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老字號探訪 南京理髮店輝煌成追憶(圖)

2020-12-23 青島新聞網

  探訪時間 7月1日至5日探訪地點 中山路南京美發美容店

  中山路上的南京美發美容店,始建於1936年,距今已經有將近80年的歷史,可以算是青島存在至今最老的理髮店。「在最鼎盛的時候,我們在中山路片區有6家分店。」南京理髮店中山路店經理陳金山回憶著昔日的輝煌,「那時候門庭若市,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門口都要排很長的隊,得等到年三十下午三四點鐘才能關門。」他告訴記者,曾經能在「南京」這種理髮店當理髮師,比當公務員還難。

  現在,輝煌已成追憶,而如何生存則成了一道必答題。

  像回到上世紀80年代

  「這裡的時間走得特別慢」

  張彥是南京理髮店的老顧客,已經光顧這裡25年了。「以前,這裡的理髮師經常參加全國的比賽,都是拿大獎的,手藝很好」。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南京」的生意卻日漸冷清,顧客以中老年回頭客為主。

  市政府東遷加上幾次中山路的改造,讓這裡的人流變得越來越少。現在只剩下中山路和雲霄路上的兩家店了,兩家店的經營狀況差不多,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和年輕人,店裡的絕大多數是像張彥這樣的老顧客。「現在的人比那時候少多了,來這的基本上都是40歲以上的人。」張彥告訴記者。

  楊師傅今年41歲,每天早上9點,她都會乘坐公交車從東部前往位於中山路上的南京美容美髮,開始一天的工作。41歲的她,是這家店「最年輕」的理髮師。

  「這裡的一切都跟上世紀80年代一樣。時間仿佛走得特別慢。」陳金山經理對記者說。

  不變難敵萬變

  「缺乏行之有效的對策」

  除了受中山路整體客流減少的影響,從90年代開始,經營更為靈活和頗具個性的大量個體私營理髮店雨後春筍般出現,使「南京」這種老牌國營店鋪受到嚴重衝擊。

  一方面瓜分了大量的客流,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讓「南京」最為驕傲的品牌價值——各種各樣的全國技能比賽冠軍。「現在都沒有那種比賽了,顧客也就不那麼在乎了。」店長說。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南京」似乎沒有採取多少行之有效的對策。

  「現在的理髮店都是理髮的一個人,卷頭髮的一個人、洗頭的一個人,我們還是過去那種洗剪吹一人包攬。而且還和幾十年前一樣,男顧客由男師傅理髮,女顧客則交給女理髮師。」陳金山說。

  26歲的周女士在中山路附近工作,她曾經在同事的推薦下去南京美容美髮感受過,然而她的消費體驗卻並不好。「這家店還是比較適合中老年顧客,現在年輕人追求時髦,對理髮師、理髮店的裝修與服務等都很挑剔,南京理髮店在這些方面沒有優勢。」周女士說。

  不過南京理髮店工作人員夏先生卻另有一番見解,他認為理髮行業的市場早就高度細分了,「南京」要做的就是堅守住老顧客。「我們為什麼沒有上彩漂、挑染這些項目,一些頭型也都很老,主要是我們的顧客群不需要那些東西。我們就是想做一個純粹的理髮店,你要是多拿40塊錢去讓那些新興的理髮店剃鬍子,人家也不見得給你剃呀?」

  難招新技師

  「很多技術好的人都走了」

  然而這些不變,真的能適應市場的改變嗎?

  「很多技術好的人都走了,自己去開店了」張彥說,原來中山路上這家「南京」是有兩層的,現在因為客人太少,上面那層也不用了。店員不斷的流失,卻沒有新的人員補充進來。現在中山路上的南京美容美髮,只剩下四名理髮師了,而且都是四五十歲的年紀,究其因是工資沒有吸引力,年輕人招不來。

  關於南京理髮店的未來,記者曾想採訪他們的總經理張立榮,但可惜他人在國外。辦公室工作人員夏先生表示,「顧客群體就這麼大,我們不需要招新人。雲霄路上的店這兩年倒是找了幾個新來的,都是30多歲左右。」夏先生說,南京理髮店一直堅持國營企業的運行模式,五險一金、年假之類的東西一概不缺,理髮師傅也是早九晚六的上下班,這些東西是很多個體理髮店無法保證的。他認為,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理髮店,「南京」做下去,「應該沒有問題」。

  連結

  部分「老字號」靠出租維持生計

  在記者的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在中山路,還有一批老字號甚至不能像南京理髮店這樣靠本行餬口,只能靠吃租維持。

  青島打字機商店的老闆韓家楹對記者坦言,這家1923年成立的小企業目前的狀態就是在等著僅剩的十名老員工退休。1997年,這家公司為了應對困局,另外成立了青島久力辦公設備有限公司,銷售複印機、印表機等現代辦公用品,並在電子信息城租賃店鋪企圖吸引更多的客戶,但這種努力還是以失敗告終。

  「你能相信嗎,現在我們公司每年毛利五萬!」韓家楹有點自嘲似的對記者說。而設在電子信息城的店鋪,也早已因為付不起房租又撤回了中山路老家。打字機商店的一樓和二樓早已經租給某品牌鞋店和某快餐企業,而連接曾經壟斷青島市打字機銷售的打字機商店與中山路的,只有二樓快餐店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門。

  在這種境遇之下,能不能保住 「老字號」這塊牌子已經不是一些企業管理者最關心的問題,慢慢的送走一批老員工,等到老字號的房子空出來,再以每年幾十萬的價錢出租給那些希望在中山路掘金的人,成為他們不願意明說的想法。但是,以中山路商圈目前吸金能力逐年減弱的態勢,租金收益又能紅火多少年呢?

相關焦點

  • 去過青島旅遊的朋友,青島的商業街,中山路,你去過嗎?
    青島的老字號大多是聚集在老城區,也就是當時的市中心,以大抱島為核心,以中山路為龍骨的商圈,老青島人送給這片區域一個好聽的雅號,叫街裡。那時候的大商人小商販在老街區為生計而忙碌,為事業而奮鬥,他們靠雙手靠誠信,一筆一畫地書寫在城市百年商業版圖上,造就了一大批響噹噹的老字號。
  • 全國187條中山路 廈門中山路建於1925年(圖)
    圖①:上世紀80年代的南京新街口及中山東路。圖②:中山東路和南京圖書館。圖③:南京中山路新街口的孫中山雕塑。李建飛攝 圖④:廣州中山六路資料圖片。陳鏗提供 圖⑤:廣州中山六路。鄧圩攝 圖⑥圖⑧:上海外灘老照片。張姚俊提供 圖⑦:上海外灘。張姚俊提供有人說,「有多少城市,就有多少中山路」。「到中山路購物,去中山街享美食、看展覽、觀演出……」這是很多不同城市市民都曾有過的經歷。大量的中山路有何歷史淵源?以南京、廣州、上海為代表的各地中山路又有何特點?在孫中山誕辰147周年之際,讓我們走近中山路,回味歷史,感受變遷。
  • 南京通過線下探訪、VR實景、視頻直播等追憶烽火歲月
    2020-09-03 11:06圖文來源: 龍虎網 我市通過線下探訪、VR實景、視頻直播等追憶烽火歲月
  • 南京的老字號餐館消亡史
    作為十朝都會的南京,餐飲業還是相當發達的!更有過許多百年老字號餐館。但是,目前還在營業的百年老字號餐館,只有馬祥興一家了。
  • 南京新街口曾經扎堆的「老字號」如今去哪了
    洪 葉 丁茜茜攝中山路拆掉的勝利電影院,僅在德基廣場留個門臉。作為傳統商貿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曾擁有上千家老字號,如今「存活」下來且被評定為「南京老字號」的,不足1/10。是市場大潮淘汰,還是城市拆遷驅離,讓老字號紛紛「淡出江湖」?近日,記者搜羅歷史資料,尋訪市民記憶,從街頭巷尾尋找飄零的城市老字號,求解老字號重獲新生的「商業密碼」。
  • 交通便利房租低 中山路商圈大廈租售現暖流(圖)
    上世紀30年代,是中山路最輝煌的時期,青島的經濟文化進入繁榮時期,步入鼎盛的中山路成為青島的金融中心,而青島的本土老字號大都集中在這裡,順興樓、春和樓、宏仁堂、盛錫福、亨得利等眾多商家都借中山路的商業氛圍而崛起。  「身穿謙祥益,頭頂盛錫福,手戴亨得利,看戲上中和,吃飯春和樓,看病宏仁堂」,是青島「土著們」對遍布於中山路上的老字號的溢美之詞。
  • 穗華口腔:中山路的商業歷史悠久
    在繁盛時期,這裡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號店鋪。放眼遠望,兩旁騎樓店鋪招牌密密麻麻,老店鱗次櫛比,一派繁華商都的氣象。歷經歲月的洗禮,這裡的老字號,一度成為了廣州的代名詞。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山四、中山五路仍有20多家名聲遠播海外的老字號,包括建於乾隆初年的致美齋醬園,道光五年(1825)的三多軒(原址在附近的高第街),鹹豐末年的新以泰,光緒年間的孔旺記、滄洲腊味店、惠如樓、妙奇香,還有大學鞋店、豔芳照相館、李佔記鐘錶店、新大新百貨公司、新陶芳大酒家、一樂也理髮店、華北飯店等在全國都頗有名氣的老字號。
  • 尋訪南京的中山大道—中山路
    走過中山北路,便來到了中山路,中山路北起鼓樓廣場,南到新街口廣場轉盤,是南京最繁華的街道之一,中山路長約兩千米,道路兩側分布著江蘇廣電城、鼓樓醫院、口腔醫院、南京大學、南京地鐵大廈、金陵中學、人民中學、金陵飯店以及德基廣場等重要建築和機構。
  • 品讀南京| 南京老字號的「味道」
    受訪者供圖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美食,這些美食背後的故事,本身就隱含和彰顯著一個城市的品格與特質。而作為文化的一種鮮活載體,老字號菜館能做的事情,就是為人們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馬祥興、安樂園、綠柳居、奇芳閣、江蘇酒家、六華春、永和園、四鶴春、包順興、三六九麵館、劉長興……不少老南京人會如報菜名般脫口而出許多餐飲老字號的名字。
  • 探訪長沙中山路,尋找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城市記憶
    如今這裡成了遠近聞名的菜市場一條街。老長沙人說,「有記憶以來,接貴街菜市場熙攘的抹不開的人群,邋遢的永不清澈的土地,是我能回望的所有人生過往的質地。」1958年中山公園被改建成青少年宮。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變遷,形成了今天的百年老字號的「又一村」。位於中山路南側,與青少年宮隔街相望的「又一村大酒店」今天依然存在。
  • 高清:滄口下街輝煌不再 昔日繁華媲美中山路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人開始修建膠濟鐵路,大量流落的難民聚居與此,這塊靠海靠鐵路的窪地百年來成了「棚戶區」的專有名詞。1901年,膠濟鐵路通車運營後,滄口火車站隨之便成為過往商客匯聚、水陸貨物在此裝卸轉運的繁盛之地,滄口作為進出青島的必經之地。下街向東擴展,形成一條和滄口火車站鐵路線平行的、更為繁華的滄口大馬路,即今天的四流中路,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 讓老字號回歸中山路商圈 思明區政協委員建議打造美食城
    廈門的「老字號」曾在中山路抱團經營,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部分「老字號」退出了中山路。思明區政協委員認為,如今的中山路遊客聚集,應讓「老字號」抱團發展,在中山路商圈打造「老字號」美食城,讓遊客能更好地體驗廈門的飲食文化。  【抱團發展】  利用空間打造美食城邀外地「老字號」一同進駐  飲食是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
  • 名單增至93家,南京「老字號」再次擴容!
    記者日前從市商務局了解到,經過最終的公示環節,我市第四批南京老字號認定工作正式畫上句號。最終南京老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溧水賓館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上榜。至此,我市經過認定的「南京老字號」總數已達93家。
  • 南京老字號餐館,老南京的你知道幾家?
    但是南京老字號餐館的味道卻永遠留在老南京人的記憶之中。經濟、實惠,口口相傳。來南京,藍小京一定要帶你去這些經典老店。三星糕團店(瑞金路店)人均:¥8地址:白下區瑞金路商業街推薦理由:老字號糕團店,雖有些「英雄末路」,但好味道還是保持著。
  • 南京:全國第一條中山路
    南京中山路揚子晚報記者 陳鬱中山路由來民國城市道路系統的藍本南京的中山大道最初的名稱叫「迎櫬大道」。它是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南京城裡的第一大工程」,也是民國時期首都道路建設的標誌性工程。  根據專家的研究,全國中山路的紛紛命名,正是始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第一條中山路之後。中山大道改變了中國歷史上以君臨天下的王朝政治中心作為城市中軸線設計原點的傳統理念。著名地方史專家薛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南京的中山路並非僅僅為了運送孫中山靈柩而建。
  • 潮店探訪:Nice……這或是最有個性的傳統Barbershop(理髮店)
    在什麼都推銷的現實社會中,想找到一家環境舒適,技術過硬、沒有會員推銷、充值卡推銷、層層服務推銷的的理髮店,似乎已經變得很難,但是,在這個時代仍有人在堅守「尊重歷史,正視自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推薦額這家在深圳的男士理髮連鎖店,SurpassNine Barbershop ,以「古法、純正」的油頭修剪,宣告:「我們,就是想要「剪出歷史的形狀」!
  • 8家老字號中餐館,一同追憶老上海的味道
    8家老字號中餐館,一同追憶老上海的味道 2020-09-06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夫子廟魁光閣成茶葉店 老字號秦淮小吃日趨沒落
    資料圖片  東方網2月20日消息:近期,南京正加緊制定《秦淮風味小吃製作標準》,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各方努力,全面提升秦淮小吃品質,做南京人喜愛的秦淮小吃。外地遊客到南京,夫子廟是行程中最重要的景點之一,到了夫子廟,當然少不了要品嘗品嘗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湖南長沙火宮殿並稱為中國四大小吃群的秦淮小吃。
  • 南京淪陷時中山路被篡改為松井路?或為紙上談兵
    作為民國政府首都,歷史上在南京發生的軼聞趣事自然不勝枚舉,多年來民間產生不少疑惑、謎團,這不足為怪。您知道嗎?民國曾經有過中山路等幹道路更名潮。近日,媒體又爆出南京淪陷期間,中山路曾經被篡改為松井路的舊聞。  為此,筆者專門查閱了有關歷史資料、珍稀檔案,進行梳理,細數民國南京道路的歷次更名風波,助您揭開個中真實情況。
  • 細數民國南京道路更名風波 中山路曾被篡改為松井路
    原標題:國府路改「林森路」 挹江門變身凱旋門導讀:荒唐之事源自一本名為《今日之南京·1938》的舊書,南京晚報社出版部1938年正式出版,書中提及,中山路是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日軍佔領南京後,幾經斟酌,擬改為昭和路。但這個名字報到日軍軍部卻碰了釘子:天皇如此神聖,怎能命為路名,任人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