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區特約撰稿人 孔帆
11月8日,法國裡昂發生一起學生自焚事件,疑因經濟困窘而導致。目前,當事人仍然生命垂危,數百名大學生日前在事發現場舉行示威,抗議學生貧困現象。在此之前,法國警察的自殺問題已經引發社會矚目,教師自殺問題也同樣觸目驚心。據最近公布的一份統計數字,2018-2019學年,法國公立教育系統已有58名員工自殺,而今年9月開學之後又有11人自殺。目前法國公立教育系統員工共約99.2萬人,每十萬人的自殺率為5.85。以世界衛生組織的同年數據為基準,法國自殺率在世界170個國家中排名位居47。
這次自焚的大學生,也許是一個個案。從抗議學生的人數就可以看出來,法國的教育制度,還沒有到引起社會全面反對的地步。 但大學生的「貧困」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法國經濟衰退和福利制度的臨近崩潰。即便如此,法國的公立大學還是為學生提供了相對較好的條件。在這種條件下,如果還是有學生選擇自殺,那就要多角度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學校和政府。
當地時間11月12日,法國蒙彼利埃、土魯斯等城市大學生舉行抗議活動,呼籲重視學生貧困現象
雙方真竭盡所能?
眾所周知,法國公立大學實行免費教育,費用較低。學生從就讀專業課開始允許打工,每周不超過21個小時,寬鬆的打工政策為學生積累工作經驗、節省留學費用帶來了更多機會。
法國每年超過23%的國家財政(近1000億歐元)用於教育。法國政府每年為每個學生投入14000歐元,與此同時,學生還能享受住房、醫療、保險和交通等諸多補貼。
大學生最主要的花費是住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享受住房補助及社會保險。其中,住房補助又分為社會住房補貼和個人住房補貼。僅租房一項,大學生可以獲得140-160歐元的補助。
文化娛樂方面,所有的法國文化場所對學生均有票價打折及優惠政策;大學校園中的體育社團都十分活躍,學生可以選擇加入並使用校園中的體育設施;持有學生證便可以在大學餐廳以低價就餐等。有人把大學生可以享受的種種福利,編成了一本青年指南,讓人感嘆年輕真好。
2015年8月,為了提升國內經濟,巴黎旅遊區獲準在周日營業,為此法國經濟部還專門繪製了全年12個周日營業的國際旅遊區和6大車站示意圖
不僅如此,面對法國學費上漲的抗議,法國政府還拿出一系列措施「補救」。比如,2018年政府取消了「大學生社會醫療保險體制,改由全國醫療保險普通體制負責大學生的醫療報銷,讓2018年新學年開學開支得以下降7.61%,成為一個歷史性事件。
這一措施今年開始實行,使得近100萬大學生,可以免交原來每年都得繳納的217歐元的大學生醫療保險。但這項措施的直接受益者是年齡在20歲及以上的大學生,因為年齡不足20歲的大學生原來也不需要繳納醫療保險。
上一任高教部長還承諾,五年任期內建造4萬套宿舍Crous住房,助學金改革也將深入進行。但是,由於法國的部長經常更換,政策的延續也成了問題。
大學生貧困真實存在
根據2015年的數據,雖然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獲得了國家的財政補助。但2017年,法國大學生全國聯合會(UNEF)估計,近20%的學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受生活費用上漲影響最大的是獎學金享受生和年齡在20歲以下的非獎學金生。對於獎學金享受者來說,除去獎學金﹑APL住房補助金等所有補貼金額之後,每個大學生每個月需要自己負擔費用的平均金額為866.69歐元。
去年,總統馬克龍還削減了學生的住房補貼,雖然每月只削減了5歐元,但因為政府同時減免富人的稅收而引發了抗議。
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也曾強調,法國大學註冊費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很低的。但他承認住房難實際存在,並承諾將增建學生住房。目前法國大學生的Crous宿舍,只有7%的大學生能夠享用。
雖然,一些大學被貼上「你是否每月僅靠450歐元活?」的海報,以抗議學生貧困現象。但是,不得不說,政府與大學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就是這450歐元的補助,隨著經濟的進一步下滑,這個福利制度也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一些大學被貼上「你是否每月僅靠450歐元活?」的海報,以抗議學生貧困現象
記者本人也曾經在法國留學,每月450歐元的補助,去掉租房、交通等大項,生活肯定是不夠的。特別是在巴黎、裡昂等大都市。尚且不要說,最近幾年,法國大城市的住房和交通費上漲幅度特別大。法國大學生全國聯合會(UNEF)估計,這兩年,大學生生活成本上漲1.6%,相當於通脹率的1.5倍。交通費的上漲也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開支構成壓力和影響。包括大巴黎地區在內的10大城市圈的交通費已經超過了269.49歐元的全國平均水平。
與住房有關的開支,如電費(+12.2%)和住房保險(+6.7%)漲幅很大,必交費也在上漲(大學註冊費、大學食堂就餐費、大學生社會保險費等),這類費用近10年上漲了35%。學士生僅必交費每年平均就要903歐元(約7371元人民幣)。加上交通、書籍、上網等費用,法國大學一學年的費用至少要1.05萬到1.55萬歐元(約8.57萬到12.65萬元人民幣)。
本來,費用上漲,可以向家裡伸手求助。但是,由於法國這幾年經濟下滑,失業率高企,很多家長也拿不出這麼多「餘錢」。
大學生總會聯合會(Fage)主席布朗歇指出,學習費用不斷上漲導致「越來越多平民階層的年輕人止步於大學校門口。文憑是應對失業的屏障,可還要進得了大學才行。」
勤工儉學能否應對貧困
既然政府與大學都不能解決部分大學生的「貧困」問題,那麼大學生的自力更生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蒙達爾紀的中國留法勤工儉學博物館,記者看到很多法國大學生來這裡參觀,不知道中國革命先烈的事跡,能不能對他們有一些啟發。
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主要展示20世紀20年代前後中國旅法勤工儉學運動的歷史,湖南籍學生在蒙達爾紀的活動是其中的重點。展覽以實物和圖文為主,既有史實介紹,也有留法過程中的趣聞軼事。
法國大學生全國聯合會(UNEF)不久前在其報告中指出,由於大學生生活費用逐年提高,80%大學生都不享受任何獎學金,而且,由於經濟危機,使得大多數學生的家庭也無力相助,所以,「勤工儉學」已成為法國大學生維持學業的主要經濟來源;據調查,目前有46%大學生不得不在課餘打「學生工」,而50%以上學生也把「學生工」作為必要手段。然而,打工而影響學業卻又是各方面公認的法國大學生本科階段學業失敗率異乎尋常之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也有不少學生表示,「勤工儉學」如果處理得當,不但不會太影響學業,並且還會為以後的尋找工作,給予不少幫助。有不少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打工期間的找到的。
但是,學生聯合會以及教育系統的左派人士始終認為,法國半數學生被迫打工謀生,這也成為許多人學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因此,法國大學生全國聯合會(UNEF)最近的訴求是,要求政府增加獎學金生的人數,把獎學金和各類補助金額提高20%,以幫助大學生實現經濟自立,防止大學生「貧困化」的加劇。
而法國大學生總會聯合會(FAGE)則呼籲政府儘快落實新建6萬套大學生住房的諾言,並制訂一項具有雄心的社會政策,大規模投資高等教育,以便在國家和年輕人之間建立一種「公正與寧靜的社會契約。
這讓一些等待補助和住房的大學生看到了希望,同時,也讓那些「自食其力」的大學生陷入了茫然。但是,只要腦子稍微清醒的一點的學生,就會思考一下:國家哪裡還有錢再投入呢?與其守株待兔,不如自力更生。
延伸閱讀:
據法國學生全國聯盟公布的2019全國最貴城市排名:42個城市中前10排名中有9個是位於巴黎大區。其中巴黎、南泰爾和克雷泰伊排名前3。具體來說,巴黎大學生每月花費1288.83歐元(1歐元≈7.83人民幣),南泰爾大學生花費1140.65歐元,克雷泰伊的大學生花費為1084.65歐元。此外巴黎大區的另外6個城市——基揚庫爾、馬恩河畔尚、聖但尼、塞爾吉、奧賽和埃夫裡名列前10。尼斯以每月1002.83歐元的花費同樣列入該前10名單。排名最低的城市為利摩日,這裡的大學生每月花費為749.25歐元。
(文中圖片東方IC、網絡綜合)
責編 杜雨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