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21日下午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10月19日至11月22日舉辦。本屆藝術節將繼續秉承「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的宗旨,通過約350場活動展現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通過打造「五大平臺」、構建「兩大機制」呈現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助力上海建設亞洲演藝之都。
本屆藝術節在夯實文化「碼頭」的同時不斷加強文化「源頭」建設,不斷凸顯五大洲四大洋名家名團集聚,著名製作人匯聚的平臺效應。截至目前,藝術節已經吸引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藝術機構與「金牌製作人」積極參與。本屆藝術節將呈現45臺中外劇(節)目,6臺委約新作,1項文化周活動,共132場演出,12個參展項目;「扶青」板塊遴選委約作品6部、邀約作品約30部;「藝術天空」系列演出全面覆蓋上海全部16個區,上演57臺109場演出;藝術教育板塊走進大中小幼校園,預計舉辦50多項100多場活動;交易會論壇參會機構520餘家,代表總人數將超過1000人。總計約350多項活動,覆蓋約400萬人次觀眾。
據介紹,第二十屆藝術節將不斷加強國際性、經典性、創新性、引領性,使藝術節成為匯聚一流經典,弘揚民族精神的平臺。截至目前,本屆藝術節已遴選45臺劇(節)目參演,境外演出項目25臺,境內演出項目20臺,其中原創首演23臺。參展項目共12項。
本屆藝術節開幕作品定為原創主題交響樂《創世秘符》,由藝術節委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葉小綱創作,餘隆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奏,獨唱石倚潔、廖昌永、沈洋等。作品敘述從「開天闢地」到「補天」、「射日」、「治水」等改天換地的創世神話,用創新的藝術手法講述中華文化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閉幕作品古巴國家芭蕾舞團芭蕾舞劇《堂·吉訶德》,由古巴傳奇芭蕾大師艾麗西亞·阿隆索於上世紀80年代改編完成,人物特色鮮明、西班牙民俗風格濃鬱。
今年適逢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舉辦20周年。本屆藝術節的國內作品多緊扣時代脈搏,具有鮮明的紀念性質,同時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如,上海歌劇院歌劇《晨鐘》歌頌了中國共產黨創立的豐功偉業;《源遠流長,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音樂會》讓民歌煥發出耀眼光芒;上海民族樂團音樂現場《共同家園》展現民樂交響化的成果。
上海芭蕾舞團《閃閃的紅星》、中央芭蕾舞團《敦煌》、中央歌劇院與寧波演藝集團《花木蘭》等,用肢體語言寫意表現中華傳統文化與紅色主題。四川人藝方言版話劇《茶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話劇《厄勒克特拉》、故宮博物院話劇《海棠依舊》、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秦腔現代劇《王貴與李香香》、山西省晉城市上黨梆子劇院大型現代戲《太行娘親》、紹興小百花越劇團越劇《王陽明》、上海越劇院新創越劇《素女與魃》等追求夢想,反映民族精神與時代風貌。
本屆藝術節主辦方也力圖放大藝術節的「溢出效應」,讓更多的百姓走進劇場,提高惠民力度與覆蓋面。「藝術天空」系列演出今年將繼續全面覆蓋上海16個區,4個戶外場地,近20個室內場館上演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計54臺逾百場一流經典名家名團的精彩演出。同時,還將繼續開展網上直播,不斷擴大觀眾受益面與市民的文化獲得感。
藝術節藝術教育板塊將由特別活動、藝術進校園、學生進劇院、藝術交流四個部分組成,預計將舉辦50項100場左右活動,秉承精準定位人群的方針,形成面向少年兒童的活動品牌「藝趣社」和面向青年學生的「觀劇團」兩大主力品牌活動。
(光明融媒記者韓業庭 通訊員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