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萊州有這樣一條街,政府的命名為建新東街,而大部分市民卻親切的稱呼它為為「海鮮一條街」,這是為什麼?記者進行了調查了解。
憑啥叫海鮮一條街
在萊州市教育路北門的建新東街,近400米的距離有16家農家飯店,別無它類全是經營海鮮的。萊州灣盛產魚、蝦、蟹、貝等上百種海產品,作為海鮮一條街在這裡大都能吃到,而且講究的是「本地廚師本地風味」,價格不但便宜而且還實惠。
每天1500多人次的客流量,各家店裡的海鮮也做了「新鮮」的承諾。現在的海鮮一條街已經形成了一種人氣,每天下午5點多,業主門前400米左右的道路上,能排上近300輛車。「小到摩託車,高級的有寶馬奔馳什麼的,就像是開車展,而且如果您來晚了還要排隊等桌。」這是附近居住市民的話。
談起現在的海鮮一條街,人們已經忽略了對各家店名牢記的概念,而「海鮮一條街」已經融入了人們的心裡,各家業主也明白,獨立的行為達不到聚集的效果,更達不到聚集的人氣。所以店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良性的競爭與同掙「海鮮一條街」美譽的一種默契,所以被市民定位為「海鮮一條街」也是不虛此名。
萊州人需要這樣一條街
隨著人們
經濟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會說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現在這裡不僅是中高檔消費人群的聚居地,而且更是大眾消費的積聚地。去大飯店體會的是一種排場和檔次,而在這消費卻是一種情趣,家人朋友聚集,講究的也是便宜和實惠,理性消費也被眾多的消費者所認同。
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去年春天海鮮店都自發對沿街房屋進行了整修,「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外觀整潔的環境也為人氣的提升增加了籌碼。而用最早進入海鮮一條街的「前輩」李志堅的話來說,「一條街」也是經過了「核聚變」的過程,首先是前期零星業主打造初級市場,再者是依附於萊州最大的教育路小區的地勢和門前便利的停車場所。
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打造了海鮮一條街。「吃海鮮到萊州」是萊州的一張城市名片,隨著海鮮一條街名聲的不斷鵲起,不但越來越多的萊州人光顧於此,也吸引了眾多到萊州市觀光旅遊和探討商務的客人,特色一致和濃厚的商業文化成為了萊州市餐飲業的一大亮點。(劉佳揚 王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