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與伊朗的衝突令人揪心,川普甚至曾威脅會轟炸伊朗包括文化古蹟在內的52個目標。
這裡不談軍事和國際政治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目前伊朗擁有的21項世界文化遺產。
1. 伊朗亞美尼亞修道院群
德佐爾小教堂,伊朗亞美尼亞修道院群的一部分
包括三座亞美尼亞基督教寺院——聖塔迪斯、聖斯特帕諾斯和德佐爾小教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說法,這些修道院是「幾個世紀以來亞美尼亞宗教傳統的活生生的見證者」。
2. 巴姆城堡及其文化景觀
巴姆古城大約形成於6000年前,曾是「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必經之地。城堡高約61米,佔地20公頃,建於薩珊王朝之前,後在伊朗大地震中損毀嚴重,目前已修繕完成。
3. 比索通古蹟
描繪大流士王戰勝的巖石浮雕
公元前522年,波斯王大流士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為頌揚戰績,用埃蘭文、波斯文和巴比倫文三種文字鑿刻於懸崖,史稱「貝希斯敦銘文」。
4. 梅滿德文化景觀
梅滿德是伊朗中部山脈南端終點谷底盡頭孤立的半沙漠地區。半遊牧民族在山區牧場放牧,春秋兩季住在山區臨時定居點裡,冬季則住在山谷底部在軟巖上鑿出的窯洞裡,這種窯洞在乾旱的沙漠地區非常罕見。
5. 戈勒斯坦宮
這座豪華的宮殿位於歷史悠久的德黑蘭市中心,19世紀它是卡扎爾家族的皇室住所。
6. 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
建於1598年,長500米,寬160米,當年阿巴斯大帝在此檢閱軍隊、觀看馬球、隆重演出和舉行儀式。四周建築群雄偉精美,有阿里卡普皇宮、波斯穹頂藍色清真寺、謝赫魯特福拉清真寺。
7. 波斯波利斯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個都城,建於大流士王(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時期。城址東面依山,其餘三面有圍牆。主要遺蹟有大流士王的接見廳與百柱宮等,見證2500年波斯興衰。
8. 蘇丹尼耶城
這裡曾經是14世紀統治波斯的伊兒汗國首都,其名稱的含義為「至高無上」。陵墓建於1302-1312年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9. 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這座清真寺佔地超過20000平方米,是伊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始建於公元841年。該遺址展示了清真寺建築數百年來的演變,是「整個中亞地區後來清真寺設計的原型」。
10. 波斯園林
該園林由9個花園組成,位於伊朗不同地區,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以來的不同時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由於水在灌溉和裝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波斯花園被認為是伊甸園的象徵,象徵著天空、大地、水和植物四種瑣羅亞斯德教元素。」
11.薩菲丁謝赫長老陵園和聖殿
薩菲丁謝赫是伊斯蘭蘇菲派的著名長老。他出生於阿爾達比勒,也就是此座聖殿的所在地。薩法維人偏愛陵園與清真寺相結合的形式。改建而成的博物館收納了許多中國元青花,美輪美奐。
12. 喬加·贊比爾
建於公元前1250年,屬埃蘭時期建築,主要由宮殿、陵墓和祭祀建築組成,大部分建築嚴重損毀,現存祭祀殿主要建築材為土坯和磚結構,磚上存有大量楔形文字。
13. 舒什塔爾古代水利系統
舒什塔爾的古代水利系統是一個天才之傑作,建於公元3世紀,可能是在公元前5世紀的老基地上重新建立,是一個多功能、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是早期依拉密特人與美索不達米亞人專有技術的結合。
14. 帕薩爾加德
2500年前阿契美尼德王朝開國者居魯士大帝的宮殿和陵墓遺蹟。位于波斯波利斯東北40公裡,扎格羅斯山的盆地中,遺址分散多處,其中居魯士的陵墓至今屹立。
15. 蘇薩
蘇薩位於今日底格裡斯河東方150英裡的位置,是古代埃蘭王國、波斯、帕提亞的重要都城。1901年,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漢穆拉比法典出土於此。在希伯萊聖經的詩歌智慧書(Ketuvim)裡曾提及蘇薩,可見其歷史久遠。
16. 被焚之城
據《大英百科全書》報導,1967年在伊朗高原對這個青銅時代定居點的發掘,揭示了一種先進的石器加工技術、金屬加工技術和先進的貿易網絡。
17. 亞茲德歷史城區
這個位於伊朗高原中部的歷史性定居點位於現在的亞茲德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是「明智地利用沙漠中有限的可用資源生存的生動證明」。
18. 塔赫特蘇萊曼
塔赫特蘇萊曼的考古遺址在伊朗西北部,坐落於一個火山地區的山谷中,包括索羅亞斯德教避難所的主要部分,伊犁坎迪亞(蒙古)十三世紀重建地區的一部分,以及薩桑時代(六到七世紀)一些屬於阿納海塔的廟宇,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徵意義。其中火廟宮殿的設計,以及總體的布局都對伊斯蘭教建築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9. 卡布斯拱北塔
這座高聳的53米高磚砌陵墓建於公元1006年,是為齊亞裡德古城的統治者伊本·沃什姆吉爾修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伊朗東北部的這座塔「展示了公元前一千年之交穆斯林世界數學和科學的發展」。
20. 大不裡士的歷史集市
自古以來,大不裡士就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13世紀,大不裡士巴扎因繁盛一時而聞名於世,並成為薩法維王國的首都。16世紀-18世紀後期遷都,但一直保持興旺發達,是伊朗傳統商業與文化體系保存最完整的實例之一。
21. 波斯坎兒井
坎兒井,或者稱井穴也稱為井渠,通常是指在地下挖掘一條地下水道以便將地下水源引至地面使用。坎兒井建築技術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在伊朗乾旱地區廣為流傳,並從伊朗傳播至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