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由松江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開展的2020年度松江區衛生健康系統「十佳好事」評選活動 ,開啟網上投票。
為進一步弘揚醫務人員「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深入挖掘我區醫務職工在臨床醫療、公共衛生、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感人事跡,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感人事跡,引導和激勵廣大醫務職工修醫德、行仁術,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更多力量。近日,松江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開展2020年度松江區衛生健康系統「十佳好事」評選展示活動。全區各醫療衛生單位踴躍推薦,共收到37件好事。經評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共有20件好事入圍2020年度松江區衛生健康系統「十佳好事」,其中個人類別12件,集體類別8件。
松江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健康松江」即日起展示20件入圍的好事簡介(按單位排序),並於11月21日—11月25日期間接受廣大市民網絡投票。網絡投票結果作為評選的重要參考,最終評出10件「十佳好事」,10件「十佳好事」提名獎。
1
松江區中心醫院感染科
踐行使命敢擔當 齊心協力衝戰場
如果說醫院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陣地,感染科就是抗擊疫情的「橋頭堡」,承擔著發熱門診篩查、醫療救治、院感防控等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松江區中心醫院感染科醫務人員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工作部署,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他們放棄春節休假,集結待命,他們守好發熱門診篩查關,把好疑似患者的住院轉運環節,堅守隔離病房。他們中有全面管理髮熱門診及隔離病房工作,近兩個月沒回家的感染科主任;有參加完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有快退休,但仍然堅守在發熱門診一線值夜班的老同志。截至10月,中心醫院發熱門診共接診14940人次,感染科病區隔離觀察810人次。感染科全體醫護人員同心同德,憑藉紮實的傳染病診治功底,為新冠疫情防控築起牢固的防火牆。
2
松江區中心醫院檢驗科組長楊翌翔
一曲動人心弦的生命之歌
楊翌翔,松江區中心醫院檢驗科組長。2020年10月23日上午,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病房裡,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為一名患有重型地中海貧血的4歲女童帶來生的希望。他成為全國第10355位、上海市第508位、松江區第35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楊翌翔從事骨髓細胞形態學的檢測工作,與白血病、淋巴瘤這些惡性血液病打交道,救死扶傷的責任時刻銘記在心。早在2012年他就志願加入中華骨髓庫,去年底他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沒有任何遲疑,便答應下來:「那個小女孩才4歲,只比我兒子大1歲,我完全能夠想像患者家庭面臨著怎樣的絕望。」平時熱愛唱歌的他,曾多次參加歌唱比賽獲獎,如今他用這份珍貴的造血幹細胞作為無私饋贈,譜寫了一曲動人心弦的生命之歌。
3
松江區泗涇醫院 「泗家人」
「泗家人」給你家的溫暖
「泗家人」是松江區泗涇醫院於2019年初成立的一個公益品牌。取義「似家人」、「是家人」,旨在營造親如一家的家文化。旗下共設8個公益子項目,分別有8位骨幹黨員擔任項目負責人,在泗涇地區常態化開展公益活動。8個公益子項目分別是:導醫助醫項目、泗家人藥師工作站、泗家人健康講師團、「腎命守護」腎友會、「荷糖閱社」糖尿病小屋、泗家人公益微店、綻放的格桑花和夕陽也溫暖。不管是來院患者,還是社區居民,不管是藏區兒童,還是失獨老人,「泗家人」志願者都以仁愛之心給予家的溫暖。經過近兩年的運作,「泗家人」志願者已在泗涇地區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你來我往皆家人,營造了濃濃的家的氛圍,得到了居民百姓的一致好評。
4
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陸軍
踐行中醫人的使命
陸軍,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作為醫院急診科負責人,他主動請纓,靠前履職,將重心放在了發熱門診相關工作中。他配合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開展全院的新冠肺炎知識培訓考核工作,要求知識人人過關,防護人人到位,確保守好醫院的防控一線。身為醫院的專家組成員,他不分晝夜,24小時待命,有突發狀況第一時間到現場指導工作。為了應對疫情,醫院準備建立院內隔離點,他立即又投入到隔離點的工作中,為每位患者疏解恐懼,做好醫療指導工作。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醫院的各項防控工作很快步入常態化管理。陸軍覺得,作為一名醫生,關鍵的時刻做好該做的事,就是對一襲白衣最好的表白。
5
上海市第五康復醫院老年醫學科護士陳娟
守護國門的新上海人
陳娟,上海市第五康復醫院老年醫學科主管護師,一名新上海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毅然加入醫院疫情防控突擊隊,投身到G60高速道口等防控工作。當守護國門一線、預防境外輸入的關卡管控成為第一要務時,她二話不說,二次主動請纓參加了機場檢疫工作。為把好「過境」關,她和隊員們嚴陣以待,做好每個環節工作。消毒、檢查口罩、詢問身體狀況、籤發告知書,從虹橋機場到留驗點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信息核實無誤、人員有序分流……她每天連續作戰15小時,防護服內貼身衣物溼透,卻毫無怨言。結束虹橋機場檢疫任務後,她又主動向組織申請,轉戰浦東機場負責夜班執勤。
6
松江區婦幼保健院(所)護理部主任沈翠麗
國家在前 家人在後 這場戰役 我們共同進退
2020年9月,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4歲的年輕核酸採樣隊來到了浦東機場。作為領隊,松江區婦幼保健院護理部主任沈翠麗不僅要第一時間帶出一支精幹的隊伍,守護國門,還要細心照顧每一位隊員,確保她們的平安。她時刻關注每位隊員的採樣技術是否規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同時更要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作為黨員,她守護著祖國的國門;作為領隊,她細心呵護每一名隊員;作為醫務人員,她做到「守土有責、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可是作為女兒,她卻沒能經常陪伴在母親身邊。就在去浦東的第二天,她的母親因腰椎疾病突發被要求立即手術,駐守機場的她只能通過手機聯繫關心母親的病情。「國家在前、戰友在旁、家人在後」,這是她堅定的信念!
7
松江區精神衛生中心科教科科長李瑾
肩負抗疫使命 守護健康心靈
李瑾,精神科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今年二月,在接到「組織上海心理醫療隊奔赴武漢進行心理援助」通知的第一時間,她主動請纓奔赴抗疫前線。到達武漢後的第二天,她無懼被病毒感染的危險,毅然進入江漢方艙醫院對患者進行會診,並分別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同時,她也注意到一些工作人員在長期高強度工作狀態下產生的情緒耗竭和心理創傷,就利用心理健康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積極開展心理援助,幫助大家學到了自我調節方式和放鬆技巧,並應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效改善了普遍存在的焦慮、壓力等心理問題。她用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新時期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精神。
8
松江區九亭醫院「九久志工」志願服務團隊
「九久志工」志願服務
松江區九亭醫院「九久志工」志願服務團隊 2015年成立,擁有志工300餘名,有導醫、義診、健康宣講、失獨家庭、助老、助學、行風督察、環保一家親、愛心理髮等9支服務隊,至今累計開展義診26場、健康講座85場、助學193人次、籌募助學資金152600元、關愛獨居老人8位、結對失獨家庭9戶,精準提升受益群眾獲得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擔負了馳援武漢、道口檢疫、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機場核酸採樣、進博疫情防控、院內預檢分診等任務,為推動疫情防控和服務群眾醫療需求雙勝利做出了極大努力和奮鬥。先後被評為區基層黨建工作項目化展評「年度最佳項目」、市衛健系統「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區衛健委「疫情防控先進黨員突擊隊」。
9
松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科
新冠病毒的「偵察兵」
有這樣一支離新冠病毒最近的隊伍,10個月來,每天穿著厚重的三級防護,與時間賽跑,在「與世隔絕」的空間裡尋找著新冠病毒,以專業嚴謹的態度,給3萬2千多份標本做出判定,為病例確診提供最有力的證據。他們就是松江區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新冠病毒檢測小組。大年初一接到任務指令,年初三實驗室必須開展核酸檢測工作。操作規程的制定、個人防護的培訓、應急實操、試劑儲備等等,他們在48小時內完成。10個月來他們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為疑似病例、密接者、入境人員、環境樣品、冷鏈食品等15種樣本進行檢測,為病例的確診、為疫情的有效防控贏得更多寶貴時間,為學生複課、中高考、各種賽事及進博會做好保障,為松江區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10
松江區衛健委監督所醫療機構監督科科員潘琴
疫情面前敢較真 關鍵時刻顯擔當
潘琴,一名普通的衛生監督員,一直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春節前,她的愛人因病住院剛動了手術,而她來不及陪伴愛人,年初二就趕到單位,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對照文件盤點領用物資,穿上防護服進入發熱門診開展督導。難得的空閒時間,她還要拉著兩個新同事講解工作要點,安撫她們緊張的情緒。疫情初期,她和同事們認真研製《醫務人員防護速查表》。4月,她利用假期準備傳染病防治線上培訓,和基層醫護人員「抗疫學法」,不斷規範執業行為。她和監督所的同事一直把防控院內感染放在首位,聯合質控專家多頻次、全覆蓋督導醫療機構預檢分診、發熱門診、消毒隔離、生物安全、醫廢汙水等環節,充分體現了一名衛生監督員的職責擔當。
11
松江區醫療急救中心泗涇分站分站長張堯
「救」在疫線 勇往直前
張堯,急救醫師。工作9年來,他專研業務,無私奉獻,長期奮戰在急救第一線。紮實嫻熟的急救技能,熱情周到的急救服務,獲得病人和家屬的好評,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肯定。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他主動請纓,白衣執甲,逆行出徵,春節前,第一批加入發熱轉運組。轉運確診病人,直面新冠病毒,他「疫」無反顧,衝鋒在前。他還與同事一起,反覆完善防護流程、規範洗消程序。他堅持奮戰抗疫一線整整33天。「責任重於泰山」是他一直以來的感悟,作為一名年輕的醫生和黨員,他說:「此刻的責任與擔當,是踐行初心和使命最好的見證」。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他擔負起洗消轉運組傳幫帶教的重任,為疫情防控工作儘自己最大的付出。
12
松江區血站
抗擊疫情 黨員爭先 不忘初心 保障用血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血液庫存告急,為保衛松江血液供應的生命線,一場「熱血戰疫」的戰鬥即刻打響,松江區血站全體黨員和職工向全區市民發起倡議,並通過簡訊、電話、微信、把獻血車3次開進小區等多種方式努力籌集「紅色力量」。
「我是黨員,我先上」,血站黨支部書記陸軍是Rh陰性B型血,是一位「熊貓俠」,他說:「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在為抗擊疫情而奮戰,作為血站的共產黨員理應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在他的帶領下,在全市血液供應最緊張的2月份共有11名血站職工捐血2400ml,其中9位是中共黨員。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勇擔使命的初心,用敬業與大愛默默守護著這座城市。
13
松江區中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李靜
社區抗疫之公衛「戰士」
李靜,松江區中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疫情突發時,她曾不分晝夜連續工作40多天。做好疑似病人排查、病家消毒、數據核查、居家醫學觀察隨訪,發現異常立即上報並規範處置。有一次工作到凌晨一點,她剛到家就接到來電,要求儘快對有關人員進行採樣,她立即帶領同事連夜完成咽拭子和抽血採樣。針對人群複雜的特殊現狀,她第一時間制定周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嚴格落實「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閉環管理措施,「7+7」境外人員的居家醫學觀察和採樣、大型超市的物品採樣等工作,她帶領科室同事一起不折不扣地按流程實施,始終堅守在基層疫情防控第一線,全力奮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14
松江區方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
溫情守護 隔而不離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社區戰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精誠協作、晝夜奮戰,築牢隔而不離、溫情有愛的社區防控網,守護著社區居民的健康。他們就是松江區方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的醫務人員。7支團隊,負責了47個居委會,近100多個小區,3500多人的居家隔離工作。「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場「戰疫」中,方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凝聚起了共克時艱的強大能量。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毫無怨言奔赴社區防控的最前沿。有的父親得了重病自己卻仍堅守「疫」線,有的家中老人去世卻沒來得及見最後一面,有的孩子病了交給家人、朋友照顧……他們心中最惦記、最牽掛的是居家隔離的居民。正因為有他們的溫情守護,換來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
15
松江區車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號蛇傷散」團隊
守正創新 車墩社區「一號蛇傷散」煥發新活力
松江區車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色醫療項目蛇咬傷專科,已擁有近五十年的歷史。90年代起,農業生產逐漸淡出,蛇傷門診逐漸冷清,作為蛇傷門診的中藥方「一號蛇傷散」就沒有用處了嗎?2018年中心組建「一號蛇傷散」團隊,積極申報課題,加強「一號蛇傷散」在皮膚病方面治療研究與內涵挖掘。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一號蛇傷散」不僅對蛇咬傷有奇效,而且對帶狀皰疹有顯著功效,使用蛇傷散的帶狀皰疹患者止皰時間明顯縮短、後遺神經痛明顯減輕,得到居民的充分認可,褒獎紛至沓來。中心「一號蛇傷散」團隊,堅持守正創新,秉持「中醫藥文化保護」,立足中醫藥傳統項目傳承與推廣,將科研和臨床緊密融合,探索蛇傷特色中藥製劑在醫學領域新的突破,讓老方子煥發出了新活力。
16
松江區新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副主任醫師阮靜
獨居老人深夜發病求助 家庭醫生全程貼心陪護
阮靜是新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房負責人、副主任醫師,也是一名家庭醫生。2020年9月8日晚上,正準備休息的她收到籤約居民陳阿姨的微信:「阮醫生,剛睡下,又痛得一身大汗,現在已前往中心醫院,你能幫我一下嗎?」想到陳阿姨是一位獨居老人,兒子一家久居國外,身邊沒人陪伴,阮靜急在心頭,馬上驅車趕往中心醫院。在醫院裡,阮靜用平車推著陳阿姨穿梭在搶救室、創傷科等多個科室完成相關診療,一套檢查下來已經是午夜時分。陳阿姨非常感激阮靜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家人般的照顧,她在表揚信中寫道:「阮醫生的真情關愛使我終身難忘,是這樣的白衣天使給了我生活的勇氣 。對病人如家人般真情至愛、無私付出,阮醫生是一位心系患者的好醫生。」
17
松江區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科科長李德尚
身先士卒作表率 撲身一線戰疫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為抗擊疫情,無數逆行者舍小家為大家,松江區泗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科科長李德尚便是其中一員。1月28日晚,已連續工作5個晝夜的他接到電話,某小區有一位密切接觸者,需立刻落實隔離措施,但當事人拒絕配合。得知情況,李德尚先行電話溝通,了解了當事人的需求和擔憂。考慮到形勢的嚴峻和緊迫,他立刻驅車上門安撫、多方協調,最終在屬地民警、居委會的大力配合下,順利對當事人落實了隔離措施。這是他抗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作為一名年輕黨員,他衝鋒在前,連續70多天不曾休息,與妻子、與戰友們一同拼搏在社區防控的第一線。截至日前,泗涇鎮共完成居家隔離3750餘人,集中隔離1700人。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團隊上下同心,無縫融入社區防控的閉環當中。
18
松江區小崑山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學觀察點醫護團隊
細心、耐心與決心下的溫暖守護
2020年3月,松江區小崑山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管某醫學觀察點,前後共派駐了13位醫護人員,截至目前已醫學觀察1200餘人。14天的觀察期,被觀察者不可避免要承受種種心理壓力。有抑鬱症病史的某留學生在得知要單獨觀察14天時難以接受,當班醫生只能邊安撫邊尋求精神衛生中心幫助。在隔離的14天內,觀察點的醫護人員每天與女孩交流談心,隨時與精神衛生中心醫生溝通,及時有效地穩定了病情,讓女孩平安度過了觀察期。觀察點沒有驚心動魄的搶救,也沒有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有的是日復一日細心、耐心與決心下的守護,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詮釋並踐行著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醫者情懷。
19
松江區石湖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科長王杏傑
在醫療幫扶中推廣松江慢病管理經驗取得積極成效
王杏傑,副主任醫師,石湖蕩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科長、家庭醫生工作負責人。2020年7月,王杏傑主動報名前往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阿鎮中心衛生院,開展為期3個月的醫療幫扶工作。王杏傑走遍勐阿鎮15個村衛生室,了解到當地慢性病管理水平的滯後。為了促進勐阿鎮慢性病的診治率和管理率,他以創建「慢性病管理中心」為契機,帶領醫務科研究制定慢性病管理相關制度,加強對醫務人員及鄉村醫生有關慢性病相關知識的培訓,冒著酷暑深入各村衛生室進行現場教學,有效提升了當地慢性病的管理水平。他用滿腔熱情深入幫扶,使勐阿鎮中心衛生院的「慢性病管理中心」成為了勐海縣慢病管理的亮點和樣板。
20
松江區新浜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杜文娣
行如微塵 大愛無疆
杜文娣,新浜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房負責人。他是社區居民信賴的家庭醫生和貼心人,也是百姓眼中人人稱讚的杜醫生。2019年他重病剛痊癒時身體很虛弱,但他為了挽救別人的生命,還是義無反顧選擇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成為上海市第426例、松江區第28例、新浜鎮第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杜文娣承載醫生的責任、義務;還承擔患者的依靠、信任、期望、慰籍。他將醫生的堅守和黨員的責任融合起來,轉化為一種特殊的精神,在崗位上恆久地燃燒著自己的青春與激情。他先後獲得松江區第七屆首席社區醫生稱號、心動東方「穩心杯」心電知識競賽二等獎、上海市紅十字會博愛獎章、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
原標題:《【都看過來】Pick您心中的2020年度松江區衛生健康系統「十佳好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