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受權宣布,凡持有效往來臺灣的通行證及籤注的大陸居民,今後可以經金門、馬祖、澎湖往來大陸與臺灣本島;首批開放赴臺旅遊的大陸13個省市居民,今後可以赴金馬澎旅遊,並經金馬澎赴臺灣本島旅遊。兩岸旅遊業者表示,這對兩岸旅遊合作將產生重大影響。
臺灣遊將升級為「特色深度遊」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啟動已有一個多月,臺灣遊市場如何成長壯大,成為兩岸業界共同探討的話題。
「赴臺遊開放後,我們才真正地感受到,大陸市場實在太大了!與廣闊的市場相比,兩岸間航班運力明顯不足,由於航班有限,許多大陸遊客需要『排隊』等候入島,有些城市預定赴臺的大陸遊客要排到年底才能成行。」臺北縣觀光旅遊局局長秦慧珠說,目前兩岸開放的周末包機航點只有五個,而且包機的班次一周只有48個航班,這樣的航班運力負擔龐大的赴臺遊市場,顯得有些緊張。
同時,周末包機的時間也使得赴臺遊的遊程受到限制。由於兩岸包機以一周為航班周期,因此赴臺遊的行程也相應安排在八天以上。秦慧珠告訴記者,目前赴臺遊基本以八天環島遊為主,這種全景式的旅遊能夠讓大陸遊客體驗臺灣全島風情,但也有明顯的缺點,就是行程路線太長,旅遊產品特色不夠突出。
「目前兩岸的業界正在探討,如何開發出遊程更有彈性、路線更多元的旅遊路線。」秦慧珠說,在時間安排上,比如針對假期不充裕的年輕人,制定三至四日遊;在路線編制上,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結合臺灣本地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以及特色產業,可以開發蜜月婚紗遊、醫療美容遊、兩岸探親遊、中華文化遊、寶島溫泉遊等特色路線。
9月7日在廈門舉行的第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上,兩岸旅遊業者、專家認為,兩岸亟待共同開發「臺灣遊」產品,推出不同檔次的線路,降低費用,吸引不同消費層次的遊客,並針對不同的群體開發深度遊、主題遊。同時,開發六天以下的中途行程,有側重地精選景點、縮短行程,降低報價,增強「臺灣遊」的市場競爭力。
兩岸攜手打造赴臺遊第二通道
在第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上,兩岸業者一致認為,儘快打造一個快速便捷的兩岸旅遊交通網絡,是兩岸旅遊合作深入以及兩岸旅遊市場進一步開拓融合的重要條件。而開放大陸居民往來金門、馬祖、澎湖,以及開放金馬澎地區至福建海上直航航線的政策,則被兩岸旅遊業形容為一場「恰逢其時的及時雨」。
9月7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宣布,凡持有效往來臺灣的通行證及籤注的大陸居民,今後可以經金門、馬祖、澎湖往來大陸與臺灣本島;首批開放赴臺旅遊的大陸13個省市居民,今後可以赴金馬澎旅遊,並經金馬澎赴臺灣本島旅遊。而在9月4日臺灣當局通過金門、馬祖至福建沿海的海上直航正常化推動方案,只要是臺灣與大陸雙方都認可的大陸觀光客,可利用海上直航經金門、馬祖中轉到臺旅遊。
「大陸遊客赴臺不必繞經香港,通過海上直航航線至金馬澎地區,再轉機或乘海上航班進入臺灣本島。這條路線將成為赴臺遊快速便捷的『第二通道』,對兩岸旅遊合作將產生重大影響。」金門交通旅遊局局長林振查說。
大陸遊客經金門、馬祖中轉,赴臺遊路費可大幅節省。據介紹,通過廈門-金門-臺灣路線赴臺旅遊,往返估計可節省近1500元人民幣費用,約可降低一半的往來旅費,赴臺遊價格將更經濟,往來也更便捷。
更重要的是,利用海上直航,大陸旅遊團出入臺灣的時間更靈活。目前周末包機的班次集中在每周六、周日及周一,受到包機時段限制,大多數赴臺遊路線在七天以上;未來可設計五天以下的中短途遊。
福建省旅遊局副局長陳揚標說,廈門至金門直航航線每天20分鐘一班,每班航程只有40分鐘,大陸居民經夏金航線赴臺,高效便捷,而且不必受周末包機時間限制,可以天天出團。
「赴臺客源更穩定,旅遊線路更多樣,未來兩岸可以共同設計豐富多彩、價格實惠的中短途臺灣特色遊,比如三至四日的短途遊程,以適應不同消費階層的需要,赴臺遊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臺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說。
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嘉獎表示,開放大陸遊客經金門、馬祖中轉臺灣旅遊,不僅縮短行程、更經濟實惠,而且還可一路遊遍臺灣和金門兩地,兩岸旅遊業可以合作設計廈門-金門-臺灣的「閩臺兩岸遊」路線。
兩岸合作進入機制化階段「臺灣遊」走得更遠
兩岸旅遊合作在新機遇和新形勢下,怎樣走得更遠?臺灣遊市場如何持續、快速地發展?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鄧利娟教授指出,兩岸應攜手合作,讓旅遊合作進入機制化階段,加速兩岸旅遊區域的融合,推動兩岸旅遊業的合作,以保證「臺灣遊」走得更遠。
首先,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兩岸旅遊交通通道,建設環海峽無障礙旅遊區,積極推動海峽兩岸旅遊行業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商,簡化手續,減少限制。
其次,兩岸應創建長效旅遊合作機制。以兩岸旅遊行業協會為龍頭,組建旅遊協調委員會,達成旅遊合作意向,制訂旅遊合作規範,研究探討旅遊合作的方向和方式,在溝通協商、信息交流、產品互動、營銷共推、應急處置等方面形成長期有效的旅遊合作機制。
同時,構建海峽旅遊產品體系。根據海峽兩岸旅遊資源的不同特點,進行旅遊資源的同質組合、異質互補,營造「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局面。通過旅遊節慶、旅遊線路,與臺灣在客源市場、項目投資、企業管理等方面形成互動,全面構建海峽親情遊、商貿遊、修學遊、宗教遊、都會遊等海峽旅遊產品體系。(李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