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節目《世界聽我說》:講好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故事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演講類文化節目《世界聽我說》以華人講故事為切入點,勾勒華人在海外的百年奮鬥與變遷,廣受好評。節目用精彩的故事講述,再現中華文化在海外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在文化的碰撞中描繪出動人圖景。

《世界聽我說》聚焦海外華人在當地的傳承故事,讓人耳目一新。節目中,海外華人為傳承中華文化各顯「奇招」,有人耗費13年時間搶救性錄製了一首首將要消失的華人鄉音,有人讓秦始皇兵馬俑在舊金山這樣現代化大都市「招搖過市」引來無數目光,有的讓少林武術成為警察克服心理壓力的秘方……或幽默,或質樸,過程艱辛,但效果顯著。

文化傳播要彰顯文化自信,堅守使命擔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深沉的民族精神,在當下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擁有強大生命力。我們理應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更應有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節目《世界聽我說》中,馬來西亞華人張吉安為搜集各地的華人鄉音毅然辭去工作,輾轉全國將《過番歌》《月光光》等300多首反映華人深情回望故土的鄉音錄製下來,這是對傳統文化由衷的喜愛,也是一份傳承傳統文化的強烈使命感;92歲的著名影人盧燕一生致力於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曾將京劇《打漁殺家》《武家坡》等翻譯成英文折子戲在美國演出,反響熱烈。這些不懈堅持的背後,是他們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自信,更是對文化傳播的自覺與擔當。

文化傳播要與時代接軌,提升受眾體驗感。正如節目中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所言,「在西方語境下傳播中國文化有挑戰,但是也有巨大的潛力」。許傑致力於研究和保存中國的藝術遺產,並儘自己所能地讓西方民眾更好地理解亞洲藝術。他在推廣中國兵馬俑藝術時別出心裁,聘請演員扮演走失的「兵馬俑」走進鬧市,號召市民拍照上傳到博物館網站,拉近了亞洲藝術與海外受眾的距離。這從一個側面也啟示我們:文化傳播要穿越文化隔閡,必須讓文化可感可知,用貼近時代的方式讓受眾參與進來。如,節目《國家寶藏》就首先從網際網路火起來,解說語言清新活潑,網友彈幕討論熱烈,讓沉睡的國寶「活起來」,成為傳統文化在現代語境中傳播的生動範例。

文化傳播不是單向度、灌輸式的過程,而是雙向、互動式的傳播。匈牙利華人王德慶在傳播少林武術時,發現禪武中的八段錦等能幫助當地警察狙擊手調節心理,具有很強的實效性,也正是中華傳統文化巧妙融入,讓匈牙利狙擊手在世界比賽中始終佔據前三名;華人設計師瞿錚在英國推廣精美的龍泉瓷器時,發現茶洗和茶葉罐最受當地民眾歡迎,更符合西方人的實用特性;西方設計師將宜興紫砂壺改造成現代藝術感十足的咖啡壺;以中國傳統京劇藝術形式演繹的《浮士德》在德國廣受好評……傳統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融合當地文化、因地施策的範例在節目中比比皆是。

《世界聽我說》讓觀眾感受到,推動中華傳統文化海外傳播,既要有展現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也要有切實可行的落地手段,既要有時代性,還要有實效性,尊重文化差異,努力消除文化隔閡,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才能真正講好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的故事。

(作者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文化節目《世界聽我說》:講好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故事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演講類文化節目《世界聽我說》以華人講故事為切入點,勾勒華人在海外的百年奮鬥與變遷,廣受好評。節目用精彩的故事講述,再現中華文化在海外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在文化的碰撞中描繪出動人圖景。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廈門大學教授、美國人潘維廉近日再添新身份——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這位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表示,他將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合作,向世界推廣、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帶領更多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極具文化魅力的中國。
  • 傳播中華文化 講好甘肅故事 ——荷蘭「歡樂春節」演出活動精彩上演
    傳播中華文化 講好甘肅故事 ——荷蘭「歡樂春節」演出活動精彩上演 2020-01-26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播中華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中華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10.21 星期一 做一名傳播漢語的使者    因為大學所學的專業是漢語國際教育,姜敬軒懷揣著傳遞中文的夢想在大三那年第一次來到柬埔寨,「到柬埔寨以後我發現,即便是水果攤的阿姨都會講幾句中文。 」這讓初到柬埔寨的他十分吃驚,同時也感受到柬埔寨人民對學習中文的渴望。
  • 少兒中華故事大賽在鄭啟動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啟動儀式現場6月11日,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為核心的少兒中華故事大賽啟動儀式在鄭舉行。少兒中華故事大賽是由開封恆大文化旅遊城主辦,鄭州電視臺承辦,《飛揚吧少年》欄目、星飛揚藝術培訓協辦,大賽以講中國傳統故事為核心內容,傳遞正能量,弘揚華夏優秀傳統文化,讓孩子們通過講述古人先賢、成語故事、古典經典名著等中國傳統文化小故事,展現華夏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增進少年兒童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理解,加強文化自信。
  • 《世界聽我說》第四季:華人好故事 值得被世界聽見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推出的以講述全球華人故事為主要內容的語言類節目《世界聽我說》(第四季)正在CCTV4熱播>助力好故事全球傳播在《世界聽我說》(第四季)的舞臺上,除了邀請嘉賓為觀眾講述有溫度、有深度的好故事,節目更是將五大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30家華文媒體代表邀請到現場組成「媒體觀察團」,在現場近距離聆聽講述者的動人故事。
  • 發揮客家文化特有優勢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本報訊 (記者劉巧)昨日,客家話節目譯製中心暨客家話節目融媒體傳播中心在梅州市廣播電視臺掛牌成立。中心成立後,將致力把優秀的中國影視作品譯製為客家話節目,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揮客家文化特有優勢,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客家民系是世界上分布地區最廣、人口最多的民系之一,1億多客家人分布全球各地。
  • 當好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使者
    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世界打開一扇看中國的窗為適應漢語國際化大趨勢,安陽師範學院立足豐富的漢字文化資源,構建了集體驗、研究、研發、服務為一體的國際化漢語海外傳播體系,拓展了傳播渠道,服務於國家特殊需求,服務於河南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需要,凸顯學校漢字文化研究與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特色,為世界打開一扇看中國的窗。
  • 書信文化類電視節目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該節目通過一封又一封共產黨人書信的傳播,讓觀眾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共產黨人的信念和精神,同時,這種精神也會帶領觀眾找到信仰和力量,更好地面對自己的當下和未來。 三、書信文化類電視節目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1.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書信展現中華精神。書信文化類電視節目是通過書信這一載體來傳達中國故事的精神內涵。因此,書信內容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
  • 文化情感類電視節目的傳播價值
    2017年2月18日,由節目主持人董卿擔當製作人的《朗讀者》節目於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時間首播。節目邀請各領域有影響力知名度的嘉賓,以及有故事的普通人為大家朗讀;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古詩詞、散文、小說,讓喧囂忙碌的現代人在這樣的「讀」和「聽」中感受到美好和詩意。猶如一縷清風徐來,撩動著觀眾的心情與感悟。
  • 餘杭區社院舉行餘杭中華文化學院揭牌、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餘杭工作站授牌暨浙江中華文化講師團「十講千人」宣講活動
    11月5日,餘杭區社院舉行餘杭中華文化學院揭牌、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餘杭工作站授牌暨浙江中華文化講師團「十講千人」宣講活動。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浙江中華文化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浙江中華文化講師團團長,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第一常務副會長張建明、省社院相關處室領導,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區社會主義學院(餘杭中華文化學院)院長袁水良及區直有關部門領導參加揭授牌儀式。
  • 孔學堂舉行中華傳統文化讀本海外傳播研討會 傳播要「中外融合」
    9月23日,中華傳統文化讀本的海外傳播研討會在孔學堂六藝學宮舉行。研討會集中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如何在當代語境中得以詮釋。傳統文化讀本在接受國如何形成文化認同,孔子學院在域外的文化傳播及傳播方式,中華文化在不同語境內傳播力和生命力。
  •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歷史規律
    從那時起,在歷史上形成了中華文化向海外傳播的四次大的高潮。漢代出現了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的第一次高潮。漢帝國疆域廣大,中華文化的基本形式和格局已漸成熟,工藝學術全面繁榮,出現了中華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鼎盛時期。在這一時代,中華文化從東、南、西三個方面與外部世界展開了多方位、多層次的廣泛交流,播撒自己的輝煌於廣大的地域,初步確立了在世界文化總體格局中的地位。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廈門大學教授、美國人潘維廉近日再添新身份——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這位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表示,他將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合作,向世界推廣、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帶領更多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極具文化魅力的中國。
  • 紀錄片領域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
    中國紀錄片界承擔著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使命與責任,通過不斷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與海外傳媒機構形成合力,必將進一步提高全球範圍內中華文化的關注度和影響力。中外合拍增進了合作雙方的溝通與協作,加強了海外人士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刻板印象和主觀偏見導致的文化誤讀。  中國故事多層面承載中華文化  講述中國故事是近年來中國對外傳播中廣為倡導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容易拉近心理距離、引發情感共鳴以及促進理解和互信。
  • 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VIPKID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如今,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正在承擔起向世界輸出中國文化的責任。VIPKID在線青少兒英語將中華文化輸出與自身發展戰略相結合,打造「中華傳統文化季」、推出Lingo Bus,向國人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的同時,還將中華文化帶到國外,讓全世界的小朋友了解中華文化,愛上中華文化。
  •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更好傳播
    原標題:讓中華文化在海外更好傳播 核心閱讀 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的工作成就卓著,但仍有需要改進之處。可以從加強文化合作,選擇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推動文化交流活動與文化經貿共生共融,建立一支高質量的翻譯人才隊伍,充分了解駐在國或出訪國的文化政策等方面入手改進傳播效果。
  • 以僑為橋傳播中華文化
    鼓勵華僑華人積極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充分發揮僑務資源的獨特優勢大力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對於增強中華文化的親和力、感召力,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數以千萬計的華僑華人在海外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環境中頑強生存,仍能保持鮮明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氣質,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也展現了海外華僑華人強烈的文化自信。
  •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 誘發西方啟蒙運動
    因此,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顯著地位,更在於它的開放性,在於多方位的中外文化交流,在於中華文化在海外廣泛而持久的傳播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四次高潮在歐亞大陸,有埃及、巴比倫、印度和中國四大文明發源地,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 中華文化向世界遠播 中國關鍵詞系講好中國故事的支點
    而某些可以成為關鍵詞的詞語,就更是對社會、文化的總體狀況、歷史流變等的體現與反映,是思想文化的精粹。   從傳統與當代的中國關鍵詞入手,是進行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需要。「媒介文化研究必備經典《關鍵詞》的作者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一個觀點,文化和傳播的核心就是關鍵詞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