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廈門菜"來談情

2021-02-27 秘密廈門

我所說的廈門菜,指的是吃到就能想起廈門的菜。

這或許就是家鄉情懷,到哪都會想念的家常菜。它不是小吃,味道可能也一般般,但吃到總是會念叨出一連串的故事來。

大部分的小孩對於海蠣應該都有一種莫名的情感吧?小時候總是害怕海蠣,不喜歡那個肚的地方,但可以接受海蠣煎這樣的東西。長大後才覺得,其實也沒有什麼,生蠔不也是照樣吃的很開心。

除了海蠣煎以外,還特別鍾愛豆腐海蠣鹹。煮海蠣鹹的海蠣大小要適中,這樣煮起來不會容易縮水,而且也鮮甜。先將豆乾切小塊,6面幹煎至金黃;少許醬油和海蠣下鍋,煮的過程不需要加水,不做過多的翻炒,熟了之後與豆乾混合,上桌很下飯。

菜脯蛋對我來說,就像是「呷咩配麻桑」(閩南語音譯:吃稀飯配肉鬆)一樣的家常便飯。家裡多數時候是煮稀飯的,早上吃,晚上也吃,倘若想塗個簡單方便,就會煎一份菜脯蛋。

菜脯,即蘿蔔乾。

把蘿蔔乾切碎,打入蛋液裡,下鍋,快煎,一定要煎到水分幹了,有微微的焦味,那是真的好吃。除了菜脯蛋,異曲同工的還有蔥花蛋,這是一道與稀飯絕配的小菜,往往先上桌,就已經會被我幹吃一大半去了。

這是一道每每想起都會流口水的菜呀。說起來這道菜,其實並不是特別家常,久久家裡才會煮一次,但每次都印象深刻,還沒吃到就滿屋子飄酒香了。

其實對這道菜最深的印象,可能還是停留在那個搪瓷杯上,感覺這道菜正因為有了搪瓷杯而更有懷念意義。

肥美的老蟶豎的插滿整個杯子,加點薑片、金針,淋上老酒;另外一旁先把水煮開,再把插滿老蟶的杯子放進水裡,隔水燉約7-8分鐘便可上桌。

海瓜子的特殊之處,在於老廈門喜歡拿它來當下酒菜。之前寫過一篇《他倒影出滿滿的老廈門模樣》中,就有提到。父親是一個相當地道的老廈門,喝酒話仙都是家常便飯,他最愛的一道菜,或許就莫過於海瓜子。

炒海瓜子的時候一定要放點小米椒,這樣可以提味,也有點辣。因為廈門本地人其實並不是特別會吃辣,所以只要微微有點辣,便很開胃了。吃海瓜子的趣味在於「耗時」,或許這樣酒局就可以拉的長一點。

幹煎魚在家裡還是挺常見的,煎巴浪魚、帶魚、赤鯮魚等等。這道菜也不塗著都一次性吃完,常常在正餐只作為配角,這頓吃不完可以下酒吃,還吃不完可以下頓吃。

記得有次在採訪「人在廈門-七夕篇」系列時,有一對夫妻特別可愛。男方Ryan是外國人,女方則是地道的廈門人,問起Ryan對廈門哪道小吃印象深刻時,他回答大部分都能接受,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廈門人家裡會把魚煎的乾乾,然後放在那裡吃好幾頓。

煎魚之前要在魚的表面撒上一層鹽巴,醃製一會;儘可能不要讓魚身上有多餘的水分,水分若多,下鍋就易噴濺的到處都是;下鍋時,油要夠熱,這樣煎起來魚皮才不容易粘鍋,也才好煎的漂亮。

被大眾譽為廈門的黑暗料理之一的「芒果蘸醬油」,那定是年年夏天的必需品。還記得讀書的時候每次和舍友說到這個,他們都會一副嫌棄的臉。其實芒果蘸醬油很簡單,將芒果去皮切片,淋上一點點醬油即可,也可以冷藏一會會口味更佳。

廈門人吃芒果多半是切片,而非切塊;我們並不是很喜歡路邊賣的大芒果,而鍾意本地小芒;淋上一點醬油,其實也並沒有特別去講究生抽還是老抽。吃芒果蘸醬油就像是一種潛在的飲食文化一樣,同樣的,這也成為了一種地域特色。

這也是一道每每回想都覺得很下飯的美食。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小時候阿嬤經常會燉肉泥給我吃,可能是因為這樣好哄小孩吃飯,也可能是因為還在換牙期,吃不了大塊的肉。

每次吃肉泥,都會有種特別懷念小時候的感覺。而且這樣的肉泥,是和在外面吃到的瓦罐什麼的完全不一樣。家裡煮肉泥很簡單,把肉剁碎,放在碗或者盅裡,加一點醬油和水,然後隔水燉即可。有的家裡還會在肉泥裡加點醬黃瓜碎或者雞蛋液,這樣煮起來更香,配地瓜飯特別合適。

廈門出名的「醬油水」,其實就是一種煮法,而且幾乎樣樣海鮮都可以這樣煮。各種魚類、魷魚類、貝殼類、蝦類,醬油水都能夠完美包容的他們的甘甜鮮美。用淳淳的醬香帶出大海的芳澤,讓人慾罷不能。

醬油水當然不單單只是醬油水,加點水和少許糖,以至於不會太鹹。家裡有時候還喜歡加點料酒,青蒜斜切加點段切的蘿蔔乾也是標配,也有加西紅柿的時候。小時候父親還會買來油條,蘸著餘下的醬油水吃。

白灼和醬油水一樣,都是一種煮法。白灼別看聽上去簡單,但掌握水溫是很關鍵的,撈起的時間決定了這一盤白灼的好壞,特別在螺類身上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這一點。

via.馬蜂窩 西貝文人青

常見的白灼海鮮有魷魚類、蝦類和螺類。老廈門如果在排擋或酒店點菜,其實多半都會先點一份螺類,因為上菜快,所以常被作為餐前菜。白灼,用閩南話念起來是「sa」,也有點焯的意思。水溫和時間控制的好,螺肉就能順利完整出殼,非常考驗技巧。

細數一下,廈門的許多小吃都是油炸類。比如炸五香、韭菜盒、海蠣炸、菜丸子炸、芋頭炸、蝦炸、魚炸等等。廈門多數信佛,祭拜的時候也常用到油炸食品。拜完後吃之前,一般會回鍋油炸一次,吃的時候就會酥酥脆脆的。

小時候特別鍾愛芋丸炸,吃起來很甜,直到現在有時候還會去菜市場買上一點回家吃。雖然都說油炸不健康,很上火,但偶爾吃一吃,再蘸點醬,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若要真的細數起來,那就太多太多了。過年必吃的鹹糕和甜糕,甜糕一定要用雞蛋液裹上一層,用火慢煎;家裡時不時的就會買些紅蔥頭,回家切碎,自己油炸成蔥頭油,然後存在冰箱裡,可以拌麵可以淋湯;還有每每都會作為嘉獎的熗螃蟹……

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道吃到就會念家的家鄉菜,我也想聽聽你們的。

 你最想念哪道菜,有什麼故事嗎? 

 歡迎評論與我分享 

 文:秘密廈門  圖:秘密廈門、網絡 

 - 拒 絕 任 何 變 花 樣 形 式 的 抄 襲 - 

 如 需 轉 載 / 合 作 ,請 聯 系 後 臺 

 點擊以下圖文,直接閱讀 

 更多內容關注「秘密廈門」 

相關焦點

  • 從"無味精"到"炒豬肉":北美中餐館裡鮮為人知的六個秘密!
    從"無味精"到"炒豬肉",以下是最突出的幾點:1、你永遠無法複製中餐館的食譜你自己在家裡很難複製出中餐館的菜的味道,主要原因是醬油。你在網上找到的食譜與在中餐館裡所使用的成分不同。餐館裡的醬汁,通常是各種調料和醬汁的摻雜合成,由此調出各家獨特的味道。而廚師掌勺的功力也會帶來很大的差異,信不信由你。
  • 我參加"鐵色之旅.鷹廈回眸"的感受(二)
    然後在永安附近改向東南,穿越戴雲山脈,進入閩南的九龍江流域,沿江而下,經過集美和廈門兩道海堤到達廈門,全長705公裡。鷹廈鐵路於1953年1月由鐵道部中南設計分局進行設計,1954年由鐵道兵和當地民工動工興建,1957年竣工通車,曾經長期是進入福建的唯一鐵路線。
  •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居住"碉樓 享有"天然空調"美名
    "。"穹廬"的習慣。這個寨子裡最古老的建築是兩千年前用黃泥、片石作材料建成的,集數學、幾何、力學為一體,顯示了羌族這個古老的民族在歷史上曾經的輝煌。碉樓分為9層,高30米左右,各層四方開有射擊窗口,頂樓的鐘孔是作為傳遞消息用的。
  • 【微記錄】花兒與大叔的臺灣之行:湘菜"彭園"
    我吃著那「血汗淋漓」的包子,立下了當時最大的「志願」,長大了一定要學會做包子,做給媽媽吃,做給所有吃不到包子的人吃。 命運如我所願,終於讓我在八十年代末搭上了進入餐飲行業的這班車,當上了一名廚師。 當一道道如詩如畫、美味絕倫的菜品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才真正理解了讀職校時經常聽到的「烹飪是一門藝術」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一改當年立下的只要學會做包子的「志願」,決心要改變自己,立志當一名追求烹飪藝術的廚師。
  • 絕不能在日本說出"蛤"
    不能在日本人面前用這個字詞:「蛤!はぁ?!?」在中國人來說的"蛤?"說得非常普遍,像是聽不清楚,或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的時候就會用"蛤?"要是搞不懂對方的意思,就可以說:"蛤?什麼,可以再說一次嗎?"完全沒有不敬的意思。但是在日本人來說這是非常沒禮貌的語氣,疑似"媽的!你說啥"這個意思了。
  • 不能在日本隨便說出"蛤"
    不能在日本人面前用這個字詞:「蛤!はぁ?!?」在中國人來說的"蛤?"說得非常普遍,像是聽不清楚,或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的時候就會用"蛤?"要是搞不懂對方的意思,就可以說:"蛤?什麼,可以再說一次嗎?"完全沒有不敬的意思。但是在日本人來說這是非常沒禮貌的語氣,疑似"媽的!你說啥"這個意思了。
  • 千年餘韻,"武所"中山!
    今天來到了距離縣城十二公裡處,具有千年歷史的「百家姓"古鎮"中山鎮"。古鎮現居住著102姓人家,被稱為"天下一絕"。該鎮還以「軍家方言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軍家話"著稱,它是中國方言史上的一個奇葩,更是中國語言文化的一個奇蹟!軍聲以贛語言為基礎音,軍家話後人以贛東為主,特別是撫洲金谿縣,融合了粵語,閩南話,客家話等多種語言。關於"軍家話"的起源,目前學術界存在多種爭議!
  • "一本堂"的歷史傳說 <一>
    文 鄭志錫 攝影 安 安 <<一本堂>>位於本縣蘆溪鄉奇嶺口村河西,又名"唐大司徒鄭公祠
  • 行走大美青海之二:"惡魔之眼"與"千佛巖"
    "艾肯"在蒙語的意思為"源頭"。最早確切記載艾肯泉的是俄國探險家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他於1885年在青海和新疆探險時所著的《走向羅布泊》中首次介紹了艾肯泉。艾肯泉是一個熱泉,又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熱溫泉,因為含硫磺過高,泉眼周圍飛鳥野獸不敢靠近,泉水流經之處寸草不生。
  • 關於"旅行"
    抑或一個人,避開所有的牽強所有的煩惱,尋一種超然的心境,用偶然和巧合邂逅另一種旅程⋯⋯。 現在有一個時髦的詞叫"打卡",上班打卡、跑步打卡、旅行打卡⋯⋯,其實打卡就是個儀式感,你真正應該在意的是你在打卡中得到了什麼,是一份堅持、一份努力,還是只是個形式和新鮮感?真正的悲哀可能是,你打了很多卡,可是你依然不快樂不成功不進步,那就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而是自欺欺人了。
  • 在"溫州小張家界"優雅地張揚
    嚮往已久,今天終於與十來位山友來此攀爬,在峻美的山林之中來一次優雅的張揚。回走一會兒,便開始進入峽谷,路牌顯示為龍門峽景區(又稱溫州小張家界),又有路牌提醒"景區未開發,請注意安全"。沒有清晰的路道,儘是驢友走出的野路。這裡的優美風光與原始的生態,吸引了遠近很多的驢友來踏足此地。
  • 再遊"紅螺寺"品讀人文,觀養心境
    於是背上相機,約上好友,一起給"秋分"這一時刻留下些念想吧。經過75公裡的路程,來到了懷柔區"紅螺寺",一晃10年沒來了,就以拜訪老友一般的懷想,走進了紅螺寺!最早時寺院裡松樹很多,那時覺得非常肅穆莊重,現在種上了竹子,並竹已成林鬱鬱蔥蔥,真可謂曲徑幽長、柔翠剛勁,走在苔蘚點點的石板路上,朋友感慨!
  • 恩施多個景區"光碟不浪費"可免費體驗付費項目
    理性點菜、控制菜量、小份出菜、吃完添菜等宣傳標語在恩施大峽谷各飯店隨處可見。"今天下雨,但是空氣非常清新,而且我們玩的懸崖鞦韆不用收費,還是很開心的。"重慶遊客劉女士向記者介紹。"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為超過1500位遊客發放了免費體驗資格,一方面倡導了節約意識,另一方面還通過這種方式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社會來說這是一件雙贏的事。
  • 名句 |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 加拿大籤證中心官網發布"重要通知":11月2日將有"新政"
    加拿大籤證中心網站(VFS)最新的一則"重要通知",通知說:"新的服務費"用於 2017 年 11 月 2 日周四起實施
  • 美政府對"美聯航"展開調查,施暴保安停職!股票一夜蒸發88億,CEO不知 "丁義珍"是誰
    你昨天知道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最新進展是,美國政府已經對美聯航這一"虐待乘客"事件展開調查,那名負責 "實施"的保安人員被要求停職等待調查。該班機另一名乘客Tyler Bridges告訴CNN新聞,這名男子說,他是醫生,就因為他是華人,才被挑中拖下機。
  • 白浪情 鐵色之旅·鷹廈回眸 美麗的廈門鼓浪嶼
    "。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隸屬於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島上禁止機動車輛通行,至高點為日光巖,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貿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鴉片戰爭後,英美基督教傳教士來到廈門傳教之初,由於鼓浪嶼島上居住人口較少,一直未正式建基督教教堂,僅設有供外國人使用的小型禮拜堂。協和禮拜堂由美國歸正教會、倫敦差會、大英長老會聯合成立的"三公會"創建於1863年,是鼓浪嶼島上第一座專用的禮拜堂,提供給來鼓浪嶼工作的外籍基督教徒做英語禮拜,後來也吸納了懂英語的華人教徒。
  • 韓國女地鐵辱華:"你中國人吧,香港和大陸的都垃圾"!
    該女子對Fiona說"你是中國人吧,香港和大陸的都是垃圾",還咒罵Fiona大伯"你這麼大年齡了,應該在家等死啊!出來幹嘛"?然而,這名嫂子用中文罵老人,侮辱華人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她的男友沒座位"!
  • 來加拿大外國遊客創記錄:一年超3千萬!加幣大貶,中國人蜂擁而至!旅遊部長發聲明:"難以置信"
    加拿大小型企業及旅遊部部長查格(Bardish Chagger)在一份聲明中,用"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2016年"來形容加拿大的旅遊業。她說:"2016年國際遊客人數增長11.1%,是加拿大30年以來最大的年增長率。 我很高興與旅遊業合作,確保繼續這種增長!
  • 名句 |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