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電腦硬碟全換成M.2以後:東芝RD500 NVMe 1T固態硬碟裝機體驗

2020-12-25 科技潮玩說

前不久剛剛完成一次裝機,電腦的配置還不錯,根據自己的需求組裝了一臺能戰幾年的配置,處理器選了Intel的i9-9900KF,想著用幾年其他硬體還能升個級,處理器就不用那麼頻繁的折騰了,但是在硬碟的選取上,我做了一個失誤的決策,因為機箱後來做了水冷MOD,為了儘量的減少走線,直接取消SATA接口硬碟,因為機箱背部也是玻璃蓋板,更少的走線能換來更簡約、整潔的外觀,但是那幾天因為連續花了不少的錢買配件,為了節約成本只在主板上裝了一條500GB的M.2的固態,給系統盤分走200GB以後,只剩下不到300GB的存儲空間,時隔3個月以後,系統容量嚴重告急,於是就有了這次的加裝硬碟的經歷,先上機箱鎮樓。

在裝機完成的一段時間裡,上一臺電腦裡硬碟直接拆下,在桌子下面掛了一個硬碟櫃,機械硬碟本身的讀寫速度就很讓人著急,在掛了硬碟櫃以後,每次點開硬碟櫃都是需要等3秒左右,因為機械硬碟放在硬碟櫃裡的時候,會智能休眠,不使用硬碟裡面文件時,它就停轉了,現用現轉的使用體驗極差,每次等那麼3秒鐘都像看電影卡了一下,有一種浪費了這臺電腦配置的感覺,於是就想著弄一條容量大一點的M.2,插在主板的另外一個插口上,然後趕快把這個讓人著急的硬碟櫃替換掉。

選購的過程這裡就不贅述了,最後選擇了一條東芝RD 500 NVMe固態硬碟,容量直接上了1T,關注儲存行業動態的朋友應該有所耳聞,東芝已經更名為「鎧俠」了,雖然這款固態硬碟包裝上製造商已經改成鎧俠了 ,但是產品貼紙上還是TOSHIBA,很期待明年四月的新形象包裝會是什麼樣的。

上手開箱

先來看包裝,黑色紙質包裝盒,因為NVMe固態硬碟體積比較小,這類固態硬碟的盒子都不大,正面是硬碟的渲染圖,右下角貼的是防偽驗證碼,右上角標示了硬碟容量。

包裝背面是一些產品的基本信息,沒有什麼特別要介紹的地方,從產品的外包裝上看不出它是一條針對電競玩家而推出的固態,包裝上沒有任何的與遊戲、電競有關的介紹,行事比較低調作風。

打開包裝取出硬碟,塑料的保護殼,NVMe固態硬碟進化到現在的形態,說白了就是一條電路板,它與「盤」的字面意思已經沒多大關係了,只是大家習慣的叫它做「盤」而已,除了硬碟以外還有使用指南、保修條款以及一張特別標示怎樣從保護殼中取出硬碟的示意圖,以防止用戶操作不當,直接將硬碟掰斷。

再來看硬碟上的控制器和顆粒,首先是正面的8通道控制器,控制器下面是並排的4顆TLC存儲顆粒,表面貼了一張硬碟型號的貼紙,查找資料了解到,這些存儲顆粒為96層 3D BiCS FLASH TLC東芝自家產存儲顆粒,TLC是目前固態上普遍使用的一種顆粒,更貴的MLC顆粒使用經壽命雖然更久,但是價格直接翻倍,性價比目前來看還是TLC顆粒更好。

背面也能看到4個存儲顆粒,表面貼著型號貼紙。

安裝過程

安裝固態到主板上,首先就要拆機了,這個機箱是開放式的機箱結構,但是因為做了水冷管路,想要從主板上拆點什麼下來,還真是不太好操作,一是怕把水管碰斷,二是不太好伸手進去,不管怎樣,硬碟總是要裝的,說拆就拆,拆之前先整體說下機箱的硬體配置,方便後面跑分時作為參考:

CPU:i9 9900KF

顯卡:七彩虹 RTX 2060 SUPER Vulcan X OC-V

主板:ROG MAXIMUS XI HERO (WI-FI)

內存:芝奇 皇家戟 DDR4 3200 16GB * 4

NVMe固態硬碟根據長短的不同型號命名也不同,這條是標準的2280外形,臺式與筆記本通用的一種形態。

主板上共有兩條可插NVMe固態硬碟的插槽,一處是接近CPU的部位。

此處的插槽支持NVMe、SATA雙協議,也是接近CPU的位置,在電路傳輸的速率上較有優勢,所以一般將系統盤都插在這裡。

顯卡的下面是另外一個固態硬碟插口。

兩處插口都自帶散熱馬甲,散熱片背面是導熱膠,壓在固態上時,能保證固態與散熱條的接觸面積,增強散熱性,NVMe固態硬碟在工作時散發的熱量不容小覷,且溫度對讀寫速度有著不小的影響。

為了測試RD 500 NVMe固態硬碟的讀寫性能,不影響測試結果,我們就將它插在了接近CPU的那條插槽上,其實實際影響應該並不大,距離近一些只是心理安慰而已,電的傳輸速度在這麼短的距離內怎麼會產生實際的差異呢。

使用體驗

機箱拆裝的過程我們略過不贅述,直接來看電腦點亮以後的實際使用體驗,首先是進入系統後,進入磁碟管理,對新硬碟進行分區識別。

硬碟識別成功,我們看到實際的可用容量是931.50GB。

接下來就是格式化硬碟給硬碟分配一個新盤符。

硬碟盤符分配成功,點擊右鍵查看了一下磁碟屬性。

使用CrystalDiskInfo查看硬碟的更詳細屬性,是一個新盤,讀寫記錄都是0GB,通電次數僅有3次,通電時間0小時,健康狀態100%,目前工作溫度是28℃。

另外東芝自家也有磁碟管理軟體,叫做SSD Utility,下載安裝成功後,也能看到硬碟的使用狀況以及健康狀況。

使用CrystalDiskMark對硬碟讀寫速度進行測試,跑分顯示讀取速度為:3456MB/s,寫入速度為:3242.7MB/s,達到了官方給出的標稱速度,根據官方給出的隨機讀寫速度顯示,硬碟的隨機讀取速度為:640,000 IOPS,隨機寫入速度為:600,000 IOPS。

使用官方軟體SSD Utility測試讀寫速度,我們得到了一個比較保守的成績,讀取速度為:3164MB/s,寫入速度為:3020MB/s,隨機的讀寫速度分別是:752.32MiB/s與584.05MiB/s。

實際傳輸大體積文件做了個簡單體驗,15GB的文件本盤內複製的速度是3.13GB/秒,5秒鐘不到的時間就複製完畢,想要截圖竟然要拼手速。

30GB的文件從另外一塊NVMe固態硬碟複製到RD 500中,用了不到10秒的時間,通過動圖我們感受一下文件的傳輸速度。

3GB的視頻文件能夠實現跳盤符之間秒傳。

通過USB3.0接口外接固態移動硬碟傳輸文件的速率達到了外接固態硬碟的峰值速率,為:308MB/秒,這樣一來,摘掉之前外掛的硬碟櫃,電腦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自身內部文件傳輸以及外接存儲設備的傳輸,都有了不小的提升,相比外接硬碟櫃的使用體驗,是吸管變下水道的變化。

再來看遊戲的體驗,以目前的遊戲體積動輒幾十GB甚至上百GB的體積來看,硬碟對遊戲性能有著不能說決定性的影響也一定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首先使用《孤島驚魂:新曙光》遊戲內自帶的測試軟體,來測試一下更換硬碟前後,遊戲運行幀率上的變化。

在遊戲轉移到RD 500之後我們跑分測試得到了平均72幀的成績。

更換硬碟之前,遊戲放在機械硬碟中的成績是平均54幀,遊戲幀率有了7幀的提升,雖然提升數值並不是特別巨大,但是在喜歡玩FPS遊戲的電競發燒友手中,這提升的一點點幀率可能在比賽中帶給玩家更流暢順滑的畫質,對於遊戲的勝利會有一些幫助。

接下來使用《古墓麗影:暗影》自帶的測試軟體對遊戲幀率進行了測試。

其成績為平均幀率:50,並沒有進行前後的對比測試,進入遊戲讀取等待時間有明顯縮短。

最後又體驗了競速遊戲《極品飛車》,因為遊戲的畫質需求並不會達到硬體的極致性能,所以就沒有測試硬碟對遊戲幀率的影響,同樣在遊戲過場動畫和進入的讀取速度上重點體驗,速度提升還是能夠感受得到的。

體驗總結

自從電腦換上了這條東芝RD500 NVMe 1T固態硬碟以後,電腦實現了全NVMe固態的日常使用體驗,開機速度自然不用說了,WIN10系統下幾秒開機是常規操作,在程序開啟速度上的提升感受明顯,尤其是大型遊戲的開啟速度,比機械硬碟時的開啟速度提升甚巨,也可能是我沒經歷SATA固態的使用,直接上NVMe固態硬碟,有一種剛剛進城的感覺,至少,現在每次點開內容庫存儲盤符,電腦不再卡頓了,也沒有浪費這次裝機的這些配置,以上就是這次升級固態硬碟的使用感受,希望能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讀寫均超3000MB/s 閃電之速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裝機體驗
    現在裝機,沒有裝一個固態硬碟你不好意思曬單。即使你的處理器主板再牛B,沒有固態硬碟來打配合也是白搭。誇張點說,如果還配個機械硬碟那電腦速度慢起來真能夠讓你懷疑人生,我到底是不是攢了一臺新機器。因此想要榨乾新電腦的性能潛力,一塊高速的NVMe固態硬碟必不可少。
  • 3000MB/s讀寫帶來的PC體驗升級,東芝RD500固態硬碟評測
    去年的時候,由於機緣巧合購買了遊戲本,硬體配置方面還是不錯的,但在安裝和運行遊戲的過程中,卻給了我不太好的體驗——速度太慢,多少讓我有些失望。而在於朋友的交流中,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硬碟上,機械硬碟的速度拉低了整體的遊戲體驗。而在前段時間,東芝發布了兩款固態硬碟:RC500和RD500,特別是RD500讓我眼前一亮。
  • —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評測
    作為一名經常DIY愛好者,特別喜歡折騰各類數碼產品,通過我關於固態硬碟的原創就可以看出,本人比較喜歡折騰固態硬碟的各類玩法。固態硬碟本身的性能、可靠性是一切玩法的基礎。經手過不少固態硬碟,每一款都經歷過跑分等基本測速。但是近兩年來折騰過的固態硬碟跑分和性能一直在一個瓶頸,沒有太大的突破。
  • M.2固態硬碟怎麼安裝在桌上型電腦上?M.2固態硬碟SSD安裝圖文教程
    如今SSD固態已經是硬碟的主流趨勢,目前主流市場中的固態硬碟主要分為兩種接口類型,分別為SATA接口和M.2接口,其中SATA接口的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的接口完全一致,所以通常安裝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參考機械硬碟安裝方法即可,還有一種接口就是M.2接口,小巧不佔空間,購買M.2接口固態一定要認證NVMe協議的,打破SATA協議速度瓶頸
  • 東芝移動硬碟靠譜嗎?TOSHIBA V8 CANVIO系列2.5英寸移動硬碟體驗
    #315數碼紅榜#前言之前在我的文章(畢業一年工科男的桌面:Mac 外接顯示器的日常)分享過,我畢業以後就一直用Mac外接顯示器作為日常使用的工具。而我的MacBook Air筆記本又只有256G儲存空間,外接硬碟成為我日常必備。之前使用的移動硬碟是小米路由器1代上面的東芝移動硬碟,使用感受還不錯。這次需要更換硬碟的時候,就不由自主的關注了東芝的移動硬碟,最終看上了這款V8系列的2.5寸移動硬碟。外觀非常簡潔,可以和Mac即插即用,所以就剁手了,和廣大網友分享一下。
  • 1T機械硬碟,即是電腦存儲空間
    1T機械硬碟什麼意思?這要分兩個問題來回答,首先,1TB指的是容量,也就是1024個GB。而機械硬碟,即是傳統普通硬碟,也叫做HHD硬碟,是幾年前非常主流的硬碟方案,自從有了SSD固態硬碟的出現,機械硬碟的存在感也逐漸變低了。
  • 讓電腦極速運行,三星970EVO-PLUS固態硬碟,速度不再靠吹!
    ,裝有固態硬碟的電腦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讓電腦告別卡頓,電腦運行速度還真不是靠吹出來的。4500MB/s,目前市面上最高技術類型的固態硬碟為NVME協議的M.2-2280固態,這種類型的固態硬碟出現實現了電腦開機只需3秒的夢想。
  • 建興T11 Plus 256GB固態硬碟體驗
    兵貴神速,電腦慢,你忍不住!有個說法是,人們總是嫌手裡的電腦不給力,要麼隔兩年整體大換血,要麼不停折騰升級配件;多虧固態硬碟(SSD)10年來的技術進步,到了2018年,只需幾百塊就能給老設備加一塊固態硬碟(SSD),從此開機10秒進桌面、半分鐘拷倆大片,比勞民傷財的「板U內存顯卡升級」擁有更實惠的提速效果,因此大夥都樂此不疲。
  • 新年提升新動能 金士頓M.2 NVMe高速固態硬碟
    俗話說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要想新年有新成績,電腦升級必不可少!以前升級,處理器或者顯卡是第一位,但是現在升級首選M.2 NVMe固態硬碟,因為M.2 NVMe固態硬碟相較機械硬碟或者SATA3固態硬碟帶來的性能提升比處理器等配件帶來的性能提升更明顯。比如開機速度大幅縮短、比如程序加載時間大幅降低、比如數據傳輸速度大幅提升,諸如此類不是處理器或者顯卡能夠帶來的使用體驗的提升。
  • 東芝TR200固態硬碟評測 到底怎麼樣
    打開APP 東芝TR200固態硬碟評測 到底怎麼樣 發表於 2019-05-10 14:41:12 在今年的China Joy展會上,東芝展示了旗下3D NAND的消費級固態硬碟TR200 SSD。
  • 電腦固態硬碟安裝方法及注意事項介紹,裝固態硬碟不要鬧笑話了!
    ,另一種是M.2類型的晶片固態硬碟,2.5英寸的類型固態硬碟適合所有桌上型電腦,但未必適合所有筆記本電腦,因為有很多型號的筆記本電腦沒有SATA接口,電腦主板上只有M.2接口,只能安裝M.2類型的晶片固態硬碟,如果筆記本電腦上自帶光碟機的話,那可以給帶光碟機的筆記本電腦改雙硬碟,因為光碟機接口一般都是SATA接口,我們需要拆除筆記本電腦的光碟機,然後自行購買一個叫
  • 電腦用久了太卡怎麼辦,介紹幾款固態硬碟來幫你
    而對於愛玩電腦的年輕人來說,電腦這麼卡,速度這麼慢真的很惱人,所以電腦也是需要換新。如果重新買一臺電腦,這個花銷可就大了。其實電腦卡頓,可以嘗試換個固態硬碟,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固態硬碟的話,那我們就介紹幾款固態硬碟給大家參考一下。
  • 客戶問我他自帶的固態硬碟應裝在電腦哪裡?看固態硬碟後我無語!
    剛剛有位客戶來我店裡給他電腦加裝固態硬碟,固態硬碟是客戶自帶的,他要求我把他自帶的固態硬碟裝到他的電腦內和把電腦作業系統轉移到固態硬碟內,客戶說他自己打開電腦主機箱卻找不到裝固態硬碟的位置,先看這位客戶自帶的固態硬碟硬體。
  • 高速NVMe固態硬碟購買攻略
    但其實給固態硬碟投資其實非常划算,說起來只換一個部件就讓整個電腦有脫胎換骨般提升,類似頂級CPU、高性能顯卡之類的,可能效果都沒有一塊固態硬碟來得明顯。今年618時節,讓咱們一起看看高性能NVMe固態硬碟的方方面面!
  • 何以裝機必備?固態硬碟對比機械硬碟究竟好在哪裡?
    在近4-5年前,電腦上所搭載的硬碟基本上都是機械硬碟,那時候的固態硬碟由於售價高,所以固態硬碟的普及度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廣泛。今天,幾乎所有的電腦整機出廠都至少搭載一塊固態硬碟,甚至是搭載1TB容量的純固態硬碟,而沒有機械硬碟的影子。
  • 鎧俠(原東芝存儲)EXCERIA PLUS 極至光速 固態硬碟評測:從Toshiba...
    聊起鎧俠固態硬碟,絕大部分人可能會頭腦一黑,沒有任何的認知和感官;可說起鎧俠的前身,Toshiba東芝,情況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在固態硬碟行業,曾經Toshiba,如今的鎧俠是繞不過的品牌;無他,Toshiba是快閃記憶體技術的開山鼻祖,早在1989年,Toshiba便首次發布了NAND快閃記憶體結構,並持續在快閃記憶體行業進行技術創新,其中東芝提出的3D-NAND架構,更是讓固態快閃記憶體的成本迅速降低,加速了整個固態存儲行業的普及。
  • U盤形狀的Nvme固態移動硬碟,實測速度933MB/s
    硬碟從之前的大約130MB/s速度機械硬碟,到後來500MB/s左右SSD固態的普及,還是經歷了一段時間。但最近Nvme的固態硬碟發展起來相當快,急速讀寫確實在用戶體驗方面出色不少,只要主板支持,大多數人都會選擇Nvme。
  • 國產高端主控崛起,建興T10 Plus固態硬碟體驗
    說起固態硬碟,也就是大家常說的SSD,目前伴隨著消費級SSD的普及,基本也已經進入了1元1G的時代,幾乎個人電腦都會配備SSD作為主要配件了。可你是否知道,真正實用國產主控的SSD並不多,而今天我要體驗的產品,就是採用了國產高端主控而真正實現純國產SSD的建興T10 Plus固態硬碟。
  • 筆記本更換固態硬碟,光碟機位換機械硬碟
    首先,可以更換CPU和內存、硬碟都是選項,由於我的筆記本內存已經足夠了,而CPU在筆記本中更換麻煩而且成本高沒有必要換。所以選擇更換了硬碟,從機械硬碟換為固態硬碟,然後把機械硬碟放到光碟機的位置。首先打開筆記本,各型號方法基本上差不多,取下電池。
  • 魚龍混雜,固態硬碟品牌怎樣挑選?
    但存儲類產品就要小心一點了,尤其是現在主流的固態硬碟,由於固態硬碟的結構簡單(快閃記憶體顆粒+主控),而快閃記憶體、主控都有很多廠家在做、質量也參差不齊,導致下遊的SSD品牌眾多、魚龍混雜,用戶稍不注意,就容易掉進坑裡,下面,我以固態硬碟的品牌作為切入點,帶大家了解一下現在市面上的主要消費級固態硬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