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哈爾濱全市上下堅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體制、新舉措引領新發展;堅持真抓實幹,鍥而不捨扭住發展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市場導向,以打造「辦事不求人」政務品牌為牽動,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了「投資必過山海關」良好預期;堅持創新驅動,以構建「4+4」現代產業新體系為牽動,多措並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項目帶動,以落實省「百千萬」工程為牽動,實施了中小型燃氣輪機基地、機場路高架橋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工程和項目,千方百計推動發展提質增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補短板、強弱項,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持之以恆整治「四風」,凝聚了振興發展的強大力量,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比重由2015年34.8%提高到2019年38.6%,省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2015~2019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1.1個、2.7個百分點,提前兩年實現翻番目標。
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制定實施《哈爾濱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開展產業項目建設提質增效三年攻堅戰,成立總規模2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圍國家首批戰興產業集群名單,綠地東北亞國際博覽城等11個超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長城計算機、正威新材料、科友半導體等一批高端製造項目落地,新光光電成為東北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東盛金屬材料入選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名單,長城計算機填補了全省自主創新計算機整機生產空白,2019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3%,比2015年提高9個百分點。
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組建哈爾濱芭蕾舞團、哈爾濱交響樂團,引進高端演出百餘場。冬季鐵人三項世界盃和冰盤國際公開賽首次走進亞洲落戶哈爾濱,當選2018年「東亞文化之都」,「冰城夏都」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5年的61.1%提高到67.7%。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哈爾濱新區和哈工大獲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哈工大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等國家重點創新平臺建設進展順利,哈焊接院、哈商大食品等5家哈爾濱中外聯合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運行;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812家,是2015年的1.7倍。
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糧食產量穩定在300億斤左右,肉蛋奶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分別佔全國比重2.15%、0.92%,全國產糧第一大市地位進一步鞏固,為端牢「中國飯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三大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推動產業扶貧實現全覆蓋,設立防貧保險基金,防止因災因病致貧返貧的常態化機制初步建立。巴彥、木蘭兩個省級貧困縣、延壽國家級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全市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2019年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15天,比2015年增加88天;阿什河、倭肯河消除劣V類水體,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市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84.62%,超國家考核目標23.1個百分點;玉泉固廢綜合處理園區填埋區一期建成投用,主城區四環路內廢品收購站和四環路沿線、出入城口垃圾堆放點全部清除,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即將清零。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完善線上監測、線下排查、多方定期會商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設立10億元市級上市企業紓困基金,推動哈爾濱市農信社改制,有力整治金融亂象。
重點領域改革實現新突破
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推動政府行政權力「瘦身」,取消市級行政權力66項,向9區首批下放476項事權;商事登記實現「35證合一」,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均壓縮至1~2個工作日;推動建設工程招投標「評定分離」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比國務院要求少53個工作日;「不見面」「一網通辦」和「最多跑一次」覆蓋面分別達35%、94.8%和97.1%,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居全國32個重點城市第6位,被國務院列入真抓實幹成效明顯予以激勵支持的城市,不動產登記改革被列為全國典型。
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市國資委出資企業集團由22戶優化整合為14戶,「三項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
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整治,整治「新官不理舊帳」、失責失信等問題超千個,「投資必過山海關」的市場預期和社會認同明顯增強。
穩步推進價格綜合改革,建立了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與綜合購氣價格聯動機制,松花江避暑城、平房雲計算產業園等6個項目獲批國家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嚴格落實減稅降費,累計為企業減稅降費達360億元。
開放合作實現新跨越
開放通道網絡逐步完善,新開通哈爾濱至喀山、吉隆坡、雅加達等航線,國際國內航線達277條,通航城市113個,旅客吞吐量居東北第一,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不斷鞏固;哈俄、哈歐班列、哈俄公路實現常態化運營。
高能級開放承載平臺加快建設,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獲批,綜合保稅區(香坊)一期封關運行,《哈爾濱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發布實施,中俄博覽會成為國家「一帶一路」10個重要開放平臺之一,俄羅斯駐哈總領事館開始工作。「朋友圈」不斷擴大,與中東歐國家(17+1)合作取得新突破,搭建了哈爾濱國際冰雪之約·市長會議平臺,深入推動對外經貿、文化等多領域合作,國際友城增至52個。
跨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複製落地深圳體制機制先進經驗97項,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等標誌性工程開工建設;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落實《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取得積極進展。
哈爾濱新區建設步入快車道
立足構建「一江居中、南北互動、兩岸繁榮」發展新格局,理順了哈爾濱新區管理體制,新區管委會掛牌成立,託管利民開發區「六街一鎮」。出臺了《哈爾濱新區條例》,制定了支持哈爾濱新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發布「黃金30條」「新驅25條」等惠企政策,打造了「辦照即營業」「承諾即開工」「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四大營商環境品牌。正威國際新一代材料技術產業園及東北亞總部、保利文化藝術中心、深哈金融科技城、綠地國博城等世界500強超百億元大項目落地,引入中國中鐵北方區域總部、華為鯤鵬產業創新中心、西門子研發中心等一批標誌性項目。2015~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高於省、市2.9個、2.1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領跑全省、全市。哈爾濱新區被評為全國「真抓實幹成效明顯」雙創示範基地,被國務院點名表揚。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惠民行動,累計實施惠民項目194個,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支出保持在80%以上。累計新增就業50.48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鎮和農村低保標準穩步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和生育保險合併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區縣(市)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獲批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建設城市試點。啟動實施了1500萬平方米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累計建成棚戶區改造住房4.77萬套。新建冰上運動氣膜館8座、江濱浴場4處,健身路徑實現主城區和縣(市)城關鎮住宅小區、開放式公園全覆蓋,免費開放城市公園、降低重點景區門票價格。
城市功能品質日益完善
加快實施「省會城市建設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實施路橋項目300餘個、完成燃氣管網建設4199公裡、改造老舊供熱管線300公裡,二環東向高架全線貫通,三環堵點基本消除,地鐵2號線經緯街過江隧道全線貫通,城區跨松花江通道達10條,城市道路網體系更加完善;地鐵1號線三期運營,2號線一期、3號線二期東南環即將通車,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太平國際機場T2航站樓投用,機場東二跑道、機場第二通道迎賓路高架橋開工建設;哈爾濱火車站改造全面完成,哈齊客專、哈佳、哈牡高鐵陸續開通;清理歷史動遷遺留的「城市瘡疤」,復建歷史遺留長達10餘年的龍鳳、國貿「爛尾樓」。啟動建設商用5G網絡,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逐步完善;城市安防雲、交通雲等5個雲平臺投用,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入選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獲全國「廁所革命優秀城市」「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稱號,恢復「全國文明城市」資格,城市軟實力不斷增強,城市建設從功能完善向提升品質邁進。
▏圖文來源:黑龍江日報
▏圖文編輯:哈爾濱新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