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學識淵博的流浪大師沈巍爆紅網絡,之後引發一眾網紅蹭流量炒作。在熱度即將降下之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垃圾分類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這一事件將流浪大師又送上了熱搜。
熱評有人言:「沈大師搞垃圾分類的時候全上海的人都去旅遊了,現在全上海都在搞垃圾分類沈大師去旅遊了。」這句笑言人們聽聽便過,可對於沈巍這個淪落到流浪街頭的公務員來說,卻蘊含了多年的心酸苦楚。
平凡又不甘平凡
沈巍出生於1967年,是上海人,直到工作時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他親緣淡薄,雖然當時仍有雙親弟妹,可與他們關係並不好,原生家庭或許也是導致其流浪26年的源頭。
沈巍少時便喜讀書,尤其是畫畫和歷史方面的書籍。在父親的不認同和嚴格管教之下,沈巍總是偷偷看書。後來沈巍聽從父親安排,選擇在上海某所大學就讀審計專業,畢業後也循規蹈矩地進入了上海徐匯區審計局工作,成為一名人民公僕。
沈巍親緣淡薄,便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歸屬感。即使不喜歡審計專業,他也工作得很勤奮,每天很晚才回去,甚至有時候還住在辦公室。按理說,這是體面又有地位的工作,繼續如此循規蹈矩下去,沈巍本可以有體面的生活。可正是這份工作成為了沈巍生活的轉折點,平凡的他又不甘於平凡。
進單位的第一天,沈巍就發現垃圾桶裡扔了許多紙,他覺得不該浪費有用的東西,便撿了起來。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每天沈巍都會撿起他認為有用的紙張,有時候是報紙,有時候是只有一面印有字的紙。他是為了節約和儉省,也並不以此賣錢。可沈巍的行為並不被別人理解。
撿了幾年垃圾後,同事們均認為沈巍腦子有問題,喜歡撿垃圾,還有人投訴他。1993年,這種尖銳的同事間的衝突使得領導找到了沈巍,給他辦了病退,兩千多元的工資照發。
工作不順,沈巍便回歸家庭,可家人也認為他腦子有問題,很丟人。而後幾年間,沈巍和家人的矛盾衝突不斷惡化,先是賭氣出來租房,後是與家人斷絕關係。在搬來搬去的租房生涯中,沈巍也不招人待見,每每被鄰居投訴。自我放逐的沈巍索性正式流浪街頭,做著不甘於平凡的事情。
垃圾分類的博學之士
若只是如此,沈巍便與普通的不幸流浪漢無異,也並沒有什麼值得大眾關注的地方。可他卻有著顯著區別於別人的理念與學識,與其流浪經歷兩相對比起來,衝突和反差巨大,沈巍這才走入了大眾視線。
近幾年,沈巍多在上海楊高南路地鐵站附近流浪,儘管撿垃圾的他就像個拾荒者,可頻繁出現在眾人眼中這許多年,也能混個臉熟。漸漸地,有人注意到了沈巍與別的流浪漢不同的地方。
這個蓬頭垢面的流浪漢居然喜歡畫畫和讀歷史方面的書,能用標準的普通話很流暢有邏輯地大談《左傳》、《尚書》之類的國學經典,他還對企業治理和各地掌故有著自己的認知,脾氣也不錯。這一下子就讓他從眾多流浪漢中脫穎而出了。而今小視頻類自媒體是流量大頭,沈巍的表現被有心人拍攝並上傳之後,一下子進入了大眾視野,引起廣泛討論。
當有人採訪沈巍時,他表示喜歡這樣流浪的生活,能自由地實行自己垃圾分類的理念,可以自由地畫畫,讀歷史方面的書也不用再偷偷地看,更不會有人來回投訴他,對他指指點點說他腦子有病。對于堅持了多年的垃圾分類,沈巍認為這是國家提倡的源頭治理法,應該積極響應。人們不去嘲笑製造垃圾的人,反而來嘲笑和誤解撿垃圾的人,這讓他很不理解。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對於沈巍,網上褒貶不一。筆者在為其經歷唏噓之時,卻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人很多不幸經歷都可以從原生家庭中找到源頭。闊別十年,沈巍在父親臨終前曾久違地收拾乾淨自己去見他。父親深深地悔恨自己此前的作為,還不住地扇自己的臉。父子二人最終還是解開了心結,沈巍也與其家人過了個團圓節。
沈巍的家庭是被他傷害很深的一方。聚少離多的家庭生活,罔顧兒子意願安排其前半生的父親,不支持甚至根本不理解沈巍理念的家人,在沈巍工作遭受挫折卻未幫其兜底的家庭。試問若能從家庭汲取到溫暖和力量,沈巍怎會流浪和自我放逐多年?這是其最大的不幸。
可沈巍的遭遇更多是自己導致的,人生的許多選擇都將其推向後來的境遇。面對父親的強權,他明明有很多機會可以試著與父親溝通,可他卻顯然並未努力嘗試。在被病退之後,卻絲毫不知向家人服軟,尋求支持,反而任由矛盾衝突激化。
沈巍讀了那麼多年歷史書,深受國學浸淫,可卻絲毫不見其履行孝道。明明家人二人並無深仇大恨,卻能發展至斷絕關係的地步。若說只有家人方面的原因,那是不可能的。
明明是在提倡這麼好的垃圾分類,明明有著學問談吐,可卻不做出努力試圖影響周圍的同事理解他,加入他。工作的那些年裡,哪怕是稍微向領導提一下,爭取到他的理解,也不至於後來被同事們當做怪胎。
身為人民公僕,沈巍有自己的理念只顧獨善其身,卻絲毫不曾利用自己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工作崗位試圖諫言。若其曾經真正地努力試圖影響過他人,上海的垃圾分類興許也會提前些。
在爆紅後,流浪大師沈巍不再流浪,而是去開了直播,月收入近20萬元。他的新夢想便是在上海買套房,和母親也冰釋前嫌,重新有了來往。世人紛紛指責他人設崩塌,初心不再。可沈巍只知道,自我放逐這麼多年,他終於有希望重新有個家了。
總之,流浪大師沈巍爆紅現象背後的話題很多,只希望沈巍今後在實現自己訴求之時注意些策略。自我地獨善其身誰都能做到,兼濟天下卻很難。難的是有那份徵求周圍人理解和支持的心,有切實努力過的行動。
如今垃圾分類已在上海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沈巍原先的願望也算是完成了。家在上海,沈巍哪怕去直播,也得繼續垃圾分類。西裝革履地垃圾分類不好嗎,大眾何必讓他捨本逐末追求當初蓬頭垢面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