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地球之外是否還存在著其他生命嗎?天文學家和夢想家堅持不懈地追尋著這一答案,但至今仍是一個未解謎團。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生命,或者有外星人鄰居潛伏在太陽系外側?2009年3月份,美國宇航局成功發射克卜勒探測器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僅在最初16個月的探索任務中,克卜勒探測器就已發現2326顆潛在行星,在後期的研究中,將系外行星數量確定為702顆。以下是美國宇航局列舉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
克卜勒搜索的宇宙空間
鑑於浩瀚的銀河系,有人會想像克卜勒探測器將掃描這片宇宙的每一個區域。然而由於任務的約束性,克卜勒探測器只聚焦於一個較廣闊的區域,這裡包含著天鵝星座和天琴星座。
由於地球的運轉,很難全面觀測宇宙空間的每個區域,克卜勒探測器位於黃道平面之上,能夠同時觀測10萬顆恆星,之所以選擇天鵝星座和天琴星座進行觀測,是因為這裡存在著類似於太陽的大量恆星,天文學家希望在這裡能夠發現類似地球的行星。
具有奇特大氣層的HD 209458b行星
克卜勒探測器並不是唯一勘測系外行星的太空儀器,如圖,這是藝術家描繪的熾熱氣體行星HD 209458b,它是依據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勘測信息繪製的。這兩個太空望遠鏡發現HD 209458b行星大氣層中含有甲烷、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分子,美國宇航局進一步觀測研究發現HD 209458b行星環繞一顆150光年之遙的類太陽恆星運行,其自轉周期相當於地球3.5天。雖然這顆行星並不適宜居住,但是專家認為這顆行星具有巖石表面,還存在著孕育生命的分子結構。
垂死恆星孕育的第二代行星
設想當太陽系運行50億年之後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如圖,這是藝術家描繪的一個脈衝星系統,脈衝星是擁有死亡恆星崩潰內核的快速旋轉中子星。1992年,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什贊發現這顆脈衝星,並將它命名為PSR B1257+12。從圖中可看到至少有兩顆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環繞運行,來自脈衝星的放射線很可能「降雨」般地釋放到系內行星上,導致這些行星的大氣層中出現壯觀美麗的極光。美國宇航局猜測這兩顆行星可能是垂死恆星最初崩潰過程中形成的第二代行星。
燒焦的行星——克卜勒10b
如圖,這是美國宇航局藝術家描繪克卜勒10b的外觀圖,從圖中可看到這顆行星處於沸騰之中,其原因是它過於接近恆星,它與恆星的軌道距離是水星至太陽距離的二十分之一。
美國宇航局稱,克卜勒探測器通過掃描恆星亮度變化,每30分鐘可以掃描10萬多顆恆星。通過克卜勒探測器裝載的光度計來測量亮度變化,當恆星亮度出現「眨眼」間的變化,通常就是一顆系外行星途經恆星前方。
最黑暗的行星——HD 149026b
克卜勒10b並不是迄今發現最熾熱的系外行星,藝術家描述的「熾熱木星」HD 149026b行星溫度可達到3700華氏度,是熾熱金星溫度的3倍。這顆行星為什麼會如此熾熱呢?
美國宇航局稱,這顆行星非常熾熱,天文學家認為它吸收到了來自恆星的全部熱量,並且幾乎不反射光線。這是已知宇宙內最黑暗的行星,它是由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發現的,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的背面更加寒冷,它被主恆星「潮汐鎖定」,就像是地球與月球之間的潮汐鎖定關係,HD 149026b行星一側持續受熱。
M-矮星和褐矮星
是否類似地球的行星就一定可以支持生命存在呢?目前美國宇航局並不確定。如圖,這是藝術家描繪一顆環繞比太陽溫度更低恆星的行星,它被稱為M-矮星和褐矮星。現在仍不確定是否溫度較低的恆星能夠支持擁有孕育生命化學元素的年輕行星。對於一顆支持生命存在的的行星,它必須具有沸點以下且在零度以上的水資源。此外,這顆行星還應當具有足夠的空氣,像地球一樣,這取決於行星與恆星的接近程度。
這是藝術家描繪的雙恆星系統HD 113766,美國宇航局認為一顆巖石、類地行星形成於424光年之遙。圖中描繪的褐色巖石環狀結構是形成球狀行星的初期階段,這顆恆星誕生已有1000-1600萬年,美國宇航局認為這是行星形成的最佳時期。
是否存在一顆類似地球可以孕育生命的行星呢?關於類地行星的問題仍在繼續探索之中,專家們持樂觀態度。娜塔莉-巴塔哈是克卜勒研究小組副主任,她說:「我們將繼續探索真實地球體積大小的宜居行星。」(卡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