到希區柯克的私人辦公室。希區柯克抱著雙臂坐在那裡,看起來很滿意的樣子,畢竟,蒂比接受的條款對他來說是一樁便宜的買賣。他們聊了大半個下午,談到了旅行、食物和紅酒等話題,但唯獨沒有提到有關電影或電視的事。那天結束後,她以為希區柯克僅僅想找一個可以用的演員去演他的電視劇,至於她,希區柯克還沒有怎麼特別想過。「我一直都是做模特這一行的,從來沒有想過當演員,更不要說明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