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前兩天寫了一篇網文《當義烏街頭垃圾桶越來越少的時候,究竟是文明的進步還是倒退》評論區炸開了。筆者今天再寫一篇續集,以解答少數哈日派動不動就是什麼:「日本國家大街上一個垃圾桶都沒有」的問題。談談街頭垃圾桶應不應該存在。
先來聊聊幾個所謂的文明發達國家。英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發生了垃圾桶安放zha彈的恐bu事件而取消了街頭垃圾桶。由於給市民帶來極大的不便,引起民眾抱怨。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另一方面也為了方便市民,還是設置了少數垃圾桶,只是把街頭垃圾桶改成白色透明的。
美國與英國是一對孿生兄弟,為了防止恐怖襲擊,街頭垃圾桶也全部都是透明的,並不是沒有垃圾桶。小區垃圾桶也不是像義烏這樣規定定時投放,更沒有義烏分類規定的這麼複雜。每個家庭只有三個垃圾桶:一個是可回收垃圾,一個生活垃圾,一個植物灰塵垃圾。
再來看看新加坡:中國一個遊客叫黃牧遙的寫了一篇文章。他說2007年去新加坡旅遊的時候,感覺大街上難覓垃圾桶。而如今她再次去新加坡時卻發現:大街上,紅綠燈路口,公交車站與機場碼頭等,一般都有垃圾桶了。只是地鐵站、公交車上沒有垃圾桶。
最後再來說說日本。是的,日本街頭一個垃圾桶都沒有,因為日本的國民素質是全球聞名的。通過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出,除了日本以外,別的國家街頭垃圾桶都有,只是數量多少而已。那義烏現在達到把街頭垃圾桶全部撤除的時候了嗎?筆者鬥膽代表評論區絕大多數網友的意見:沒有,遠遠達不到取消街頭垃圾桶的時候。
中國街頭擺放垃圾桶是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從經濟發達城市向落後城市、從大中城市向縣城街鎮慢慢推廣開來的。按照哈日派的有無垃圾桶就是文明程度高低的標誌 ,那我們國家在封建甚至奴隸社會,無論縣衙還是天子腳下的京城,都沒有垃圾桶,是不是數千年前我們國家就進入到文明發達社會,而最近幾十年有了垃圾桶反而倒退了?
如果日本民眾不是全國性的高素質,那一、兩個城市如東京、大阪想先行一步取消垃圾桶,也是做不到的。同樣道理,義烏不是一個孤立的與世隔絕的島嶼,並不是小區居民不產生垃圾大街上就沒有垃圾。義烏是一個國際化的商貿城市,每天的外地遊客與商人包括工休逛街者幾十萬。即使小區居民自覺而不產生垃圾,但這些外地人素質跟不上怎麼辦,他們手裡的垃圾放在哪裡?帶上高鐵還是帶上飛機?這就難怪韓國的《朝鮮日報》發文:救救郵筒!抱怨中國遊客由於找不到垃圾桶把垃圾丟進郵筒裡的滑稽笑話。
日本國民的高素質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於停車禮讓的司機,孩子們鞠躬答謝,而中國孩子過馬路打鬧玩耍毫無顧忌;日本的廁所裡廁紙隨便用,我們國內有人特意去把免費廁紙偷回家;日本的計程車司機車上保持安靜,中國的士司機抽菸說話是常態;日本大街設置專門盲道,中國即使個別城市有盲道也冷不丁被違停汽車擋道。當我們的國民素質遠遠落後與他人的時候,眼睛卻撇開別的方面不進行綜合考慮,而只是用垃圾桶這一個方面來衡量,豈不有失偏頗?
普通民眾,特別是外地打工者,近些年才養成的把垃圾丟進垃圾桶的習慣,現在因找不到垃圾桶而亂扔垃圾的現象重現時,是該怪素質低還是該怪沒有垃圾桶?評論區很多網友的留言不都是這樣應對沒有垃圾桶的尷尬處境嗎。
筆者最後替小區居民說句話:既然讓我們辛辛苦苦分開各類不同的垃圾,那垃圾清運是不是也該用不同的車輛來運走不同種類的垃圾?如果用一輛清運車來冬瓜李棗的一車裝,那就是對居民的一種惡意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