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6月3日電 題:專訪吳秋北:工聯會受特區政府委託為內地港人寄藥突破萬宗
中新社記者 曾平
新冠肺炎疫情阻礙內地和香港的人員流動,滯留內地而又需長期服藥的港人面對缺藥困境。連月來,香港工聯會受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委託,協助執行一項寄送藥物的特別計劃。由香港特區註冊醫生處方的各類藥物在一群有心人的幫助下,順利寄送至身處粵閩的港人手中。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6月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項特事特辦的寄藥計劃已經持續3個月,每周大約會收到700份處方藥。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現在累積起來已經超過一萬數量。」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6月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項特事特辦的寄藥計劃已經持續3個月,每周大約會收到700份處方藥。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宣布延長內地入境人士的檢疫安排,意味這項特別計劃仍有需求繼續進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聯會會長吳秋北6月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項特事特辦的寄藥計劃已經持續3個月,每周大約會收到700份處方藥。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中新社記者在位於荃灣的一個寄送點見到,大約有數十名人員在現場協助。寄送藥物的大致流程包括:預約、填表,然後確認地址、核對藥物,最後交藥、包裝、寄送。這些處方藥多為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癌症的藥物,會先寄送至工聯會在內地的辦事處,再由工聯會安排寄送至指定的內地地址。
「光靠我們工聯會的力量是不夠的。」吳秋北表示,送藥並非一件簡單的事,需經過嚴謹的程序。因為涉及到藥物安全,藥物過關等問題,所以必須要通過香港醫院管理局,並通過藥劑師檢驗才行。在兩地政府部門、藥劑師、義工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寄藥計劃才得以成功。
吳秋北曾經親自接聽過香港市民的寄藥登記電話。他感受到對方的彷徨和緊張,以及為家人揪心的那份無助。他希望寄藥行動能夠凝聚社會,並傳達大家在疫情下團結互動的精神。
吳秋北表示,寄藥計劃將因應疫情防控措施而決定後續發展。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可能無法知曉在內地居住的香港長者生活上存有不便。長遠而言,希望兩地政府多協商出臺便民措施,包括考慮允許香港的醫療券在內地醫療系統使用。而若從更宏觀角度來看兩地未來融合,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應該建立疫情防控的聯動協調機制,統一處理物資等問題,讓大灣區成為一個共同家園。
香港工聯會目前在內地設有6個諮詢服務中心,為當地港人提供各種民生諮詢服務。
吳秋北表示,此前疫情嚴重時,工聯會曾經收到上千滯留湖北的港人求助。未來,工聯會將更加積極推動港人在內地就業、創業、上學、工作、養老等方面的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