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西安城牆根兒下有一座非常小眾的博物館,小眾到很多老西安人都不知道。它的前身是一座900多年的古廟,雖然面積不大,卻成為鬧市中一處清幽之地。
它就是位於西安東門裡——西安民俗博物館。
西安民俗博物館的前身是東嶽廟,一座距今900多年、始建於始建於北宋時期(1116年)的古廟宇。前幾年,我在遊覽華山西嶽廟時,無意間聽人提起,西安還有一座祭祀東嶽泰山大帝的廟宇名叫東嶽廟,就位於城牆東門內的昌仁裡。於是一直很關注這座古蹟,當時東嶽廟一直處於大門緊鎖的狀態,無法進入其中。
直到2018年8月,東嶽廟「變身」民俗博物館,才開始對遊人免費開放。
如今,西安民俗博物館內有兩個民俗展廳,一條文化長廊,另有四座大殿屬於東嶽廟原本的殿宇,殿宇之內原本的塑像已經沒有了,只剩下建築本身留存。
四座大殿之找中,二殿和四殿暫時並對外開放,依然處於修繕中;三殿已經開闢為一處書畫展廳,可供遊人參觀遊覽。而大殿則是整座博物館內最值得遊覽的地方。
這座大殿是四殿之中面積最大的一座,為明末清初時期建築。從外表看起來,這座五開間大殿由藍色琉璃瓦覆頂,鬥拱十分精緻,四周廊廡環繞、24根立柱環繞,看起來古樸大氣。而大殿之內才是最大的看點。
走入大殿,會發現這座外面古樸的殿宇裡面才是另一種「妙境」。除了正門那一面外,其餘東、北、西三面牆體之上全面都畫滿了壁畫。這些壁畫繪製於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其內容都是道教文化,講述了一個個勸人向善的故事,既有各色人物,還有亭臺樓閣、山水風景、花鳥魚蟲等等,不僅布局繁複、畫工精湛,最難能可貴的是歷經300多年顏色依然十分鮮豔。
大概是因為大殿內空無一物,更顯得這些壁畫有種鋪天蓋地而來的壯觀。我一次走入其中,真的有種被震撼到的感覺。
東嶽廟內的這些壁畫,不僅是陝西宮觀壁畫中單體面積最大的,也是全國所有東嶽廟中繪製水平最高的。歷經數百年能夠留存至今,已經十分幸運的。
為了保護壁畫,大殿內是不允許拍照的。所以具體是什麼樣子,大家還得親自去感受一下。不過現場欣賞不僅能夠身臨其境,每一幅重點故事的下面都有相關講解,一邊欣賞一邊學習,感受會更好。
西安民俗博物館交通非常方便,東門裡、城牆下,公交線路密集。這裡免費開放,只需用身份證換取門票即可,如果大家路過東門附近,推薦來逛逛,尤其是大殿內的壁畫,真的不容錯過。
END
走走停停,我們一起看世界
○
小漁的行旅日記
○
旅行 | 攻略 | vlog | 攝影 | 心情
商務合作
旅行達人|自由撰稿人|百家號導師|入駐多家自媒體、OTA平臺
全網@小漁的行旅日記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