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節雖然是在浙江過的,可是在浙江杭州、寧波、諸暨三地之間轉了一圈,卻沒讓我看到龍舟的身影,未免有些遺憾。端午節雖然在我心中不聲不響地過去了,然而,端午節剛過兩三天,身在千裡之外我,卻更加心繫家鄉-江西樂平,因為江西樂平還有一個與外省不同的習俗、一個比端午節更加隆重的節日五月十三賽龍舟,這一習俗,從古一直延續到今,其熱鬧場面完全超過了端午節的氣氛。也正因為有五月十三這個特定節日一直在牽絆著我的一顆遊子之心,所以,我毅然決定從杭州趕回江西樂平---可愛的家鄉。
在江西鄱陽湖流域的幾十個縣市,風俗大體相同,一般都講究端午節走親戚,十三賽龍舟,有的地方五月十三這一天賽龍舟還不盡興,就特別把龍舟賽延續到五月二十四。雖然在端午節那天在樂平市樂安河大小支流都能見到龍舟,但是其場面遠不及十三那一天。五月十三日這一天,樂平市內所有龍舟全部下水遨遊於江河之中,場面之壯觀,無不牽動著近百萬樂平人的心。回首之餘,透過江西樂平這一習俗來看,把五月十三作為賽龍舟的節日,其中也具有一定的道理。樂平,最注重的是親情,每逢過年過節,都是備好禮物走親戚,你來我往,越走越親,這也是樂平、以及鄱陽湖周邊百姓的親情於好客的體現。端午節那天,大家都忙於相互走親戚,這就減少了人們看龍舟的時間,或許正是因為此,樂平市以及鄱陽湖周邊縣市都把龍舟賽定於五月十三,這就隱含著一種深奧的道理。五月初五距離五月十三,正好間隔期七天,古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而屈原投身汨羅江也正是五月初五,鄱陽湖周邊把十三定為繼端午節後的重要節日來賽龍舟,可能就是紀念屈原死去的頭七吧?
但從 江西鄱陽湖周邊縣市過端午節後馬上接著過十三,有時候還延續到二十四,這裡面也隱約能看出鄱陽湖周邊的民情、民風、物產等等社會現象。例如,鄱陽湖周邊很多在外省經商、打工的人,然而,每一年的端午節、五月十三、甚至二十四,只要有龍舟可以劃,哪怕他們手頭上再忙、人再遠,心裡也時時刻刻掛念家鄉、掛念家鄉的龍舟,於是,江西樂平人總會衝破重重阻撓回到家鄉划龍舟,難道樂平人的心裡只為了親自參加划龍舟!在樂平人心裡,闊別千裡也時刻想家鄉、思親人,他們帶著一顆赤誠之心回來為的就是體驗一下家鄉的味道、體驗一下家鄉的節日氣氛,也充分體現了江西人愛家鄉、積極參與家鄉娛樂活動的情結。能夠在百忙之中放鬆一下,親自參加划龍舟,這也使得我們老祖先遺傳下來的龍舟習俗得到了發揚光大,甚至還把這種習俗融合了親情、家鄉情、和苦中作樂之情,通過這種感情,也讓我們看到了樂平人超凡灑脫、性情豪放的情懷。
也不知在什麼時候,江西鄱陽湖周邊縣市就有了過十三、二十四的習俗。之所以樂平百姓有了這個習俗,這也暗示了樂平、以及鄰近鄱陽湖周邊地區民力、財力、物產等各方面的繁榮。因為,過一次節日,就意味著要花費巨大的民力財力,更要有充分的休閒時間。從江西樂平市來講,每個鄰近河邊的村莊都擁有相當數量的龍舟。龍舟多了,就體現了勞動力的充沛和人口的繁盛;龍舟多了,就是財力物力的展示。從古自今,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財力物力和民力,又怎麼可以造起這麼多龍舟;如果民力財力不夠,為何過了端午緊接著又要過十三、二十四呢!我們不難推斷,要過一次節日,百姓就必須要多一份開銷,如果樂平自古以來不具備一定的財力和實力,是不可能對於端午節有著許多講究和與眾不同的習俗的。不管當今樂平的經濟如何,從現在樂平許許多多特殊的風俗來看,這就是樂平自古以來民豐物富、地大物博、民風淳樸的證明
細看樂平是境內五月十三的龍舟賽,,每一艘龍舟上都會有一面旗幟,上面寫了自己的姓氏村莊,而且沿河都是手拿香菸鞭炮和紅包打彩的民眾。可以說,樂平以及鄱陽湖流域內的龍舟賽,其實就是宗族力量的對比,也是族人齊心協力的體現。樂安河上每一次龍舟賽,都是一個宗族爭對另一宗族的挑釁,也是向別人展示凝聚力的體現。那些手拿彩禮在河岸等候親人的龍舟靠岸的人,一直在不停地為自己親人的龍舟吶喊、加油,這無疑又是一份親情、宗族情的體現。在樂平境內,如果有誰家的親戚、或族人在划龍舟,人們都會自願買來鞭炮迎接自家親人的龍舟靠岸,為自己的親戚、親人打彩【紅包、紅布】,這叫私彩【單為自己親人、親戚準備的彩禮】;如果是外嫁之女,也要準備好香菸、鞭炮慰勞自己娘家的船隊【這叫做眾彩,意思是大家的彩頭】。通過這些鏡頭又能充分體現和感覺到樂平人的豁達情懷,這也是反應樂平百姓擁有富裕生活的畫面。
從杭州市剛回家兩天,就趕上了家鄉樂平的五月十三、十四,這兩天,我頭頂著烈日,在樂平市禮林鎮安殷河邊徘徊觀看龍舟,並第一次親自坐上龍舟過了一把癮,實在是太興奮了。雖然,地處樂平市南面的禮林鎮樂安河支流安殷河並不寬闊,但是,從四面八方湧來的龍舟傳來陣陣鑼鼓聲,卻展示了禮林鎮的繁華和富庶。此刻,我擬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舉目望去家鄉的安殷河,水,還是那麼清,山,還是那麼美,只是今年與往年不同,十幾年來寂靜的安殷河上在今天出現了吶喊聲、鑼鼓聲、鞭炮聲,在這一片熱鬧非凡的聲音裡面,近百搜嶄新的龍舟出現在人們面前。時隔十幾年沒見到龍舟的禮林鎮人民,在今天,可以盡情享受端午節之後【十三】的龍舟賽,心裡充滿了一種特殊的情懷,親切感油然而生。岸邊人頭顫動、公路上車擠人、人擠車,雖然天氣酷熱,但是也擋不住人們欣賞龍舟體驗民俗的心情,從這一幕幕場景可以看出樂平人熱衷於民俗文化,並積極參與到節日帶給我們的歡樂場面之中。也正因為有了樂平境內許許多多的熱心人划龍舟、看龍舟,這才展示了樂平獨特的魅力,也感受了節日習俗帶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歡樂。雖然,划龍舟累了,可是划船人依舊喊聲整天;船頭一面面旗幟在河裡迎風飛舞,舵手那高超的掌舵技術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樂水之樂。水面飛速行駛的龍舟,划船人統一而整齊的船槳、不同顏色的著裝,讓家鄉人感受到了歡快;通過節日的氣氛,家鄉每一個人在此刻看龍舟都放鬆了自我,頭頂烈日久久觀望,此時此刻,只能用陶醉、入迷來形容。或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民風民俗的體現,也是中華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的畫面,更是激勵家鄉人團結一心、奮發向上的娛樂活動。
千萬條溪流匯聚到安殷河而後融入樂安河,這才沉澱了江南樂平的厚重鄉土文化,我們每一位樂平人都是這種鄉土文化的一部分。正因為樂平人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我的家鄉在我心裡就顯得特別美麗。家鄉如此美麗,我還能有什麼理由不愛家鄉呢!家鄉如此美麗,叫我身在千裡之外怎能不思念家鄉呢!!