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提起的「十八羅漢」一般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駐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也稱羅漢或尊者,即得道者、聖人。十八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得來,他們皆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經唐代玄奘法師譯出之後,便流行開來。相傳經清乾隆帝欽定,十七、十八羅漢為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十八羅漢的名號才最終確定。當然現今關於最後兩位羅漢仍存在不同說法。
乾隆帝欽定的十八羅漢包括:
1. 賓度羅跋囉惰闍(坐鹿羅漢,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2. 迦諾迦伐蹉(喜慶羅漢,古印度雄辯家,知一切善惡法)
3. 迦諾迦跋釐惰闍(舉缽羅漢,託化緣的行者)
4. 蘇頻陀(託塔羅漢,佛陀關門弟子,因懷念佛陀而常手託佛塔)
5. 諾距羅(靜坐羅漢,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6. 跋陀羅(過江羅漢,賢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7. 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8. 伐闍羅弗多羅(笑獅羅漢,金剛子,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9. 戍博迦(開心羅漢,出家前為宦官,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10.半託迦(探手羅漢,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11.羅怙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親生兒子,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13.因揭陀(布袋羅漢,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又名布袋和尚)
14.伐那婆斯(芭蕉羅漢,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魏晉南北朝的梁武帝,據說是其化身受難)
16.注荼半託迦(看門羅漢,半託迦的弟弟,為人盡忠職守)
17.迦葉尊者(降龍羅漢,傳說曾降伏惡龍,並降世於一凡人身上,該人就是濟公)
18.彌勒尊者(伏虎羅漢,曾降伏過猛虎)。
個人認為十八羅漢故事中存在後人過分解讀的部分。十六羅漢原型為公元2世紀師子國(今 斯裡蘭卡)慶友尊者所作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中提到的十六羅漢,其文中僅記載了十六羅漢的名字和所住地區,而對其生前之事、相貌特徵等狀況的記載並不清晰。如被認為是化身為梁武帝的長眉羅漢,還有真身是曾降伏惡龍的濟公的降龍羅漢,固然有真實的歷史人物原型,但當民間歷史和佛教傳說結合,更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