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一個瑞士西南部的小城,被人們熟知還是源於「奧林匹克之都的」美譽,但實際上,這個帶著奧林匹克光環的城市,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特色。夕陽下日內瓦湖的餘暉、阿爾卑斯山的雪景、老城區守夜人的傳承,以及Coco Chanel生命最後的進程……一切都和洛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於是,我們找到了6位「最熟悉洛桑的人」,想要從獨特的視角中探索洛桑人的生活和這座小城裡發生的一切。
駱文卿: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講解員,中文導遊Batiste Pilet(白松德):瑞士國家旅遊局工作人員,洛桑人王天舒:瑞士沃州旅遊局中國區代表王翎芳、徐堯鵬:臺灣美食作者/導演,旅行家張志博:四年前在瑞士Villars的中文滑雪教練從他們的描述中,我們聽到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也找到了洛桑這座城市最全的「當地玩法」攻略,以及洛桑人身上那種略帶憨厚又敏銳的性格,還有一點點從骨子裡透出的小驕傲。
Quick Tour:地理位置標識地圖
作為瑞士沃州的首府、日內瓦湖畔的第二大城市,洛桑一直是一個不錯的目的地。從前這裡因羅馬的軍港而繁榮,如今城內的兩個區用巨大的地勢落差和不同的生活態度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湖畔的烏希(Ouchy)區、Flon區和山丘上的老城區通過瑞士唯一的「地鐵」把他們連起來,在這個位於山坡上的城市中,旅行也可以很方便和快捷。
駱文卿:「15年前對瑞士還一無所知的小女孩,如今成了最了解洛桑的華人」
15年前認識了生命中的另一半,3年後決定跟隨瑞士丈夫定居洛桑。從一無所知到無所不知,用了12年的時間。如今,駱文卿成為了洛桑博物館之行的發言人,也融入進了當地人的生活中。
來洛桑找她,就對了。
To Do List Like Locals:
瑞士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十分好奇。在和文卿聊天的過程中,漸漸的一個地道瑞士人的「形象」出現在了眼前,Ta或許留著鬍鬚、身材高大魁梧;或許長發飄飄、身材婀娜多姿,但這個「形象」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態度」。
「洛桑是個有傳承的城市,這裡的人對歷史、生活的尊重流露在每時每刻。」
像當地人一樣生活,那麼嚴謹、守時、尊重,是你必須要做到的。
文卿:瑞士人不喜歡與人交往、不太好客還有點冷漠,其實這是和他們沒有長時間接觸的誤解。對於他們而言,打完招呼後更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安靜的做著各自的事。但在生活中,如果他們認定了你可以成為朋友,你就走不掉了,或許這個過程會持續3—5年時間,他們會從各方面進行考察,但也正因如此,這樣的友誼會十分堅固。
對於瑞士人的生活和工作,嚴謹和守時是最重要的信條。大多數活動和約會需要提前2個月進行溝通,即時性的活動在這裡是行不通的;午餐和晚餐時間的電話聯繫成了溝通交流上約定俗成的規則,但其實除了年輕人對What’s app /Facebook這種社交媒體的偏愛外,很多人不太喜歡這種方式。
他們更喜歡用E-mail安排工作和生活,用筆和卡片來表達自己的感謝。其實在這一過程中,看到的是他們嚴謹的態度以及對生活的尊重。
而在瑞士老城區的聖母大教堂裡,還有他們對歷史的尊重。
保留守夜人的傳統,世界上只此一座教堂。在聖母大教堂裡,每晚10點至凌晨2點,每一小時都會有一位老伯在那裡報時,900多年了,這個傳統從未停止過。
像當地人一樣生活,每周六去市政廳前的帕呂廣場採購吧。
洛桑市政廳不遠處有一個帕呂廣場(Place de la Palud),每周三和周六會舉行規模很大的自由市集。從14世紀起,這裡就是市集的中心點,廣場上的正義女神是個明顯的標誌,人們在這裡會開啟一天的「購物模式」。
文卿:這是洛桑整個法語區最大規模的自由市場,從早上7點半至中午1點半,這裡的小販賣著自家農場的鮮花、蔬菜、果醬、奶酪和巧克力等食材,所有的洛桑人都把逛市集當作是一種「家庭聚會」、「朋友聊天」的好時段。周六來這裡買買本地食品,你才能體會到當地人的生活是一副怎樣的模樣。
Museum List:
奧林匹克博物館(Olympic Museum):
作為一名博物館的講解員,奧林匹克博物館成了文卿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從皮埃爾·德·顧拜旦先生1915年將國際奧委會總部遷往瑞士洛桑後,這個「奧林匹克之都」就一直記錄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史。
建在面朝日內瓦湖山坡上的博物館,位於烏希區,它不僅是世界上奧運資料最齊全的收藏所,還是美景的打卡地。
文卿:博物館是個很適合親子遊的地方,這裡有根據不同舉辦城市推出的短期文化展,也有互動體驗區讓人們對冬季冰雪項目進行模擬體驗,增加了趣味互動,博物館變成了不僅是保存重要資料的地方。
Le Musée Olympique · Quai d'Ouchy 1 · 1006 Lausanne
https://www.olympic.org/fr/musee
勞力士學習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er):
勞力士學習中心位於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兩人共同成立的SANAA建築事務所操刀設計。這個去年才開的學習中心將圖書館、信息中心、學習空間、餐飲區等多功能空間與室外的阿爾卑斯山的景色完美融合在一起,用緩坡、階梯的形式打造了一座波動起伏的圖書館。
文卿:從外觀看這個建築很現代化,像一個帆船的造型,整個屋頂的設計幾乎看不到任何支撐結構,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建築。
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Route Cantonale, 1015 Lausanne
https://rolexlearningcenter.epfl.ch
Aquatis淡水水族館(Aquatis Aquarium-vivarium):
洛桑的Aquatis水族館位於北部生物科技公園Biople裡,這座由Richter Dahl Rocha&Associés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水族館,佔地4000平方米,二十個不同的生態系統,讓這裡成為了歐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館。
館內展出了來自世界各地共1萬條淡水魚,包括生長於亞馬河的食人魚,以及來自洛桑舊水族館的一百多種爬行動物,如科莫多龍等。
文卿:水族館的位置稍遠些,在郊區附近,但這也是個很適合親子遊的打卡地。它的設計引用了很多高科技技術及多媒體互動,讓這個去年才開的博物館成了一個新的熱點。
1010 Lausanne, Switzerland
原生藝術博物館(Collection de L』art Brut)
法國藝術家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是第一個意識到被社會排斥者自發創作的作品具有藝術價值的人,他在精神病醫院、監獄等地方與這些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們相遇。1971年,將自己歷時四十年積累下來的收藏品送給洛桑市,至此以後,原生藝術博物館成為了與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藝術進行交流的地方。
文卿:這裡收集了很多70年代日本街頭藝人的作品,這些非學院派的藝人當時並不被看好,但感覺他們有一種魔力或者說是第六感,他們的作品經過這麼多年後,成為了當今社會現象的真實寫照。
博物館內展出的收藏品大多出自精神病人、殘疾人、囚犯以及通靈者之手,或許正如文卿所說,這些人的思維和想法是另類的,但或許未來我們的生活也是另類的。
Collection de l'Art Brut · Avenue des Bergières 11 · 1004 Lausanne
https://www.artbrut.ch
依雲礦泉水博物館
法國的依雲小鎮,就在日內瓦湖的對面,喝了那麼久的Evian礦泉水,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坐船去對岸看看?
文卿:小鎮的中心就是依雲礦泉水博物館,作為這裡的支柱產業,依雲水隨處可見,每天下午4、5點時,鎮上的居民會來公用泉眼打水,這裡流出來的就是依雲礦泉水了。博物館的面積不大,主要介紹了依雲礦泉水的罐裝過程以及檢驗流程,還有很多包裝展示,我會建議人們拿著空瓶去泉眼多接些礦泉水。
19 Rue Nationale, 74500 vian-les-Bains, France
白松德(Batiste Pilet):「一個洛桑小夥的北京生活」
有人定居洛桑,自然也就有洛桑人定居北京。一個偶然的選修課機會,讓白松德愛上了這個與英語和法語不同語種的中文,在學習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過程中,它被中國的歷史和文字的魅力所吸引,於是決定來中國探索漢字的奧秘。
就是這麼巧,和駱文卿的人生軌跡有點相似,在語言大學學習中文的那幾年,白松德認識了現在的中國太太。於是,從未想過會用中文作為工作、生活第一語言的他,開啟了人生中的北京生活。
Anne-Sophie Pic炸小魚是最想念的味道。
其實這只是我們選取的其中一家餐廳,在洛桑有很多餐廳都會炸糊中的小鱸魚(Filets of Perch),當天打撈上的新鮮小鱸魚,經過油炸後有了別樣的香味。作為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Anne-Sophie Pic可以說是洛桑最好的餐廳之一,由英國室內設計師Stewart Wilsdon操刀設計,米白色的主色調、弧形的玻璃窗讓這裡的環境十分優美,坐在露臺上還能欣賞到日內瓦湖和阿爾卑斯山的景色。
而這就是白松德最想念的地方。
白松德:中餐對我來說十分豐富,它很講究吃在嘴裡的感覺,包括食材的形狀和口感,都讓整個吃飯的過程同西方菜不太一樣。也正是如此,我並不會太想念芝士奶酪和芝士火鍋。雖然在北京也能吃到,但重要的是環境和氛圍,所以每次回家我都會在湖邊找一家餐廳,吃吃炸小魚,那是我最想念的。
Beau-Rivge Palace, Place du Port 17-19, CH-1006 Lausanne
王天舒:「在洛桑也有想念中餐的思鄉胃」
作為瑞士沃州旅遊局中國區代表,王天舒在這座美麗的城市裡工作,其實更像是生活,作為官方代表之一,他致力於把這座城市的美傳遞給人們。據他介紹,目前中國已成為瑞士第四大客源市場,截止2017年底,中瑞雙向交流突破了12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2%,在不知不覺中,大量的中國遊客想要探索瑞士的各個城市,體驗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之旅。
徐家面
徐家面可謂是瑞士最有名的中餐館之一了,老闆娘是河南人,做中國菜非常地道,因此生意很好,來到這裡的華人都會光顧這家店找找家的味道。
王天舒:徐家面是我必去的一家餐廳,無論是水煮牛肉、水餃、檸檬雞、孜然羊肉,還是刀削麵都是很地道、很正宗的中國味道。店裡不僅只是華人的天堂,很多外國人和本地人都來這裡吃,可能是因為離火車站很近的緣故吧。
rue du Tunnel 10, 1005 Lausanne
王翎芳、徐堯鵬:「翎芳魔境的旅行生活」
王翎芳是一位臺灣美食作者,徐堯鵬是導演,他們一起搭檔去了世界很多不同的地方,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在旅途中發現的美味、美景記錄下來,他們這個組合有個名字,叫翎芳魔境。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來到了瑞士西南部的洛桑,來了一場味覺和視覺上的盛宴,他們給我聊起了那段旅程中有趣的故事,老城區的嚴謹、Flon區的肆無忌憚以及湖畔區的美景,可以看出他們對洛桑有多愛,王翎芳還說洛桑是她以後想要定居的城市。
Delicious List & Photo List
洛桑聖母大教堂(Cathedrale Notre-Dame)
之前提到了聖母大教堂保留了守夜人的傳統,表達洛桑人對歷史的尊重與傳承。其實在教堂裡面,也是一個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教堂建於11世紀,從1150年至1232年,82年打造出的大教堂,足以稱得上是瑞士最美麗的教堂。哥德式的建築外觀、以聖經中的聖徒作雕刻主題的雕像以及色彩精緻的窗戶,讓這座教堂顯得不太一樣。
翎芳魔境:教堂是歐洲很重要的建築象徵,其實在義大利、法國和維也納的教堂,要比洛桑大教堂壯觀很多,它也不是最龐大和最古老的,但說實話這個外觀看上去有點普通的教堂,要進去才能發現它的美。
精緻美麗的彩繪玻璃是值得拿起相機拍照的對象,玻璃的窗花上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和故事,以不同季節與月份所形成的宇宙意象為主題,陽光灑下來倒映在教堂的地上,形成了另一種莊嚴之美。可以找個天氣好的早上或下午,用腳架支撐低快門拍攝,會有很美的景色出現。
此外,教堂旁的一個露臺以及爬上塔尖,也可以360度俯瞰洛桑的全景和美麗的萊芒湖,拍攝到古老的街景,雨天還能拍出油畫感的顏色,喜歡攝影的人肯定喜歡這個地方。
Le Nomade
順著老城區南向便來到地勢稍低一些的Flon區。這裡算是一個新城區,但其實也有很久的歷史,在08年由倉庫改造而成的,這裡遍布著藝術工作室、酒吧、咖啡館和特色餐廳。相比老城區的莊嚴、肅靜,這裡無拘無束,沒有皮膚顏色之分,是年輕人的天堂。
翎芳魔境:Flon區就像是北京的「798+三裡屯」,這裡隨處可見一群年輕人熱情的與你互動,連空氣裡都充滿著魯莽和青春的因子,在這裡的露天Bar用餐,食物與人的互動顯得自然極了。
Le Nomade因為在Flon區,所以會加入很多創意菜,王翎芳一直對一種生牛肉Tartare十分關注,這也是洛桑地道的美食。她發現,這裡的Tartare由於加了些中東的料理方式而更適合年輕人的口味,嘗起來有點辣辣的感覺,搭配白葡萄酒更有口感。
Tartare
店裡的Rouger(魚排)、Tournedos(牛排)、Gembes(蝦)以及Risotto(義大利燴飯)都十分不錯,不過還有加分項是餐廳的擺盤,色彩鮮豔的擺盤凸顯食材本身的顏色和內容,顯得更有邏輯性;乾料和溼料有明顯的隔層,也讓人們的味覺會很豐富。
Place de l'Europe 9 1003 Lausanne restaurantnomade.ch
Flon區的建築物都是四四方方的,很現代的小格子,也有很多透明的彩色玻璃,這裡拍起照來很好看。如果想拍街上的行人,拿望遠鏡頭坐在Le Nomade裡就能拍拍經過那兒的路人,白人、黑人、黃種人,各色皮膚的人在這裡毫無芥蒂。
Brasserie de Montbenon劇院餐廳
從Flon南下就來到了湖畔區,這是一家面朝湖邊的劇院餐廳,日常會有演出,也因景色優美而成為人們聚會、拍婚紗照的打卡地。
Tartare翎芳魔境:這家餐廳的格局很古典,本土料理的食材也都是當天從原產地購買。極為新鮮且性價比高。我們點了搭配好的商務套餐,也只需45瑞郎一份,廚房是開放式的,主廚長得很帥。在這裡我也吃到了Tartare,不過相比Le Nomade餐廳,這裡烹飪的更為傳統和中規中矩,如果你可以接受生牛肉,那麼嘗試一下一定不錯,所以體驗瑞士當地人的美食,這家餐廳跑不掉。
Profiteroles à la vanille - sauce chocolat- 11CHF
Tom Café
Tom Café位於奧林匹克博物館的2樓,這是家很有奧運特色的湖畔餐廳,凸顯了各個舉辦過奧運會國家的特色。
翎芳魔境:Tom Café有個露臺景色很美,對面就是依雲小鎮和阿爾卑斯山,只要是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你都可以嘗到他們的美食。比如2008年北京舉辦了夏季奧運會,那麼在那吃飯時會有一個盤子上就寫著2008北京,也會根據不同季節品嘗到鴨子、餃子、炒飯等中餐;今年韓國平昌舉辦了冬季奧運會,也會有2018平昌的盤子,還會吃到地道的韓國泡菜……所以這裡是一家能體驗世界美食的地方。
1, Quai d'Ouchy | The Olympic Museum, 1006 Lausanne
坐在蒸汽船上品嘗美味,觀賞日內瓦湖美景
還有一種品嘗美景和美味的方式,是在烏希碼頭Ouchy乘坐蒸汽船遊日內瓦湖,湖水與遠處的阿爾卑斯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翎芳魔境:從晚上7點開始沿著湖邊欣賞美景,在船上的感覺就是時間靜止,洛桑8、9點才會慢慢日落,所以整個過程看夕陽和湖水之間的變化,是很美的。還可以在船上點餐,用舌尖品味地道的美食和美酒,再拍拍岸上散步、跑步甚至睡覺的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體驗很滿足。
比起Flon區年輕人的朝氣,這裡更像白領和優質的中產階級休閒時尚的生活方式。
張志博:「最了解Villars的滑雪教練」
瑞士冬季除了有美景,更逃不過阿爾卑斯山的雪景,離洛桑不遠的Villars滑雪區,在戶外運動的過程中體驗阿爾卑斯壯麗的景色,聽聽四年前在這裡當滑雪教練的張志博怎麼說。
張志博:滑雪是瑞士的第一運動,每年都有專門的滑雪假期,從洛桑到Villars火車大概1小時就能到達,滑雪真的想滑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對於國內的初學者想要體驗,我建議可以在國內學會一些基礎後到這裡滑,這樣才會順利到更高的山峰,看更遠的景色。
瑞士的滑雪產業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各方面相對比較完善,而中國滑雪產業才剛起步,所以在國內練到中級水平滑國外的雪道會比較好。
葡萄園和酒店,一個也不能少。
在洛桑還可以去葡萄園區和Chanel Coco晚年住的酒店體驗看看。洛桑的拉沃葡萄園的葡萄品種基本上都是莎斯拉(Chasselas),當地有個傳說,說這裡有3個太陽,第1個是天上的太陽,正午時在這裡,陽光照在湖面金光燦燦;第2個是石牆圍起來的葡萄園,白天很好的吸收了太陽的熱能,夜間能釋放熱能;第3個是葡萄自己吸收到的熱能催熟的能量。而這種品種最適合做的就是白葡萄酒,因此人們非常愛喝莎斯拉。它的口感帶有明顯的鮮果和花朵的香氣,味道輕柔,比法國葡萄酒有更多的果味。
於是,我們整理了一些值得打卡的地方。
Vineyards List品酒酒莊:
Vinorama(Rivaz Lavaux)
Domaine du Daley(Chemin de la culturaz 21 lutry 1095)
Hotel List:
美岸皇宮酒店Beau-Rivage Palace
(Chanel Coco晚年住的酒店Place du Port 17-19, 1006)
拉沃克斯酒店Hotel Lavaux
(Route De Vevey 51, cully 1096)
瑞士阿戈拉法斯賓德夜未央酒店Agora Swiss Night By Fassbind
(Av, du Rond-Point 9, 1006)
插畫/排版設計:mimimi_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翎芳魔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