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峰》
方山與臺地,
一層高一層。
擎天三萬丈,
花漫清涼峰。
清涼峰,古名障峰,海拔1778.4米,位於浙江臨安和安徽績溪之間。風景秀麗,峰嶺挺拔險奇,可以同黃山媲美,而且特有"臺地"和"方山"等地形,山勢磅礴,溝壑深幽。周圍50餘座千米以上山峰陪襯左右,奇松、怪石、雲海、天池為清涼之四絕。晴日遠眺,千峰竟秀。 在登山界中素來流傳著「入門走徽杭,進階上清涼」的說法。
我們開車越過海拔800米左右的清涼峰保護站,車子一直開到了餓狼谷。這樣可以節省了4公裡步行路程,給上山贏得了更多的時間。我們一行人包括一名嚮導共21人就開始從百步嶺上山,此時時間是早上6點多。從百步嶺到青松嶺是呈「之」字型的石級,沒有數過有多少個石級,反正我們是走走停停。不過這條路線路清晰,一路上青山綠水紅花,鳥鳴溪語風聲,四周目不暇接,令人心曠神怡,我們真正享受一次大自然原始的盛宴,尤其是清新的空氣更是蕩滌塵心,隱約有身臨仙境之感。巍巍乎高山,攀登似乎沒有盡頭,這樣很容易產生絕望情緒,有一對一起來爬山的小情侶就從半山腰撤退下山了。望著他們漸漸遠去的下山背影我不禁想起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 如果前方真的無路可走,又或者累的實在爬不動了,何不索性席地而坐,抬頭看看雲捲雲舒,感受一下風起風落。這樣的飄逸逍遙、灑脫寧靜,何嘗不是一種別樣的情趣?同時心與行雲流水相默契,自由自在,這樣爬山的境界真的可遇不可求。
沿途幾乎沒有人家,在夏季的早晨,我們卻感到非常清涼。山上植被很好,植物樹種也很豐富,有時還能看到一些竹林,遠遠看去一片綠色,但綠色中又有墨綠、翠綠、嫩綠、黃綠之分,層次分明,山色迷人。不知不覺中已來到東岙頭,東岙頭是清涼峰保護區最大的風口,它把龐大的清涼峰山體一分為二,西部為清涼峰,長約2000米的山崗近南北向起伏延伸,北部為龍塘山,海拔1500米至1600米的山脊,在藍天白雲中勾勒出雄狀美麗的山體線條。東岙頭有間平房,是管理人員歇腳的地方,當然,一些驢友和科考人員也常在這裡歇腳。過了東岙頭,我們順著小路折向南邊,然後再沿著山岡往頂峰前進。我看到這裡一塊指示牌上寫著到頂峰的距離是3600米。往前走,山是益發的陡了。我們必須儘快爬上去,爭取時間,力爭在12點到達頂峰。這段路其實不長,可還是走得很艱難。路上,我們看到有不少來自杭州和上海的驢友也在奮力往上攀登。 此時天開始熱了起來,加上登山體能消耗很大,我們帶的水喝得差不多了。看到路邊有潺潺清泉,隨隊嚮導說,這裡有水大家儘量灌滿,再往上就沒有水了,我們就將所有的礦泉水瓶全部灌滿水,然後接著往上爬。
我們穿過一片黃山松林,天氣越來越熱,我需要不時擦去額頭上快流到眼睛裡的汗水,又必須時刻提防不要被四周的樹枝掛傷。有時我用手將攔在身前的鉤枝刺藤撥在身後,可是走過後它卻又帶著尖刺彈回到我的身上,若是碰巧抽打到暴露在外的皮膚,就會留下一道傷痕。可走在最前面的嚮導卻身輕如燕,毫不遲疑,如同在自家園地裡散步一樣。看著他腳下穿著普普通通的舊解放鞋,再看看自己身上從上到下的「專業化」裝備,我和大家相視搖頭,都只有暗自慚愧。 此地山螞蟥出沒,為了防止山螞蟥,我們都戴著帽子,穿著長衣長褲,到了上雪塘,隊長第一次宣布休息15分鐘,於是大家紛紛卸下背包散坐到地上,捶腿的捶腿,喝水的喝水。我也舒展了一下身體,猛然聽見一聲驚呼,急忙回頭看時,只見一位女士驚恐地指著自己的小腿。大家急忙圍了過去,只見她捋起褲管,幾隻黑色的山螞蟥正附在她的小腿肚上貪婪地吸血,它們的身體都快撐圓了。有經驗的隊長急忙蹲下來英雄救美,朝這些不請自來的吸血鬼發起反攻。大家紛紛挽袖子卷褲管檢查自己,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無償獻血者的隊伍又壯大了幾位,費了好大的勁,大家才消滅了這些山螞蟥。
從黃山松林、高山草甸一直到龍池溼地,途中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鵑樹,畢竟此時已經是五月份了,山下的杜鵑已經謝了,但山上的杜鵑卻開的正旺。正所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以前懷疑,如今信矣!杜鵑花名頗有詩意,但山民稱高山杜鵑為「映山紅」,卻是再也貼切不過了。我們在不斷地相互鼓勵和賞花觀景中終於到了龍池溼地。在海拔1700米的高山中竟然也有溼地,真是不可思議,但見此地三面環山,一面為陡坡,是自然形成的出水口,有一股溪流靜悄悄地流淌而下。從龍池溼地又翻過兩個山頭後,我們再次看到了一大片杜鵑花海,這一大片杜鵑花海正如白居易描述的「閒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除了杜鵑花,還有棠棣花,它們奼紫嫣紅,旁邊的黃山松也婀娜多姿。此處的怪石更是嶙峋連綿,直接從深厚、翠綠的山谷裡脫穎而出,形象逼真,造型逗趣。如「仙人鋸石」、「猿人上山」、「小姑背情郎」等,這些花、樹還有怪石渾然一體,交相輝映,越看越令人痴迷。真是「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在遠方的青山和周圍茂密的綠樹襯映下,不遠處的龍池溼地顯得特別漂亮,風景如畫。
我們又稍作休息,吃了點自己帶的乾糧,就馬上向頂峰攀登。一路上,我們無暇再觀賞兩邊的杜鵑,而是希望儘快登上峰頂。此地距清涼峰山巔有1.5公裡,周圍都是灌木和黃山松,到達頂峰還需要翻越一個小山包才能到達。小山包上有個高高的監控杆,它是用太陽能發電的。據介紹,這個監控杆是在2006年1月13日投入使用的。該系統用光纜數據信息傳送至昌化鎮林業管理局的監控中心,山上全景視頻就清晰可見了,這樣,管理人員足不出戶,通過監測系統電腦屏幕或幻燈大屏幕即可對清涼峰頂以及保護站區域等所覆蓋的20餘平方公裡的監控範圍進行全天候監控,高科技視頻監測系統投入使用在浙江省近20個保護區中尚屬首次。
到達頂峰草甸的時間是12點10分,這時我們個個汗流夾背,人人舉步維艱,連喘息聲都已經超越了交談聲,登山到了最困難時期。這時的登山者不一定非要徵服外面有形的山,而是應該徵服自己內心的高山。過去人們總是把登山看成是對大自然的徵服,但事實上大自然並沒有被徵服,大自然仍然按照其自身的規律亙古不變地運轉輪迴著,登山者最終徵服的是自己。此時清涼峰高聳入雲,靜靜地注視著我們這群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我們每個人感受著超越自己生理極限帶來的快樂,這時再看看眼前的青山綠水已經不再那麼高不可攀,遙不可及了,而是「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 極目處,真是峰巒如聚,千峰萬壑盡收眼底,這才真切地體會到那句「世之奇偉玫麗之觀常在於險遠」的真正含義。自感與日月之近,頂天立地,氣象萬千,如凌空飛度。真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真願意就這樣在美好的夕陽中穿行在叢林幽徑間,細數龍盤虎踞般的怪石,欣賞似盆景一樣栽培的黃山松。真願意在清涼峰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沉醉,但願長醉不願醒。
勝利就在眼前,我們開始全力衝上清涼主峰。主峰前有一大片六十度左右的坡地,土質稀鬆,很容易打滑。我們手腳並用地向著頂峰爬去, 終於走完了這最後一段登山路,來到了主峰前的一片開闊地。這是一片稀疏的林地,林地上有幾棵杜鵑樹,樹上火紅的杜鵑花開得鮮紅耀眼。下午兩點,所有的隊員全部登上了清涼峰,我們高興極了,又蹦又跳,拍照留念。 王安石曰:「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言不虛也!清涼峰原始的美,不僅僅在於它與眾不同的山山水水,更在於她似盆景一般秀麗脫俗卻又天然雕飾的神韻,俯瞰峽谷峭壁,凌波微步驟起,隱隱有飛升之意,漸漸生羽化之心。一種超然恬淡、優哉遊哉的意境充滿全身,塵世間那許許多多的恩恩怨怨,就像是眼前一縷縷輕盈的雲煙,隨風四處飄散開來,如同黃鶴那樣一去不復還了。
下山的步伐表面上十分輕鬆,十分歡悅,可是當我們鑽進與世隔絕的林海後,一切全變了,正所謂是上山時有頂峰作為標杆,下山卻是滿眼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登山者遠離了繁華的城市,深入到人煙杳絕的野山中,才知道夢想中的幽林曠野其實對於他們是無比的陌生。 這裡完全不同於城市,在山中迷路將成為致命的錯誤,而清涼峰尤以容易迷路而出名!近年來已經不止一次發生過驢友因迷路而傷亡的事件,2005年3月,獨自下山的一位登山者不慎迷路後,摔下80米之下的懸崖,看到母親在兒子的遺體前痛不欲生的樣子,所有的人都為之悲痛。這件事也讓所有登山者對這座山峰更加敬畏,更加小心。「必須有嚮導和絕不單獨行動」成為這次活動的重要原則,畢竟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 山裡岔路實在太多了,對習慣了靠路牌、靠標誌建築、靠計程車趕場赴約的城裡人來說,這裡簡直是徹夜難醒的噩夢。清涼山所有的山頭、所有的岔口都沒有路線圖和指路牌,所有的山路、所有樹林都好像一個娘肚子生出來多胞胎,如果沒有嚮導帶路,登山者幾乎永遠無法肯定下一步該邁向哪個方向。有時候在鑽入人跡罕至的深山腹地後,或許就連這些讓人頭痛的岔路都看不到了。清涼山所謂的路,不過是不久前曾經有人走過的一些痕跡而已,越是深入林中,路的痕跡就越輕微難尋,往往是似有似無的蛛絲馬跡,比如一列倒伏過的草,一串青苔上的踏痕,一個登山杖扎出的小洞,或者一處被刀砍斷的樹枝。
我們終於平安地下山了。我回望清涼峰,它靜靜地站在遠處望著我,我立志要去攀登每一座高峰,而清涼峰卻在等待著下一位登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