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子期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

2021-02-19 蔡甸之音

 

 12月3日,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伯牙子期傳說」赫然在列,成為蔡甸區第一個國家級「非遺」。

  此次公布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各153項。其中,共有30項民間故事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伯牙子期傳說」成為其中之一。這不僅標誌著蔡甸區非遺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而且對弘揚知音文化精髓、打造知音文化品牌,也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伯牙子期傳說」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以古代音樂人物為主體的傳說故事,基本內容為人熟知。晉國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國,行船至馬鞍山一帶撫琴自娛,與當地樵夫鍾子期結為知音,約定來年再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約,不想鍾子期已抱病身亡,伯牙痛惜世上再無知音,在子期墓前割弦斷琴,發誓終身不再彈琴。

  該傳說起源於戰國時期,兩千多年來不僅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於民間,古籍中也多有文字記載。至明萬曆,出現了記錄伯牙子期傳說的民間話本《貴賤相交》,馮夢龍據此創作了話本小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使其故事更加生動曲折,內容更加豐富完整。作為伯牙子期傳說的發源地,蔡甸及周邊至今還留存著許多與之相關的地名風物,如馬鞍山、集賢村、鍾子期墓、知音亭等。

  近年來,蔡甸區以伯牙子期傳說為基礎,深入挖掘知音文化內涵,打造知音文化品牌。不僅編輯出版了《知音九章》、《知音故事集》等文化專著,創作編寫了《知音故裡行》、《請到知音故裡來》等音樂作品,而且在新農中心小學設立了「知音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知音文化藝術」也已成功舉辦五屆。【以上內容來源於蔡甸新聞網】

====================================

====================================

相關焦點

  • 「伯牙子期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
    12月3日,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伯牙子期傳說」赫然在列,成為蔡甸區第一個國家級「非遺」。  此次公布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各153項。其中,共有30項民間故事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伯牙子期傳說」成為其中之一。
  • 知音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 內容關於伯牙子期
    昨日,文化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結束。湖北省19個項目入選,其中新入選項目5項,擴展項目14項,知音傳說、三國傳說、尹吉甫傳說和蘇東坡傳說作為民間文學類入選。  昨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守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知音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尤為看重。
  • 知音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 「武漢三大傳說」概念呼之欲出
    湖北省19個項目入選,其中新入選項目5項,擴展項目14項,知音傳說、三國傳說、尹吉甫傳說和蘇東坡傳說作為民間文學類入選。  昨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守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知音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尤為看重。
  • 關公卓刀為泉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 已流傳1800多年
    ,我市申報的「武漢雜技」、「伯牙子期傳說」、「三國傳說·卓刀泉傳說」項目成功入選。至此,我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增至15個。  卓刀泉寺內僧人在卓刀泉井裡取水  三項「國家級」  具典型地域特色  我市將加快推進非遺保護立法  今年,我市申報的「武漢雜技」、「伯牙子期傳說」、「三國傳說·卓刀泉傳說」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對武漢意味著什麼
  • 伯牙子期傳說
    c、歷代琴譜和樂論所記載的《高山流水》古琴曲由伯牙創作的傳說。  3、明代馮夢龍創作的白話小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以完整的故事情節,對知音傳說作了加工再創造,將伯牙定為晉國上大夫,將鍾子期的身份改為樵夫,並為伯牙加上俞姓,補名為俞瑞,為鍾子期補名為鍾徽。將故事發生地明確定為漢陽的漢水口。  現在人們講述的傳說內容大都來自馮夢龍的小說版本。
  • 天下知音在,千人赴蔡甸共祭伯牙子期
    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地祭祀活動陸續開啟,明日在武漢蔡甸,四海一家親,共祭楚隱賢,「天下知音在」蔡甸區戊戌清明祭祀伯牙子期將正式舉行,這也是蔡甸區連續第九年舉行伯牙子期祭祀紀念活動。楚天都市報4月2日訊(記者張吉晴 通訊員孫克亮)清明時節,紀念先祖,中國人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用自己的方式緬懷先人。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地祭祀活動陸續開啟。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伯牙子期傳說》,點擊查看詳情!
    一、根故事伯牙子期紀念園牌坊2300多年前,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發生在今武漢市蔡甸區馬鞍山下的漢水古道。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上大夫伯牙奉君命出使楚國後,乘官船沿漢江而下。時值中秋節遭遇大雨,伯牙在今蔡甸區馬鞍山下的漢水古道停泊,撫琴自娛。
  •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又名伯牙琴臺,是中國著名的音樂文化古蹟,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 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瑟抒懷;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就視子期為知音。又路過武漢龜山,聽說子期病故,悲痛不已 ,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瑟。
  • 亳州《老子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原標題:亳州《老子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成為繼二夾弦和五禽戲後,亳州市第三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近日,國務院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我市《老子傳說》上榜。至此,亳州市已有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千古知音難覓,伯牙子期之交
    伯牙大驚連忙站起來說道:「失敬!失敬!敢問先生高姓大名?」 樵夫答到:「我姓鍾,名徽,賤字子期。」 伯牙拱手道:「原來是鍾子期先生。」 子期問道:「大人是誰?」 伯牙於是將自己是誰身居何職,到這裡幹什麼都說了一遍。
  • 古有八拜之交,知音難覓,世間再無伯牙子期
    知音難覓,伯牙子期。小編已經記不清是在小學還是中學的課本上學過這篇課文的了,但是依舊清晰的記得伯牙跟子期那動人的情誼,讓人潸然淚下,就連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有感觸!所以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回顧下伯牙跟子期那動人的情誼!
  • 伯牙和子期是如何相遇的,伯牙為何認為子期是知音?
    他能夠懂得伯牙的琴聲中所表達的東西,這讓伯牙感覺到非常的開心,世間竟有那樣一人能夠懂得自己,真是知音。當伯牙彈奏起讚美高山的曲子的時候,他會說這種琴聲雄偉而且非常的莊重,讓人聽起來就像是在描述泰山一樣的。當伯牙彈奏起描述流水的曲子時,他又會說這種琴音非常的寬廣,有廣闊的胸懷,就像是無邊的流水一樣。
  • 摔琴謝知音,伯牙跟子期
    上次我們講的是李白跟杜甫的相識相知,今日我們來講到伯牙跟子期的故事,畢竟友情難得可貴嘛,尤其是一個懂你的知音,遇到一個更是不容易。和鍾子期灑淚揮別的第二年中秋,伯牙早早按照約定來到當年兩人第一次初見的地方漢陽江口,可是伯牙久等不來鍾子期,伯牙只好用自己的琴聲召喚子期,過了好長時間,還是不見子期來,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他臨終過的時候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中秋相會的時候,好聽伯牙琴聲。
  • 一曲高山流水,彈出伯牙子期千古絕唱
    當時的一曲高山流水,卻彈出伯牙子期之間的千古絕唱。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音律精通,琴藝卓絕卻始終找不到能與他在音律方面之上的共鳴而十分苦惱,這個人就是俞伯牙。即使面對優美的景色,也不能讓他把系情於景,情景交融完全的融入進去。雖然在外人看來俞伯牙的琴音已經讓人沉醉其中,也是許多愛琴者無法企及的高超技術和音樂造詣。
  • 三尺瑤琴為君死——伯牙子期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對於一名琴師來說,最過痛苦的事情無外乎是沒有人能夠欣賞自己的音樂,所以在俞伯牙遇見鍾子期之前,能真正聽懂他琴曲的人屈指可數。那一天,伯牙途經一座高山之時下起了大雨,伯牙停泊在山邊避雨之時,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望著江起漣漪的場景,有感而發,開始鼓琴,就在這樣的時刻,他遇見了鍾子期。
  • 高山流水遇知音,成就伯牙子期千古流傳的佳話
    伯牙和鍾子期兩人的人生際遇,已經成為千百年來,最廣為流傳的知己佳話。說是春秋年間,諸侯亂戰,楚國是春秋五霸之一,反而能有不少平靜的時光。我們的主角伯牙,是楚國貴族,自小喜歡音律,最喜歡的事情便是撫琴。伯牙很有天賦,但伯牙更有毅力,因為學琴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伯牙是著名的琴師,還廣為流傳著他的種種傳說。據說伯牙的琴技已經到了一定的境界,沒有人可以再傳授他技藝,唯有天地間的渾然之音能夠啟發他,譬如高山巍峨之聲,譬如流水潺湲之聲。
  • 知音難尋,伯牙與子期那些不能不說的故事
    ,子期都能準確的道出他的心意,這樣的感情,應該是所有人的期待的吧。然而,第二年的中秋,伯牙來到約定好的地方,等了很久子期卻沒有出現,到了第二天,有人告訴他,子期不久之前身染重病,已經去世了。,這樣,每年的八月十五,他還能聽到伯牙的琴聲。
  • 子期一死,再無伯牙
    這世間,恐怕在沒有人能像伯牙子期一般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直到今天仍被人津津樂道。滾滾紅塵三千,無人再如子期那般懂我。伯牙絕弦,這再不彈琴的氣魄只因鍾子期的離開。世上無人欣賞,我亦不必彈琴。對於那些凡人來說,聽不懂琴音,那和對牛彈琴又有什麼區別?想必伯牙是真的愛琴,如此決絕,只為知音。
  • 伯牙子期的故事,你知道嗎?
    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伯牙用懷疑的神態問鍾子期,他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鍾子期笑著回答,是孔子讚嘆弟子顏回的曲譜,說完還不忘補刀,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