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紅豆杉古樹群。 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攝
一個細雨紛飛的春日,記者來到龍巖梅花山紅豆杉生態園,行走在林間懸空木棧道上,流連於雲霧蒸騰的謐境中,領略千株紅豆杉古樹群落的神韻
穿越千年紅豆杉古樹群
東南網4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文/圖)
棧道入園,領略原始森林謐境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有很多寶貝,光在中國虎園就有兩大「國寶」——華南虎與千年紅豆杉古樹群落。從步雲索道虎園站乘坐纜車,約12分鐘就抵達紅豆杉站,來到紅豆杉生態園。
紅豆杉從遠古而來,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生存了250萬年,享有植物王國「天然活化石」之譽,被列為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這神奇的樹種,還曾被神舟四號飛船帶入太空。
紅豆杉生態園位於上杭縣步雲鄉馬坊村崇頭自然村,地處梅花山南麓,海拔高度在900~1200米之間,為國家森林公園。其間,一片近300畝的原始森林,密集地聳立著1000多株南方紅豆杉,千年以上紅豆杉達30餘株,這在全國都是罕見的。生態園裡除了南方紅豆杉外,還零星分布著福建柏、浙江潤楠、猴歡喜、枳椇、山毛櫸、甜楮、樂東擬單性蘭等常綠闊葉林,不少蒼老的樹幹爬滿了青苔。
2016年,福建省梅花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梅旅公司)規劃建設步雲索道時,董事長鍾德陽力主把紅豆杉站納入索道途經站點(中站)。為此,把原先直線索道設計成近90度直角拐彎索道:南線為步雲站(步雲鄉)至紅豆杉站(紅豆杉生態園),全長2330米;北線為紅豆杉站至虎園站,全長2520米。
與此同時,在紅豆杉生態園內,新建一條懸空觀光木棧道。路線規劃頗費周折,幾易其稿,最後選擇了一條對古樹群幹擾度最低、沿途觀賞性最佳的線路。全長1.4公裡,上下AB兩道形成循環,展現「遊龍盤山」之態勢,沿線景觀各呈精彩。
由於紅豆杉生態園地處海拔相對較高的原始叢林裡,道路小且陡,建設材料搬運全靠人力,施工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痕跡。去年,懸空木棧道建好並投入使用,大批遊客慕名而來。
沿著懸空木棧道,記者冒著濛濛細雨進山。一路雲遮霧繞,原始的生態園區顯得神秘莫測。
沿途,有一處兩株並體而生的「連理樹」,互相扶持、相依為命了上千年。此情此景,讓人脫口而出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在鎮園之寶——樹齡近1700年、樹高50餘米的「紅豆杉王」面前,記者感到自己的渺小。紅豆杉的生長非常緩慢,一年只長1.5~3釐米,長到現在這麼高,可見它的歷史有多厚重!
還在遐思自然造化的神妙時,不知不覺來到了「好漢坡」。這是人造的奇觀——木棧道順山坡而上,猶如登天之梯。記者邊爬梯邊數臺階,共有193級之多。
從A道進園,上了「天梯」後,就從B道出園。出園路上,見到一棵橫倒在地的浙江潤楠,腐朽的枝幹上竟長出新綠!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紅豆杉生態園隨處可見。
由此,記者聯想到紅豆杉生態園中樹立的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靜觀」二字,這是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上世紀來梅花山手書的。確實,在這千年紅豆杉古樹群裡,需要「靜觀」,來感應天地造化的神奇,領略林間謐境的美妙。
枯木逢春。 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攝
退竹還林,進行保護性提升改造
在紅豆杉生態園入口處,幾個村民正在山坡上清除毛竹,迎面是幾株30餘米高的楓香樹。沒了毛竹的簇擁,楓香的周邊疏朗了許多。
「這是『退竹還林』!」鍾德陽告訴記者,這片紅豆杉古樹林,是崇頭自然村的風水林,村民祖祖輩輩謹守護林古訓,倍加呵護,才得以留下這千金不易的紅豆杉林。村民們不會去砍紅豆杉,但近幾十年來,為了生計,卻大面積栽培竹林。毛竹地下莖發達,生長迅速,盤根錯節,逐漸蔓延吞噬了生態園內針闊混交林的土壤,且村民常進山挖筍砍毛竹,極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
為了保護珍稀樹種,龍巖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提出對紅豆杉生態園的林地進行贖買及保護性改造工作,並由梅旅公司負責。2018年,啟動「退竹還林」這項艱巨的工程,清除竹子,種上紅豆杉、紅楓等樹種。
作為國有企業,梅旅公司承擔起保護「千年瑰寶」的使命,投入600多萬元贖買紅豆杉生態園林地。為了得到村民的理解與支持,公司組織員工進村,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並宣布禁止進山砍柴、打鳥、狩獵等規定。
經過努力,紅豆杉生態園裡生產活動少了,鳥類增多了,其他野生動物也頻繁出現。
對於生態園的變化,池紹培感受最深刻。1994年,他就是梅花山保護區管理局的護林員;2011年,成為梅旅公司的職工,守護著這片紅豆杉林,日常工作就是巡山護林、防火減災、防治森林病蟲害、接待遊客等。
他介紹,這裡生態環境非常好,山地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6℃,非常適合性喜潮溼溫暖的紅豆杉生長。秋末冬初,紅豆杉枝頭上掛滿紅色果實。紅豆杉的種子為堅果狀,長7~8毫米,呈倒卵形或寬卵形,生於紅色杯狀肉質假種皮中,不能自主發芽生長,必須通過鳥類吞食,經過鳥的胃液消化後排出才能發芽。果實成熟期間,斑鳩、竹雞、山雞、長尾鳥、七彩鳥等都聚集在這兒,忙著吃食果實,順便播種紅豆杉,一派歡樂景象。
池紹培白天上山工作,晚上住在管理站,全天候守著紅豆杉生態園。他說:「這片紅豆杉古樹群能生存上千年,有賴於天恩祖德。我們要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貝!」
梅旅公司開展保護紅豆杉生態園工作,得到村民廣泛支持。馬坊村黨支部書記馬錦思說,梅旅公司保護併合理利用紅豆杉生態園,開展森林旅遊和自然生態教育研學活動,來村裡的遊客多起來了,村民收入也多元化了,既可為梅旅公司「退竹還林」打工掙勞務費,又能賣農產品提高務農收入。同時,馬坊村依託中國虎園與紅豆杉生態園,大力發展旅遊特色村,發展農家樂和民宿,增加村集體和農戶收入,真正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目標。
林海莽莽。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